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钢铁工业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分析了膜分离法中的微滤膜法去除钢铁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有机颗粒的效果,超滤膜法中无机陶瓷超滤膜技术应用于冷轧废水中除油和超滤膜法在反渗透进水前的预处理,以及反渗透膜法对废水的处理,并列举出膜分离技术在我国各钢铁厂的实际应用,概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再生水厂的运行实例,阐述了超滤膜在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同时对工艺原理和优点做了简单介绍。通过对超滤膜实际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超滤膜对COD,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较低,对粪大肠菌群数,浊度去除率较高。超滤膜出水各项指标均可满足《北京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1 890-2012)B标准。超滤膜系统的运营成本为0.312元/m~3。采用超滤工艺生产高品质再生水,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3.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实施后,自来水厂升级改造问题迫在眉睫,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净水技术是可供选择的最佳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膜过滤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和同一膜池分单元运行的概念,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自来水厂的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祝翔君 《环境教育》2010,(11):24-27
陈良刚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实验科学家,当他走出实验室,并在半年后将其研发的PVC合金超滤膜组件亮相国际膜展时,国际膜行业专家都为之震惊了,水处理世界级权威美国工程院院士JohnC.Crittenden赞赏陈良刚发明的超滤膜技术"将带来水处理行业的一场革命",是中国人对世界分离膜产业里程碑式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超滤膜技术在21世纪水处理领域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半死端超滤膜技术的典型设备和运行工艺及其优化。并且介绍了在世界范围内此项技术在地下水,地表水等常规水源处理以及海水和污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合金七孔膜用于污水处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首创的第一种复合多孔超滤膜一一七孔超滤膜(见图1)是北京中水源膜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多孔膜技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独特的设计,在膜丝成型过程中将多孔集成在一根膜丝上,从而提供了集成的强度,不但提供了可靠的超滤分离效果,而且获得了更高的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并有利于膜丝的封装和膜组件的开发。用于MBR技术时,  相似文献   

7.
超滤膜因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医药制品和食品工业的分离、浓缩以及纯化环节。然而,膜污染问题一直制约着超滤膜的进一步发展。在膜污染发生之前,可以通过化学改性(等离子改性、表面涂层包覆改性、共混改性)的方法来改善膜的防污性能。文章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超滤膜的污染形式以及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8.
膜分离技术是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介绍膜分离技术及其优点,总结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在石油工业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污水过程中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产生膜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最后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滤膜技术处理油田含盐采出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滤膜材料的优选研究,选定了一种较为适合高温含盐采出水水质特点的超滤膜。在确定了其最佳操作参数的基础上,对其操作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考察了温度对操作过程的影响,经实验证明,研究确定的超滤膜在高含盐水中同样具有较强的耐油抗污染性能,在连续运行15h后,经清洗剂和清水复合冲洗,通量可恢复至最初通量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滤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对超滤原理、超滤膜种类、国内外超滤技术发展现状等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同时着重介绍了超滤技术在油田含油废水、石化含油废水、金属加工用乳化废液、纤维加工油剂废水及羊毛精制废水中回收羊毛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超滤膜能有效去除大肠杆菌、细菌、SS等污染物质,并对COD和B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原因,导致新疆的污水水质与内地差异较大,因此采用超滤膜对新疆疾病控制中心生活污水处理站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进行了管路流体力学特性实验、超滤膜截留特性实验、膜污染实验、膜的清洗实验等,掌握了膜污染变化规律和污染防治方法.为日后的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同等分子量和物理化学性质相近的分子在同一水处理工艺中具有类似的去除效果,因此,分子量分级法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表征及工艺评价研究中。目前常用的分子量分级方法有超滤膜法、凝胶色谱法(GPC)以及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法。超滤膜法因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被广泛应用,并与树脂法联用来分离不同分子量不同物化性质的有机分子;GPC法较超滤膜法,可实现更为精细的分子量区间确认;LC-OCD凭借优良的分离定量性能及高灵敏度,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处理工艺的机理研究。针对不同检测手段的特点,总结了分子量分级法在水处理工艺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并得到相关科学结论,以此来指导水处理的工艺选择和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环保产业》2011,(5):70-71
由惠州市雄越保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的可自控膜—生物反应器成套设备,适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及回用。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是指将膜分离技术中的超滤组件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废水处理系统。它利用膜处理单元代替了二沉池,超滤膜将污泥和大分子污染物截留在反应器内,既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生活污水提标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处理能耗,设计了一套管式藻类生物膜—超滤膜污水处理装置。研究了该装置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不同光照模式下的污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RT设为5 d时,藻类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COD,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9%,97.37%,81.06%,92.62%;该装置在自然光源加人工补光的模式下,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COD,TP,TN,NH4+-N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0.39,0.12,3.53,1.17 mg/L;经超滤膜处理后,悬浮藻几乎去除,平均出水藻类光密度(OD680)仅为0.01。该装置为微藻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Inge多孔超滤膜在山西某再生水厂的中试情况,考察了UF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出水水质和化学清洗情况,并对运行费用进行了初步估算.试验结果表明,Inge膜用于市政污水回用项目是可行的,出水水质合格,运行压力低,膜通量大.  相似文献   

16.
超滤法处理低渗透油田回注污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管式聚砜超滤膜分离装置现场处理采油污水,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了低渗透油田注水标准。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论述了超滤操作压力差、膜面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提出了清洗污染膜的方法,为进一步的工业试验装置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洗毛废水中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羊毛脂,不做回收处理排放到环境中就是"三废",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介绍了用超滤膜从洗毛废水中回收羊毛脂的工艺技术,经处理的洗毛废水CODcr去除率达95.5%,BOD5去除率达93.1%,有效的回收了羊毛脂,经济效益良好,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鱼粉加工废水CODCr很高,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管网。开发了混凝-超滤组合处理鱼粉加工废水的新工艺,确定了混凝剂、助凝剂的最佳投量,以及超滤膜工艺的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鱼粉加工废水,处理后的水CODCr为264 mg/L,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法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常规工艺砂滤出水进行脱稳降黏处理,利用电絮凝催化氧化模块,实现高压脉冲电絮凝—微波紫外超声反应区—电催化氧化的联合作用,将悬浮固体降至5mg/L以下,聚合物降至50mg/L以下,含油量、COD及黏度均有大幅降低,为后续超滤膜、电渗析等深度处理工艺提供有利的进水条件,为配聚、外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吸附,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过滤,臭氧(Ozone,O3)氧化对超滤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及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具体考察了AC投加量和吸附时间,BAC的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以及臭氧投加量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预处理方式可有效去除有机物,使水中DOC与UV254值明显降低。AC投加量由0.5 g/L增加至5 g/L,吸附时间由5min延长至8h,膜污染未得到缓解。BAC预处理随EBCT由30min延长至60min,增加了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Irreversible Fouling,IF)。臭氧投加量由0.2mg O3/mg DOC增加至0.94mg O3/mg DOC,臭氧预氧化缓解膜污染的效果越明显。臭氧投加量较低(0.48mg O3/mg DOC)时,IF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大略有上升,而臭氧投加量增至0.94mg O3/mg DOC时,IF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