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热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的分析方法.利用Tenax采样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氘代内标物进行分析,减少了常规半挥发性样品前处理过程及溶剂的消耗,提高了SVOCs的检测效率.在5-200 ng的浓度范围内,各SVOCs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5以上,对10 ng的标准溶液连续加标、热解析分析6次,多数化合物峰面积比的RSD%在5%以下,各SVOCs的最低检出限均小于0.34 ng,可达到对大气中SVOCs的分析要求,为环境空气SVOCs快速检测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做借鉴. 相似文献
2.
3.
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VOCs的产生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餐厨垃圾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及卫生填埋等方式,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造成危害.为促进对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VOCs的控制,对其产生机理、排放特征及控制方法方面进行综述.已有研究表明:餐厨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产生VOCs可达100种以上.好氧堆肥、厌氧消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索式提取和复合硅胶层析柱净化技术对底泥样品进行前处理,以BDE30、PCB209L为回收率添加标,以BDE118为进样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胶州湾北岸潮间带底泥中的7种非多溴联苯醚(non-PBDE)类溴代阻燃剂(1,3,5-三溴苯(TBB)、2,3,5,6-四溴对二甲苯(pTBX)、五溴甲苯(PBT)、三溴苯乙烯(PBEB)、六溴苯(HBB)、六氯二溴辛烷(HCDBCO)、2,2',4,4',5,5'-六溴联苯(BB153))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化合物的仪器检出限在0.03-0.59 ng·g-1之间、定量限在0.09-1.96 ng·g-1之间;底泥中各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0%-107%之间;回收率添加标BDE30和PCB209L的回收率分别为80%-95%和85%-105%.实验中实际检出5种non-PBDE类溴代阻燃剂(TBB、PBT、PBEB、HBB、HCDBCO),其含量在0.13-0.96 ng·g-1(干重)之间.Non-PBDE类溴代阻燃剂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PBEB和HCDBCO是底泥中的两大主要成分,具有相似的源-水体-底泥转化效率.TBB与其他溴代阻燃剂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30——0.461;PBEB与HBB的相关系数r为0.813(α=0.05),可能来源于同一种溴代阻燃剂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6.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水体和底泥中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和1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水样由二氯甲烷萃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底泥样品经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超声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TG-5MS(30 m×0.25 mm×0.25 μm)色谱柱对目标物进行分离,在电子轰击电离源下以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6种目标物在1.00-200 μg·L-1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空白水样中低、中、高的3个添加浓度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6.1%-10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10.9%,检出限(LOD)为0.24-0.60 ng·L-1.空白底泥样品中低、中、高的3个添加浓度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9.8%-109.9%,RSD为2.0%-11.3%,检出限(LOD)为0.06-0.15 μg·kg-1.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水体和底泥中多种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质谱法测定14种2,3,7,8位溴取代的二噁英同类物的痕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4种二噁英毒性同类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校正曲线在0.1—500μg·L-1范围内显示良好线性(R20.99).仪器的检出限为0.08—4.00μg·L-1,满足PBDD/Fs的痕量分析需求.为验证方法的适用性,以再生铜冶炼飞灰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14种PBDD/Fs的含量,样品回收率范围在45%—120%之间,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环境样品中PBDD/F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消毒对病原微生物的预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毒有害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cis-2-丁烯-1,4-二醛 (BDA) 是近年检出的新型消毒副产物,生物毒性强,具有严重的潜在危害。本文建立了BDA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旨在定量筛查出水体中的BDA。结果表明:BDA的纯溶剂标准曲线和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的线性较好,相关系数 (R2) 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035 μmol·L−1,定量限值为0.105 μmol·L−1。回收率在83.6% ‒ 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n = 7)。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水体中BDA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中的许多物种对人体具有危害性,同时,VOCs对大气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区域大气VOCs污染已经十分严重,控制大气VOCs污染对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了大气VOCs环境基准或者发布了大气VOCs环境基准指导值,这对于加强VOCs污染控制及环境管理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尚未制定大气VOCs环境基准,亟待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在综述国际大气VOCs环境基准研究进展,介绍当前我国大气VOCs环境基准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气VOCs环境基准的研究需求,并对今后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研究调查了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销售的14个品牌,15种不同香型,共26个盒装空气清新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通过顶空GC-MS分析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空气清新剂的成分组成差别较大,即使是相同香型的产品,其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百分比浓度都不尽相同.定性出94种化合物,包括烯烃18种,醇类15种,醛类14种,酮类4种,醚类5种,酚类1种,酯类25种及其它化合物12种,其中萜类化合物约占总化合物数量的40%.β-月桂烯、罗勒烯、苧烯、苯乙醇、乙酸苄酯、β-蒎烯、β-水芹烯、伞花烃、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里拉醇等化合物在各种清新剂中出现频率为100%.空气清新剂中萜类化合物与臭氧反应,可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儿童地垫产品中不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及对健康的影响,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儿童地垫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筛查,采用气袋法研究不同材质、不同温度对儿童地垫中挥发性有机物释放浓度的影响,并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地垫中含有多种具有一定毒性的VOCs,这些有机物的释放与材质关系不大,但是与温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温度越高,释放浓度越大。当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儿童地垫中甲苯、二甲苯、正丁醇、丙酮、2-丁酮5种物质进行吸入性风险评估时,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正丁醇的风险值为1.65,超过了风险值,其他物质的风险值均<1,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3.
选取3家典型制药企业的污水站为研究对象,解析其VOCs和恶臭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污水站VOCs废气排放浓度和物质种类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共检出140种VOCs,VOCs总浓度范围在0.075—51.67 mg·m-3之间,乙醇、乙酸乙酯、乙酸、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普遍存在于3家企业,且浓度较高.污水站恶臭污染严重,排气筒出口臭气浓度范围在5495—41686之间,超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规定的臭气浓度排放限值,主要挥发性恶臭物质为含氧有机物,但具体物质差异较大,A企业辛醛OAV最高;B企业四氢呋喃OAV最高;C企业OAV较高的则为乙醛和正戊醛. 3家企业的污水站废气处理工艺对恶臭处理效果不佳,提出了制药行业污水站恶臭废气处理工艺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制了适合我国水质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需要的28种组分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控制标准样品.该样品采用分组称量方法制备,随机抽取15瓶样品对其进行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在室温、4 ℃冷藏和-18 ℃冷冻的3种保存条件下,采用线性模型进行稳定性研究,标准样品在15个月的稳定性检验期间未发现不稳定变化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28种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控制标准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9家实验室将该标准样品稀释至纯水中1000倍后,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联合定值,经统计分析处理评定出标准值和不确定度,特性量值在24.14—58.83 μg·L-1之间,不确定度在2.04—13.77 μg·L-1之间,可以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水质分析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治理高浓度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浓度有机污染物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会对微生物产生较大毒害作用而抑制微生物生长以及降解过程,而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Two-phase partitioning bioreactor,TPPB)可以有效解决污染物毒性的问题,因而在高浓度有机污染治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了TPPB类型以及各自的工作原理,即TPPB通过非水相的引入可以溶解系统内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减少水相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毒性,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实现污染物的降解,随着降解过程的进行污染物在两相间的分配平衡不断被打破,污染物又不断从非水相进入到水相之中,使得微生物的降解过程持续进行.同时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如传质速率、微生物影响等,进而阐述了该技术在水体、土壤、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TPPB技术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2018年夏季对泰安市城区站点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监测,研究了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特征污染物比值,利用PMF源解析模型对VOC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泰安市VOCs体积分数平均值为(16.57±7.99)×10−9,VOCs中浓度占比最高的为OVOCs(41.9%),其次为烷烃(30.8%)、芳香烃(19.5%)和烯烃(7.8%),对OFP的贡献率最高的为芳香烃(35.6%),其次为OVOCs(35.5%)、烯烃(18.5%)和烷烃(10.5%);PMF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观测点VOCs最大的排放源为LPG和溶剂挥发(40.2%),其次分别为OVOCs源(17.8%)、机动车排放(17.4%)、工业排放(11.8%)、植物源(10.5%)和电厂排放(2.3%)。控制LPG和溶剂挥发是控制泰安市夏季VOCs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成都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建立成都市餐饮源114种VOCs成分谱,本研究选择11个监测对象进行VOCs组分分析,并探索餐饮源VOCs全组分特征. 结果表明,餐饮源VOCs中烷烃占比为23.12%—30.29%,烯烃占比为8.61%—25.78%,芳香烃占比为0.16%—5.86%,卤代烃占比为0.86%—13.82%,OVOCs占比为28.02%—63.77%,其他占比为2.02%—8.26%. OVOCs、烷烃和烯烃3类占比最高,3类污染物累计质量浓度百分比在75%以上,是餐饮源重要的污染物类型. 餐饮源排名前10的VOCs分别是丙烯醛(11.12%)、乙烷(9.87%)、乙醛(9.51%)、丙酮(9.34%)、乙烯(7.86%)、正戊烷(5.74%)、乙炔(5.01%)、丁二烯(4.64%)、顺式-1,3-二氯-1-丙烯(3.40%)和乙酸乙酯(3.04%),是餐饮源的特征污染物. 餐饮源全组分分析得到OVOCs的代表性物质为反式茴香脑和芳樟醇等,烯烃代表性物质为长叶烯和柠檬烯等,烷烃代表性物质为正十五烷和正庚烷等,为完善餐饮源成分谱物种、探寻餐饮源特征污染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采用FAC法计算餐饮源VOCs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餐饮源SOA生成潜势为1220.7 μg·m−3,芳香烃SOA生成潜势贡献率为93.1%,烷烃SOA生成潜势贡献率为6.9%. 相似文献
18.
Pablo Souza-Alonso Luís González Antonio López-Nogueira Carlos Cavaleiro Nuria Pedrol 《Chemistry and Ecology》2018,34(2):126-145
Acacia longifolia, a highly invasive species that invades coastal ecosystems in Mediterranean areas, produces significant impacts at different scales. Abundant foliage and thick canopies create a dense atmosphere that led us to hypothesise that the release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could play a role in the reduction of biodiversity observed in invaded areas. Therefore, we suggested that VOCs emitted by A. longifolia could exert inhibitory effects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native species. Using glass chamber bioassay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aerial contact between VOCs from different plant parts of A. longifolia material and some native species. Volatile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further analysed using GC-M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VOCs produced a notably reduction of seed germination. Furthermore, volatiles from leaves and flower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root length, shoot length and biomass for all species. Proline and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after contact with VOCs. Finally, chemical profile of VOCs from flowers, leaves and litte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s far as we know, our results constitute the first evidence of phytotoxicity induced by VOCs from A. longifolia, suggesting that flowers and leaves could influence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rough VOCs relea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