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总磷测定中温度浓度时间对显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总磷时温度、浓度、时间与显色反应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吸光度对温度、浓度和显色时间的变化曲线,和不同温度下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性,指出了不同温度时,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得到了达到最大显色所需要的时间,以指导标准曲线的绘制,提高样品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行业标准DPD分光光度法(HJ 568-2010)测定水中的游离余氯,验证了去掉第一点的低浓度曲线的有效性。分别比较不同的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内。  相似文献   

3.
燃气火焰中热力型NOx以NO为主,以NO为主,燃烧温度对NO生成起决定作用,空气系数也主要通过改变燃烧温度影响NOx生成。燃烧温度大于1800K时,有较多NO生成。降低燃烧温度与保持高效燃烧相协调是控制NOx生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丁荔 《上海环境科学》1991,10(12):23-24
1 前言在环境监测中,以分光光度法作为分析手段时,采用标准曲线斜率控制以判断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有报道。方法验证的实际工作表明,为判断其稳定性与准确性,当无标准物质时,采用校准曲线斜率控制及质控样控制的“双控”方法,将优于单一的质控样控制。 2 标准曲线的斜率控制众所周知,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在待测物质的一定浓度范围内,被测物的浓度与吸光度的定量关系为一元一次直线方程: y=ax+b 当待测物浓度以mol/l表示,光程为1cm,标准曲线恰好通过坐标原点时,斜率a即为摩尔吸光度(ε),ε亦即为方法灵敏度的表征。对于有固定化学组成的显色反应,其ε值是一个常数。测定波长、pH、显色剂浓度、试剂加入顺序和数量、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NOx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简易可靠的大气NOx测量方法,大范围地调查了上海市区的NOx浓度状况。结果表明,上海市NOx浓度分面状况,在不同性质的街区,不同地段,不同道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居民区大气中NOx的浓度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要求,但市区各道路网超标严重,平均是一级标准的1.7倍,道路网NOx的分布总体呈东南低,北和西北高的梯次。影响城市NOx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风力、地形、绿化等,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充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大气中NMHC,NOx,O3和SO2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上海市大气中光化学主要污染物如NMHC、NOx、O3及SO2等的日变化监测,发现NOx、O3的日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高浓度O3多出现在晴朗少云,气温较高的大气条件下同步监测发现,O3与NOx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85;dmj SO2gn NMHCe tve vb r ghd sh ud ,sh ud txi ovt r=  相似文献   

7.
广州大气NOx浓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与广州大气NOx浓度有关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区平均车流量和道路面积是影响NOx浓度水平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文章用灰我GM(1,1)模型预测了NOx浓度的变化趋势,最化提出了控制和治理NOx污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致酸大气污染物SO2 和NOx 的空间浓度分布,并探讨上述污染物扩散、迁移和传输规律,进而研究其在酸性降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八五”期间酸性降水的研究中,针对中国华北地区城市和工业集中以及SO2 和NOx 等酸性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特点,以石家庄及其以东地区为飞行区域,进行了华北地区冬季空中SO2 和NOx 污染特征的航空测量。通过测定发现在华北地区1-5 km 左右的空中存在着SO2 和NOx 高浓度污染空域,同时SO2 存在着高浓度汇集区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从1990年起开展了SO_2和NO_x,两个项目的环境空气监测质控考核,迄1995年,有53个单位的374人参加了考核,SO_2和NO_x的考核合格率分别为89.5%和94.3%。NO_x考核步骤简单,干扰因素少,而不同浓度的SO_2考核合格率则相差较大。此项考核目前有项目单一、局限于实验室方面,以及操作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存在。  相似文献   

10.
于冬夏两季监测了哈尔滨,长春,锦西部队营区大气中SO2,CO,NOx,TSP及苯并芘浓度。结果表明,3市上述5项指标夏季均在标准以下;冬季长春市NOx,TSP超过标准,5项指标冬季均高于夏季;1日内SO2,NOx,TSP变化规律为早>晚>中,CO为早<中<晚;不同纬度城市浓度变化规律不明显。以沈阳大气质量指数评价夏季长春营区属“中污染”,合为“轻污染”,冬季3市均为“中污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日常环境监测工作的分析,选定了最适合工作需要的六价铬监测分析方法。比较了冷藏保存一段时间后六价铬使用液绘制的曲线与原曲线差异,得出在一定显色条件下冷藏保存3个月后1.00mg/L六价铬使用液绘制的标准曲线可考虑作为备用曲线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铁为阳极电化学法处理直接黄11染料模拟废水脱色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影响因素包括:电流密度、pH值、染料浓度和电解质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大有利于染料废水脱色,但能耗消耗大;初始溶液在中性条件下不仅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脱色能耗较低;随着染料初始浓度增加脱色率和脱色能耗降低的趋势;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染料脱色率下降的趋势,脱色能耗先减少,然后缓慢增大。在染料初始浓度50 mg/L、pH值为7.11、电流密度2.083 mA/cm2、电解质Na2SO4浓度0.01 mol/L、温度20℃、搅拌速度600 r/min、电解时间60min条件下,脱色率达到92.2%,脱色能耗1.709 kW.h/kg染料。  相似文献   

13.
温度变化对DO和ORP作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前对DO和ORP作为控制参数的研究仅局限在恒定温度下,而实际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维持反应器内温度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开展了变温度下DO和ORP作为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研究.采用SBR法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初始MLSS浓度和进水COD浓度等条件下温度对反应过程中DO和OR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波动极大地影响了反应器内DO的变化趋势,而ORP的变化趋势基本不受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DO受温度影响的原因,提出当环境温度变化时,采用ORP作为控制参数更能反映有机物的降解情况.试验中还发现,ORP凹点出现的时间与进水COD浓度有关,ORP的上升速率与COD降解程度有关.通过对ORP导数图进行分析,发现ORP二阶导数近似为0时,COD已不再降解.联合ORP凹点和二阶导数近似为0两个条件,可以实现SBR法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在线控制,合理安排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16年中国东部O3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中国东部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O3浓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3月为低值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波动阶段、10~12月为低值下降阶段,O3污染主要发生在高值波动阶段,超标天数占全年的96.0%.(2)气象因素是影响O3年均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受降水、相对湿度南高北低和日照时数北高南低的影响,O3年均浓度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前体物对O3年均浓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是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局部O3污染中心的原因.(3)O3月均浓度分布格局经历了由北高南低到南高北低的演变过程,1~6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北迁移,6月达到最北,北高南低的特征最强,环渤海地区成为O3污染最严重的区域;7~12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南迁移,12月达到最南,O3浓度分布格局演变为南高北低.3~9月雨季期间,O3浓度分布主要受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余时间主要受气温的影响.(4)前体物对O3浓度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气象条件实现,气温越高,光化学反应越强,前体物的正向影响力越大;气温越低,光化学反应越弱,NOx、CO、SO2等化学性质活跃的前体物对O3可能起消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臭氧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印染废水大都采用混凝加生化的联合处理工艺 ,但处理后出水的CODcr和色度去除率低 ,尤其对高分子合成浆料和人工合成染料的处理率更低。文中选择了较为典型的印染废水用臭氧氧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并在不同的pH、温度、接触时间、初始浓度、UV状态下 ,通过试验探索其氧化降解过程及氧化机理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剩余污泥高温好氧消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考察污泥高温好氧消化(TAD)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自制的高温好氧消化反应器,研究TAD对有机物的去除、消化液的成分以及污泥停留时间(SRT)、曝气量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温好氧消化对污泥的稳定效果较好,在温度55℃,SRT=8d条件下,VS去除率均高于42%,粪大肠杆菌数120~600MPN/gTS,回用安全性较高。在实验中发现,TAD中氮的去除率相当低,由于高温对硝化作用的抑制,使氮氨不能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高温好氧消化的污泥停留时间为7~8d较适宜,当适当降低曝气量,使DO为0.3~1.0mg/L时,也能够达到满意的VS去除效果,同时节约能耗。  相似文献   

17.
影响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小龙  沈芳  张晋芳 《环境科学》2013,34(5):1745-1753
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是水色遥感研究中的关键参数之一,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吸收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透射法(T法)、透射反射法(T-R法)和吸收法(A法)测量颗粒物吸收系数.结果表明,A法在测量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时受滤膜差异性、滤膜含水量以及滤膜颗粒物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测量精度较高.对不同测量方法的光程放大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量方法,不同颗粒物富集量会有不同的光程放大因子.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A法、T法和T-R法的平均光程放大因子为4.01、2.32和2.20,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0和0.87.对于A法和T-R法,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计算光程放大因子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4.对比各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平均相对误差发现,光程放大因子是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最大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8.
氮、磷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控制水体中的氮、磷总量可以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以人造沸石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人造沸石同步去除水中氮、磷的影响。主要工艺为高温碱(NaOH)浸改善沸石结构,高温盐浸(MgCl)负载纳米态氧化镁。结果表明改性的最佳条件为:两阶段的烘干温度45℃;NaOH溶2+3-液浓度0.5 mol/L;MgCl溶液的浓度1 mol/L。对NH-N和PO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到83.76%和74.24%。对人造沸石2 4 4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其烧失量达40.6%。最后,对吸附饱和的人造沸石进行脱附实验,脱附剂的选择为NaCl、KCl以及+3-两者的混合液。NaCl对NH4+-N和PO43-都有较为明显的脱附效果,脱附率分别可达84.54%和59.35%。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气温与臭氧(O3)协同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住院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平滑曲线阈值效应和饱和效应方法,在控制了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季节效应、节假日效应和相对湿度、污染物PM2.5、SO2、NO2浓度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分析了2013~2016年石家庄市气温与O3协同作用对COPD住院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并考虑了不同年龄、性别的分人群效应.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的阈值为0.3,19℃,O3的分层临界值100μg/m3;当O3≥100μg/m3时,随着气温每上升1℃,COPD日均住院人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1.042(95%:1.020,1.065),并且在T≥19℃时其效应值最大,为1.084(95%:1.048,1.121).较高气温、高O3污染环境对COPD疾病人群的影响存在协同加强效应,且对老年人影响更敏感,而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