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原乙烯)为拉长产业链,2004年7月建成苯抽提装置,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环丁砜抽提蒸馏分离苯专利技术,设计处理裂解加氢汽油10×10^4t/a,生产纯苯5.1×10^4t/a。自投产以来,因苯检验罐、抽提蒸馏塔、密闭式取样器等主要设备排放火炬管线设计不合理,火炬管网不断出现波动,严重影响了苯抽提装置的平稳操作,经过对产生火炬管网波动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相应技术改造措施,恢复了苯抽提装置平稳操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识别和分析制苯生产装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了防护措施对策,应重点加强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质苯、硫化氢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苯长期职业性暴露下的致癌风险进行定量评价,以期为职业肿瘤等严重职业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大型芳烃装置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利用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四段法对某芳烃装置苯长期职业性暴露下的致癌风险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收集相关的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数据等资料,再根据工作场所中实际的环境暴露浓度,建立内暴露的剂量-反应评价多阶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得到职业暴露人群在此环境下长期工作所存在的患癌风险概率。结果:该芳烃装置相关工作人员90%情况下苯暴露致癌风险低于2.55×10~(-4)。结论:该装置工人苯暴露的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的致癌风险水平,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企业常减压装置、催化裂化装置及延迟焦化装置检维修过程中的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辨识检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确定检维修作业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环节,从工程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长输管道典型输气站场职业病危害及周围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提出防护建议。方法调查输气站场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周围环境因素(污染物排放、生物因素)影响,综合分析作业人员健康防护要点。结果日常作业属于低风险,非正常(周边企业事故、污染物排放)状态下作业过程属于高风险(急性中毒);有毒动物(毒蛇等)、地方病等存在潜在健康危害。结论影响长输管道作业人员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职业性急性中毒、有毒动物咬伤和血吸虫病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原油含水化验操作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为进一步减少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减轻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显示蒸馏化验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较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样桶清洗过程中溶剂汽油浓度超限倍数超标;离心法化验时噪声较高,接近接触限值85 dB(A)。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柴油加氢装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对防护措施及职业健康体检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用定点、个体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总烃(柴油)、硫化氢、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护措施完善,健康体检未检出目标疾病及疑似职业病。结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为硫化氢、噪声,以及采样及检维修过程,通过现有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滨南准备大队在从事油管(杆)修复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长期接触噪声和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员工高频听力下降和皮肤过敏等职业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油管(杆)修复作业职业健康危害分析1.1油管(杆)修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油管(杆)修复目前多采用清洗、初选、校直、探伤、螺纹修理、油管试压、油管通径、油管排放等生产修复工序,生产过程采用流水线修复作业。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毒有害气体(烷烃)和噪声,见表1,表2为2012年4月15日噪声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与作业工人健康的关系,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某聚酯专用料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据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现场检测浓度和强度,结合作业人员近3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作业现场各类化学危害因素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限值标准,噪声检测强度超出限值要求;近3年职业健康结果表明,听力下降人数有逐年增加趋势,血压升高和肝功能异常人数增加。结论作业工人听力下降受噪声影响较明显,乙醛、乙二醇、联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肝功能和血压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种类,评估其产生的部位、强度以及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及其程度,论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职业卫生篇章的深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方法 选择与本项目类似的工程作为类比项目,采用类比调查法和经验法进行评价.结果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苯、甲苯、乙苯、苯乙烯、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工程选址、总体布局、采光与照明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具有较完善的职业危害管理措施,装置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应急事故处理设施有待完善.结论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沈阳化工厂生产农药“六六六”过程中,排出含苯废气,污染了环境,危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他们发动群众,向废气要苯,除害兴利,为民造福。不到三个月时间,制作出用活性炭吸附法从废气回收苯的生产装置,不仅回收大量苯,降低了苯耗,并且改善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及控制炼化企业装置检修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选择某炼化企业正在检修的6套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在40个检修现场设置113个采样点,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及个人防护情况调查。结果氨、乙二醇、环氧乙烷、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不超标。焦炭尘、电焊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指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点主要在焊接、清洗除焦、吹扫等作业。参加检修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合格。结论应建立炼化企业装置检修期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检修期间的职业卫生监督,做好检修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石化装置苯泄漏检测及危害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化装置苯泄漏的危害严重,已引起广泛关注。对石化装置苯泄漏的危害、苯泄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苯泄漏检测需要多种检测手段联合进行,同时应对泄漏危害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石化行业污水处理场除臭装置的生产工艺,分析了恶臭气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情况,提出关键控制环节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在类似装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北京市137家加油站的工作场所进行了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的检测。结果: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确定汽油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北京市加油站职业危害较小,但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汽油,加之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等特点会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催化裂化装置的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针对高毒物品和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从源头上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7.
某炼油厂新建连续重整装置一套,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调查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该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并为企业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聚丙烯装置造粒系统改造后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防护点。方法:对改造后的造粒系统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确定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用定点及个体的采样方式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噪声、个体粉尘、电离辐射及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定点粉尘检测结果为26.05~29.33mg/m3,超出国家限值要求。结论:确定了噪声、粉尘为该系统改造后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治理以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1000×104 t/a炼油装置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对该装置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装置存在的有毒物质在无事故状态下,均属于0级(相对无害作业);噪声强度较高,主要岗位8h等效声级为84.8~95.5 dB(A).提示该装置工作场所中噪声超标较重,应加强作业工人噪声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噪声危害现况及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影响,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检测装置设备的噪声强度,调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果装置设备噪声多点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高强度噪声主要存在于各类机泵、气压机、空气增压机、烟气轮机、空冷器蒸汽管线等处。装置检修(采取更多防噪声措施)后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结果有所改变,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情况有所好转。结论通过工艺改革、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替代噪声设备,消声、减振等控制噪声的传播等措施,可有效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减少作业人员听力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