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颗粒物中PAHs的粒径分布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了呼和浩特市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样品中菲、蒽、萤蒽、芘、屈、苯并「a」芘、苯并「a」蒽二甲基苯并「a」蒽、二苯并「ah」蒽、苯并「ghi」Bei、晕苯等11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测定结果,以及这些化合物按粒径分布的特征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沈阳市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污染问题指出苯并(a)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的一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佛公路机动车排放有机污染物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佛公路两侧气溶胶中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调查,发现气溶胶中具有较高含量的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qu、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芘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等。通过TSP研究认为,主干道的机动车排放和扬尘是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多环芳烃从机动车排放出后在迁移扩散过程中有因质量数差异而发生分离效应。通过对比可知,该区域测点多环芳烃有机  相似文献   

4.
沥青烟中苯并(a)芘的等速采样与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对沥青及碳素制品生产和加工制定了标准,然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没有给出沥青烟气中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该文用气相色固定谱固定液滤筒等速采样,进行沥青烟苯并(a)芘的分析,及其设计的气态衍生物富集器,为执行新的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5.
提出用浓H2SO4从大气飘尘样品的环己烧提取液中一次萃取后,用同步荧光光谱测定苯并(a)芘的方法。选用△λ为20nm时可获最佳效果,用浓硫酸萃取的时间仅1min,苯并(a)芘在浓硫酸相中1h内稳定,样品加标的回收率为85%,其它多环芳烃化合物在530—600nm的测定波长范围不干扰苯并(a)芘的测定。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的统一方法作为对比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后者的偏差在±15%以内,分析周期可缩短24h。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是利用液相色谱对大气粉尘中的多粉环芳烃(PAHS)即苯并(a)即苯并(a)芘(BaP),苯并(b)萤蒽(BbF),苯并(k)萤蒽(BKF)和苯并(ghi)芘(Bghip)进行定量的方法。利用β射线吸收自动测定仪,对大气采样1小时,把采集在滤纸上的粉尘作为分析试样。试样用苯/乙醇(3/1)萃取,经装有二氧化硅的圆筒形分离器(SP-S)净化后,用HPLC进行分析,以乙腈/甲醇/水(50/35/1  相似文献   

7.
萃取-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大气飘尘中苯并(a)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世寰  赵振华 《环境科学》1994,15(3):65-67,87
提出用浓H2SO4从大气飘尘样品的环己烷提取液中一次萃取后,用同步荧光光谱测定苯并(a)芘的方法,选用△λ为20nm时可获最佳效果,用浓硫酸萃取的时间仅1min,苯并(a)芘在浓硫酸相中1h内稳定,样品加标的回收率为85%,其它多环芳烃化合物在530-600nm的测定波长范围不干扰苯并(a)芘的测定,用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的统一方法作为对比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后者的偏差在±15%以  相似文献   

8.
呼和浩特市大气中多环芳轻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春梅  阮玉英 《环境科学》1993,14(5):79-81,89
本文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滤膜同时采集大气中气态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对居民区和草原清洁区分别进行冬夏两季歇式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蒽,芘,Qu,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等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居民区四环以下的PAHs有一半以上存在于气态中,四环以上的PAHs大部分存在于颗粒物上;夏季每种PAHs在气态中的百分率比冬季高;草原清洁区与居民区PAHs  相似文献   

9.
大气中颗粒物上多环芳烃在全态中百分比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PUD吸附块和玻璃纤维滤膜(GF)同时采集气态和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对居民区和草原清洁区冬季昼夜间歇式采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蒽、芘、苯并(a)芘、二苯并(a、h)蒽等多环芳烃的含量,并计算出颗粒物上PAHs在全态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其百分含量与PAHs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气温有关。PAHs化合物的环数越多,吸附在颗粒物上的量越多。气温的变化主要影响低环化合物。气温越高,在颗粒物上吸附的量越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攀钢片区4个监测点近10年来的苯并[α]芘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找出其规律,调查分析其主要来源,对苯并[α]芘的污染作出客观的评价,为防止环境污染和治理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系统分析了1000多个不同粒径颗粒物样品的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环境空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集中分布于细颗粒物上,几乎所有的多环芳煤(PAH)和一半以上的苯芘(a)芘B(a)p)吸附在粒径小于0.38μm的极细尘中。  相似文献   

12.
本刊在1979年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苯并(a)芘译名问题的商榷”以后,收到读者来信,认为该文对统一苯并(a)芘的命名很有帮助.但有的读者来信,认为目前尚有不少同志对苯并(a)芘的命名,尚不太清楚,仍习惯沿用3,4-本并芘作为苯并(a)芘的名称.因此本刊特发表张建农同志“关于苯并(a)芘命名问题的点滴见解”,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苯并(a)芘命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黄曙昌 《环境》1999,(9):43-44
苯并(a)芘(B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但含量一般很低的有害物质。苯并(a)芘有潜在的致癌性,但其含量较低因而它的污染容易被忽略,现仅在此提出来,希望引起关注。一、苯并(a)芘产生的途径苯并(a)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由各种燃烧过程产生。焚烧垃圾产生的含苯并(a)芘的多环芳烃会对人体的感官起刺激作用,煤炭和石油的燃  相似文献   

14.
真菌对土壤中苯并[a]芘的共代谢降解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模拟生物泥浆法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选择了几种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真菌,研究它们对土壤内苯并[a]芘的降解,并研究了土壤内共存底物:菲、芘、邻苯二甲酸对苯并[a]芘降解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共代谢过程.结果表明,芘可以促进镰刀菌、毛霉对苯并[a]芘的降解,并认为这是共代谢作用的结果;菲也可以促进镰刀菌对苯并[a]芘的降解,但抑制了毛霉和青霉对苯并[a]芘的降解;而邻苯二甲酸对青霉和毛霉降解苯并[a]芘的过程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长吸烟对儿童尿中1-羟基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家长吸烟对小学生尿中1-羟基芘的影响,对4个地区小学生234份尿样中的1-羟基芘及其学校所在地空气中的苯并芘进行了同步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尿中的1-羟基芘浓度与所在学校空气中苯并(a)芘的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长吸烟组学生尿中1-羟基芘浓度均高于家长不吸烟组,但t检验结果差别不显著,根据测定结果的分析,讨论了这种差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进行了超声波清洗机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研究了样品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取剂类型、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立了最佳萃取条件.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苯并(a)芘和芘暴露对梭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浓度范围0.1-0.5ug/L的苯并(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7d),50u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5ug/L浓度在7d的暴露中,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同样在50ug/L浓度下,苯并(a)芘暴露4d后SOD活性出现诱导,而芘在暴露7d后才出现诱导,这间接反映了苯并(a)芘和芘的毒性大小。这些结果说明梭鱼肝脏SOD活性与苯并(a)芘和芘暴露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海洋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监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大气中苯并(a)芘调查情况姜玛丽(云南省卫生防疫站昆明市650022)空气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清洁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之一。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5公斤左右的空气,空气如果受到污染,即使污染物含量极低,也会对...  相似文献   

19.
模拟实验研究了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重点探讨了颗粒物粒径对苯并(a)芘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苯并(a)芘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复合模式(2)苯并(a)芘在粒径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表面吸附对吸附的贡献在68.7%至82.4%之间;当苯并(a)芘液相平衡浓度为0~8.87μg·L-1时,其在粒径0 007 mm≤d<0.025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吸附作用为主,当液相平衡浓度大于8.87μg·L-1时,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苯并(a)芘在粒径d<0.007 mm颗粒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3)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为:(d≥0.025 mm)>(0.007 mm≤d<0 025 mm)>(d<0.007 mm);(4)苯并(a)芘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相关,其标化分配系数Koc约为1.26×105L·kg-1.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探讨金属离子对苯并(a)芘致突变性和代谢的影响,初步发现,铜和锌离子能显著地抑制微粒体芳烃羟化酶、环氧化物水化酶的活性,抑制苯并(a)芘代谢和抑制苯并(a)芘及焦炉尾气飘尘提取物的致突变性。实验表明,铜和锌离子可能通过调节那些催化苯并(a)芘和焦炉尾气飘尘提取物,转变成亲电性中间产物的代谢酶系,起到抑制苯并(a)芘等有关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