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玻璃纤维过滤器处理含DEP雾废气的效率问题,在实验室进行了DEP雾去除实验。考查了不同气体入口浓度、过滤流速下玻璃纤维过滤捕集装置对含DEP雾废气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利用玻璃纤维过滤器去除DEP雾,在DEP雾粒径主要分布为0.48~3.4μm之间,DEP雾浓度小于220 mg/m3,过滤流速小于10 cm/s情况下,玻璃纤维过滤器对DEP雾的去除率大于99%,最大气体流量下的压力降小于1610Pa;同时对含油(酸)雾废气除雾效果好,特别是对于粒径特别细微的油(酸)雾,捕集效率也很高,还可回收利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及中试条件下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石油微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通过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两个指标,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过滤速率等操作参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和活性炭过滤速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pH值对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中试条件下适宜的臭氧投加量应为8mg/L左右,最佳过滤速率在10m/h附近。采用臭氧氧化与活性炭过滤组合工艺,当进水石油类浓度在1.5mg/L以下时,出水石油类低于0.3mg/L,高锰酸盐指数低于3.0mg/L。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某钢厂180 m~2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改造实际工程,介绍了旋转喷雾法(SDA)及其工艺特点。该工艺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副产品少,是目前应用较多也较为先进的烧结烟气净化处理技术。改造后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设备入口烟气中SO_2和粉尘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8.02mg/Nm~3和48.97mg/Nm~3时,出口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低于30mg/Nm~3和4mg/Nm~3,能够满足预期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湿法除尘技术,对油田联合站、接转站使用的燃油加热炉吹灰时产生的烟尘,进行过滤、吸附、除尘。对9个联合站的加热炉进行监测,采用此技术后,烟尘浓度从1 000mg/m3以上降至200mg/m3以下。处理后的烟尘排放浓度达到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Ⅱ时段排放标准要求,减轻了加热炉吹灰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75t/h锅炉湿式电除尘工程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待处理烟气量、含尘量、除尘效率等设计条件和减排要求,计算确定了湿式电除尘关键技术参数,完成了核心设备设计选型。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湿式电除尘装置的总除尘效率可达90%,实际烟尘排放浓度为3.0mg/m3,低于5mg/m3超净排放限值要求,工程设计合理,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已知孔径的微孔过滤器,对油田采出水的过滤进水进行了筛分,分析了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并同步测定了颗粒体积浓度和几何特征值。除了D[v,0.5]具有指标性意义外,粒度分析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过滤等工艺的分离精度。悬浮物几何特征值、体积浓度和质量含量降低率不是同步的,其中质量浓度降低幅度最小。当粒径小于4μm的悬浮物质含量超过3mg/L时,难以被目前普遍采用的过滤工艺去除。应选择与膜过滤类似的更精密的工艺技术,才能最终达到采出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7.
生态过滤技术去除城镇污水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健 《四川环境》2002,21(3):14-16
生态过滤工艺是一种利用由微生物和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共同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城镇污水中的氨氮进行降解和代谢的新型环保技术。该工艺由生物予处理和生态过滤组合而成。当城镇污水采用适当的生物予处理 ,生态滤池的水力负荷为 3 0m3 /m2 d时 ,该工艺处理城镇污水的氨氮去除率达 58%~ 70 % ,氨氮出水浓度为 1 0~ 1 5mg/L ,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还具有比活性污泥法除氮工艺节约 60 %的能耗、 37 5%的造价、管理方便和污泥产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物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停留时间过长、去除负荷较低等问题,采用立式生物滴滤塔对苯乙烯废气进行降解,主要探究气体进口浓度、停留时间(EBRT)、营养液温度、停滞期等因素对生物滴滤塔净化苯乙烯废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气体入口浓度为450mg/m3,营养液每小时喷淋量为90mL,停留时间超过23s的条件下,生物滴滤塔的总去除效率可达到90%以上;入口浓度为1 000mg/m3以下,停留时间为47. 70s的条件下,降解效率可达100%,去除负荷最高达101. 51g/m3·h。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塔内上下两段微生物优势菌群类同,且各个优势菌群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塔内主要门水平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此外,生物滴滤塔稳定运行223d,塔内生物量逐渐增高,p H值和压降没有明显变化,反应器运行性能良好。本次研究表明,采用生物滴滤塔降解苯乙烯废气有较好的效果,且可为工业上生物法降解苯乙烯废气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改性凹凸棒石处理含油工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性后的凹凸棒石颗粒吸附剂进行含油工业废水处理实验。取样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粘土颗粒吸附剂的吸附量远大于活性炭,且处理效果好。在废水含油浓度72mg/L时,吸附剂可处理废水1.18m3/kg,停留时间约8min。用加热法对吸附饱和后的凹凸棒石颗粒可进行5次再生使用,且对油的吸附效率没有明显下降。清水淋沥实验表明,制备的改性凹凸棒石颗粒有很好的持油性,油释放率仅为2.05%。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玻纤覆膜滤料存在的问题,开发了高耐酸玻纤覆膜滤料,其耐酸性能较普通E玻纤滤料用玻纤基材的耐酸性能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耐碱性能比C玻纤略好,与E玻纤相比提升显著,拉伸强度和耐折性要高于E玻纤滤料E750,与E玻纤滤料透气性基本一致。过滤性能测试表明,排放浓度为0.0000417g/m3,PM2.5过滤效率达到99.99960%,总过滤效率达到99.99977%,基本达到了"零排放"。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寿命已超过了22,000小时。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成都市建筑扬尘的环境影响,通过对成都市范围内2016年不同施工阶段的建筑施工工地进行调研以及实地采样,统计了施工场地外界5~100m范围内建筑扬尘浓度变化,研究了不同施工源强下扬尘水平扩散的规律。结果表明,当施工扬尘浓度 0. 65 mg/m3时,水平扩散常数为916. 5 mg/m,等效逸散初始距离为29. 92m;当施工扬尘浓度在0. 15~0. 65 mg/m3之间时,水平扩散常数在1 066. 3~1 847. 6 mg/m之间,等效逸散初始距离在37. 2~61. 2m之间;当施工扬尘浓度≤0. 15 mg/m3时,水平扩散常数在411. 1~718. 3 mg/m之间,等效逸散初始距离在63. 6~95. 7m之间;施工扬尘浓度越大,等效逸散初始距离越短。扬尘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在80~100m处达到平衡;建筑扬尘扩散浓度与施工工地源强有关,源强越大,在相同距离、相同高度的建筑扬尘浓度越高,等效逸散初始距离越短,但水平扩散常数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厂浮选池出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设计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厂浮选池出水,在每天进水容积负荷1.0 kg COD/m3,进水COD浓度600 mg/L,MLSS为900~5500 mg/L的条件下,无论活性污泥表现正常还是膨胀,过滤出水中COD均稳定地小于90 mg/L,处理效果好于目前炼油厂的合建式曝气池(容积负荷为0.5 kg COD/m3左右,出水COD100 mg/L左右)。试验运行期间,膜通量最高可达到42 L/m2·h。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采用特殊流态来降低膜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和优良质量的膜。  相似文献   

13.
鉴于城市生活污水缺乏易降解的碳源,且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碳排放量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提出基于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革新与污水自身产生能源的开发再利用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厌氧硝化反应—短程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结合的新工艺,成功运用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并对反应过程的沿程水质与COD、氮素去除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TN去除率达到91.8%时,反应过程中TN出水量低至3.7 mg/L,此时NH3-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9.6%与97.0%,且NH3-N与NO2--N能量损耗比值为1∶0.96;当出水溶解性的COD浓度低于12 mg/L时,去除率可以达到98.9%;使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后,TN的容积负荷与去除容积后的负荷分别为0.92 kg/(m3·d)与0.79 kg/(m3·d),比同类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4.
纳米零价铁去除磷酸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零价铁(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nZVI)颗粒具有独特核-壳结构,使其具有较强氧化还原特性,比表面积大和表面活性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多种污染物的去除修复。本研究采用传统的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nZVI颗粒并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磷酸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nZVI颗粒的性质。实验研究了nZVI投加量、PO3-4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对nZVI去除PO3-4效率的影响及微米零价铁(micro-ZVI)和nZVI去除PO3-4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时,随着nZVI投加量从200mg/L增加到1000mg/L,PO3-4去除效率从32.94%上升到90.1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时,随着PO3-4初始浓度从10mg/L增加到100mg/L,PO3-4去除效率从87.33%下降到45.77%;当nZVI投加量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20mg/L,溶液pH分别为3和4时,PO3-4去除效率分别为83.63%和92.36%;nZVI和mZVI投加量均为600mg/L且PO3-4初始浓度为10mg/L,nZVI的PO3-4去除率(87.33%)是mZVI(8.86%)的9.86倍。研究结果表明,nZVI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主要去除机理是吸附和化学沉淀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企业含苯乙烯废气的箱式分子筛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先进的苯乙烯废气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解析温度、进气浓度和吸附剂截面流速条件下对苯乙烯废气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乙烯废气处理系统最佳解析温度为380℃,此温度下苯乙烯聚合物的分解率较高,有利于分子筛的再生;吸附剂截面流速宜在1.2m/s及以下;系统去除效率几乎不受入口浓度的影响,均保持在96%以上。整个系统吸附容量大、耐高温解析、抗苯乙烯聚合,可连续、稳定、安全运行,维护率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蓄热式热氧化炉(RTO)处理医化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组合喷淋系统和优化设计参数,使一般特征污染因子的平均净化效率达到95%以上,浓度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热回收效率达95%以上;含氯元素废气处理后的尾气中,二英浓度小于0.019TEQng/m3,表明RTO适用于医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TiO2/ACF与TiO2/BiWO6/ACF材料吸附光催化降解VOCs废气的室内模拟实验,探究反应环境(流量、初始浓度、温度、湿度)对吸附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ACF材料的最优降解条件为浓度1000 mg/m3,流量1.2 m3/h,湿度30%,温度33℃;TiO2/BiWO6/ACF材料的最优降解条件 为浓度1000 mg/m3,流量1.2 m3/h,湿度33%,温度34℃;两种材料在最优条件下均具有对高浓度污染物响应速度快、反应平衡后污染物转化率高的特点,TiO2/ACF材料三级反应总体转化率达到81.71%,TiO2/BiWO6/ACF材料三级反应总体转化率达到85.96%。因此,将吸附光催化技术与其他处理技术相结合作为一种预处理方法,针对储罐呼吸气排放源,在实现VOCs初步降解的同时还可以稳定平衡VOCs浓度,具有较好的缓冲、减排效果,该技术工艺流程简单,能耗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车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对长沙市城区典型交通路口的近地面空气质量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在监测时段(14∶00~20∶00)内,该监测点环境空气中PM10的小时质量浓度范围在0.097~0.222mg/m3之间,平均值0.163mg/m3;PM2.5的小时质量浓度范围在0.050~0.158mg/m3之间,平均值0.103mg/m3。PM2.5/PM10比值在48.1%~76.6%之间,平均值62.4%。PM10与PM2.5质量浓度在星期一相对较低,星期二有所升高,星期三至周末总体上保持基本稳定。在监测时段PM10与PM2.5小时质量浓度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即14∶00~15∶00,PM10与PM2.5质量浓度相对较高,16∶00左右降至最低,从17∶00开始逐渐升高,20∶00达到峰值。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与车流量和车速密切相关,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对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影响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小海面溢油,自主设计吸油单元组装结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吸油单元形状对吸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吸油阵列单元速度场、油组分浓度场分析发现:圆形结构吸油单元表面平滑,运动阻力小,与流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增加吸油效率。采用上下间隔三角阵列方式对吸油单元进行排布,研究不同流速下阵列单元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分布排数以及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的影响,发现吸油单元的横向间距对吸油效率作用显著,而纵向间距和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影响不大,随吸油单元分布排数的增加,吸油效率趋于稳定。在工程应用范围内,保持阵列单元横向间距为1.5 D,运动速度低于1m/s,阵列单元的吸油效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肖鸿  杨平  郭勇 《四川环境》2005,24(2):4-7,10
本实验采用新型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研究了系统的启动与运行性能,并对系统的NH3 N去除效果作了初步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16℃~24℃的自然温度下,采用递增负荷、厌氧和好氧分期启动的方式,系统可在38天内达到较好的启动效果;在系统负荷运行期内,当系统总进水COD浓度平均值为3601 8mg/L,总出水COD浓度平均值为384 0mg/L,系统容积负荷平均值为2 54kgCOD/(m3·d),系统总HRT平均值为35 1h时,系统总COD去除率平均值达90 6%。实验还发现:当进水NH3 N浓度为280 3~350 7mg/L,整个系统的NH3 N去除率在68 5%~91 7%,平均为81 0%。由此说明,本反应器具有很好的COD去除性能和NH3 N去除效果,适合于处理COD浓度高且含有中等NH3 N浓度的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