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灾害学》2020,(2)
为解决传统的旅游应急管理系统存在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无法及时实施救护方案的缺陷问题,提出对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以完善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主要功能设置包括两部分: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救灾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数据的更新、维护以及查询等;救灾管理子系统设计了两个模块进行功能的实现。救灾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以旅游应急管理部门为核心,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功能进行突发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救护指挥模块将数据通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严格遵守现代急救医疗规范等各种规范要求,实现现场救援的功能。通过上述功能的设计实现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森林火灾的应急救援流程进行优化,以提升应急救援效率,依据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规定与实际救援案例,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对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流程进行了直观描述。基于petri网相关理论,运用PIPEv5.2.0,构建了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随机petri网模型与其同构马尔可夫链,在模型有界、活性、安全且可达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模型的库所繁忙率、变迁利用率、平均延迟时间,得到如下结果:(1)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活动早期的灾情信息多且复杂,随着森林火灾的发展呈现动态变化,火灾发生后如何高效地获取过火面积、火线长度、风向、风力、植被载量以及地形等关键信息是优化的重点。(2)避免信息堆积,基于火灾规模、强度、形式、火头方向等重要任务信息变量,实现实时快速决策、动态处置,是保证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活动的时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灾害学》2020,(2)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灾害区域分异特征明显,然而应急救援基地布局与建设仍存在着救援力量部署缺乏针对性、基地运行机制不完善、跨区域协同救援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区划,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对救援力量进行针对性部署,是优化我国突发事件区域应急联合救援体系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进行区域划分,提出遵循依托现有的原则,在各区域内设立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同时对救援网络构建、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思考:将我国划分为九大区域,依托国家陆地搜寻救护基地,由政府牵头、大中型企业投资入驻,建设九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立以消防为主,其他救援力量为辅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等观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陈力 《防灾博览》2023,(6):36-39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消防救援局有关要求,有效整合区域内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充分发挥其区域位置优势和初战控火作用,着力提升初起火灾扑救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多部门多种形式应急力量联训、联勤、联调、联战机制,按照“有警联调,有任务联勤,平时联训,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9,(3)
针对我国高温热浪灾害处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入整体性治理和自组织理论,构建高温热浪应急管理的全维度结构模型,构建一个多层级、跨部门、全流程的处置平台,探索应急管理的协同联动机制;系统梳理分阶段、多尺度的应急处置和全流程、多系统的风险控制,以此揭示平台的时空运行序列。基于现行行政体制,通过信息传递网络串联多元应急力量,实现全流程跨区域联防和多部门协同的统一,为提升区域高温热浪的综合防范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明  刘欢  朱欣焰 《灾害学》2012,27(3):139-144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突然,特别是对城郊设防水平较低地区,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及时、准确、快速地获得足够的灾情信息是减灾救灾的前提;依靠无人机采集的灾区遥感影像越来越成为减灾部门提取第一手灾情信息的首选数据源.结合无人机影像特点,优化利用影像局部不变特征进行特征匹配,通过RANSAC算子剔除匹配粗差,并用变换优化法求取最佳变换模型参数,然后采用基于动态规划的最佳拼接缝搜索策略和加权平均相结合的融合策略,在保证灾害应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很好地消除了拼接缝和“融合鬼影”现象,为城郊区应急情况下的灾情信息获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人员高度密集,但存在诸多火灾隐患,火灾风险较高。以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空间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属性数据,分析火灾风险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获得各项指标的参数值和权重值,以单体建筑为评估单元,在GIS空间技术支持下使用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评价模型和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火灾风险。结果表明:三坊七巷各单体建筑火灾危险性等级整体上相对较高,其中特别是居民类的危险性等级最大,而文化故居类和商业服务类的建筑危险性等级相对较小;文化故居类建筑的易损性等级较高,而综合火灾风险等级差异较大;文化故居类的火灾风险等级高,沿南后街周围的单体建筑的火灾风险一般,其余的火灾风险等级较低。该结果可作为景区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制定火灾防范措施、应急演练模拟方案、人员疏散方案等风险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7,(6)
每个居民家庭,都应制定应急计划,确定家庭成员在遭遇空袭、地震、火灾等应急情况下的任务分工。每个家庭成员应了解所在社区的地形情况,熟悉通往掩蔽场所和安全区域的路线,知道掩蔽场所入口的具体位置。居民家庭应急包应包括:方便饮食、简单衣物、身份证件、照明工具、简易防护器材、信息接收装置、逃生自救工具和急救药品等。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后,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从酿成特大森林火灾的因素中找建设对策;另一个是从造成灾害的后果中找补救列策。作者在对火灾现场考察的基础土,提出在林区的建设方面应在守业的经济对策、行政对策和法律对策等方面进行,从而增强抗御火灾的能力;在补救列策方面,对森林恢复和过火木的利用问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中型企业信息管理中网络安全问题,对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企业信息管理网络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企业信息网络中心安全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网络管理手段,建立可靠的信息环境是确保企业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熊康昊  孔昭君 《灾害学》2012,(2):133-139
应急资源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保障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实现的。针对以应对自然灾害为核心的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以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的五大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部门、地方部门、社会力量)为研究枢纽,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的现状;结合重大案例,以保障过程的三个环节(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保障能力形成、监督协调)为研究线索分析当前我国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其核心症结,即缺少专门的应急资金体系支持应急管理工作和没有统一的应急管理机构;针对核心症结,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专用资金体系和建立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2.
《灾害学》2016,(3)
统计了2011-2015年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启动的国家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时间、响应级别、受灾省份、响应灾种等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15年国家共启动救灾应急响应169次,年均33.8次,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除2012年),其中针对特大自然灾害启动的一级、二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所占比例极小;2洪涝、旱灾、台风、地震灾害为多发灾害,气象灾害多发月份为6-9月;3自然灾害救灾应急响应的响应频数和相应级别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地域分布特点;洪涝灾害集中于长江流域,台风灾害集中于东南,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于西部;4与2005-2010年相比,2011-2015年救灾应急响应年启动次数减少,其中针对特大灾害的一、二级高级别响应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区域分布特征相似。南方多次启动旱灾应急响应,西南启动低温冷冻响应,这是新的灾害响应分布变化;而2011年的灾种构成特点是旱灾多、冰冻灾害多,2012年的组合特点是洪涝灾害多、台风灾害多,可能与厄尔尼诺年向拉尼娜年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有部分居民因掌握了火场逃生的知识而逃生成功,也有一些居民由于不懂火场逃生的知识而不幸罹难。事实再次说明:在突然袭来的灾难面前,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比来自外界的任何救援都要更及时、更有效;民众掌握不掌握应急防护的知识和技能,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广大民众应不断增强居安思危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学习和掌握灾害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避险、逃生、应急防护、自救互救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及时有效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5.
航空应急救援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协同,并需在各级指挥、保障、作业人员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为了形成高效协同应对各类应急事件的指挥决策、应变和处置能力,提出基于云平台构建区域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架构方案,应用于蒙西、川西南、湖北等区域级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探索。提出基于通航云的指挥调度技术、空天地互联互通网络通信技术、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机动保障技术和基于VR/AR/MR协同训练技术等航空应急救援立体协同关键技术,通过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培训、防疫物资协同运送和多年航空医疗救援实际案例,验证立体协同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19,(1)
在梳理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城市区域特征、建筑特征、消防负荷等影响火灾风险的要素入手,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模型。以厦门市为实例,通过Arc GIS软件对厦门市火灾风险进行评估,从消防站可达范围、覆盖火灾风险等级和覆盖消防重点单位等方面综合评价城市消防应对和抵御能力,并将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和消防抵御能力进行叠加分析,从而提出消防站布局优化方案和消防重点地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2019,(3)
山体崩塌突发灾害对旅游景区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全面学习山体崩塌突发灾害信息管理知识,构建有效旅游管理专业应急知识培养体系,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对山体崩塌突发灾害的能力,提高旅游景区安全,具有重要应用意义。在研究山体崩塌应急灾害信息体系,分析应急信息管理流程和灾害干预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建立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架构,并给出事件应急处理决策流程和应急知识培养体系构建的建议。实验分析表明,高于97%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该体系可掌握应急知识,该体系可有效进行突发灾害旅游景区山体稳定性分析、监测预警分析和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20,(2)
为了提升应急指挥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洪涝灾害后医务应急护理远程指挥系统,科学预测以及评估突发性洪涝灾害事件的危险性。运用应急决策处理逻辑和多个信息子系统的联动,全方位监控重点目标灾情,获取可靠的洪涝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根据应急护理状态信息以及应急医务资源配置信息,形成动态的事故处理预案以及医务应急资源调度方案,并组建洪涝灾害后医务应急调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洪涝灾害后医务应急资源的调度。  相似文献   

19.
张亮  徐力杰 《灾害学》2021,(4):152-155
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由于无法准确定位救援位置,导致救援速度比较慢,因此,研究基于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法,构建一个包含校园内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库,并安装相关人脸识别设施。地震灾害发生后,对设备采集信息进行识别,确定地震灾害中校园内被困人员数量以及被困人员最后出现区域(即被困区域),以建筑破坏指数表示地震灾害下校内建筑结构风险,将建筑结构风险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结合智慧校园人脸识别、校内建筑结构风险等级以及路网模型,生成包含基础资料、校内复合灾害分析与应急救援要素规划等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案,根据救援方案完成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再加上多种救援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有效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并提出安全优先、安保优化等校园防震减灾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定量分析城市火灾风险,引入随机森林算法。首先设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递归特征消除方法优化初选的14个自变量指标,剔除无关或冗余变量;其次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平均准确度降低方法计算特征重要度,将其归一化结果作为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指标数据,使用线性加权法评估城市火灾风险。以济南市区为例的实证研究显示:经过特征选择操作后发现只有10个指标时模型误差最小,MSE为7.43×10-4;用于计算指标权重的随机森林模型与实际火灾密度拟合的决定系数R2>0.85,精度较高,可用于对指标的客观赋权;火灾风险评估结果不仅显示历史火灾较多的区域是高风险区,也可得到火灾发生较少区域的风险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