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彭贵芬  刘瑜  张一平 《灾害学》2009,24(4):40-44
以Thornthwaite水分平衡干燥度指数为主和自定义的反映短期降水有效性和异常性特征的有效降水指数为辅构建单站干旱综合指数,并定义了定量描述云南省受旱程度的干旱面积指数和干旱强度指数。采用变率和变差系数作为长期气候特征的定量指标,用云南省1959-2005年的资料,分1-3月、4-6月上旬、6-8月、9-10月、11-12月5个时段对云南省的干旱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1-3月干旱最严重,平均每年有约2/3的土地受旱;其次是11-12月,有约50%的土地受旱;再次是4-6月上旬,有22%的土地受旱;9-10月干旱较轻,有约5%的土地受旱;6-8月平均受旱面积不到1%,基本不受干旱的影响。云南4-6月上旬和9-10月这两个时段干旱有发展加重的气候变化趋势,且9-10月加重的趋势更明显;1-3月干旱有减轻的趋势;11-12月和6-8月干旱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桂林是以"甲天下"的山水美景而闻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灾害将给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桂林1951~2004年的资料,统计干旱、暴雨、高温和强对流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强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近50年来,桂林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除暴雨、干旱强度增大外,频率变化呈平稳或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3.
云南极端霜冻气候事件的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云  段旭  任菊章  何群 《灾害学》2012,(2):43-48
利用云南124个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和天气现象(霜)资料,计算最低气温低于-5℃的站点数占全省总站数的比例,定义站点比例超出25%的霜冻事件为云南极端霜冻气候事件。分析了云南极端霜冻气候事件的气候特征及环流背景。结果表明,云南极端霜冻事件发生前气温偏低,云量偏多;霜冻发生时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这种霜冻属于混合霜冻或称为平流辐射霜冻。极端霜冻气候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空冷平流与底层冷高压控制下夜间晴空辐射冷却降温。发生时空气湿度较发生前小,空气相对干燥。  相似文献   

4.
利用山西省6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夏季6~8月的日最高气温数据,依据百分位法计算、统计得到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阈值、强度和天数,并通过反距离加权法、克里金法、薄盘光滑样条法插值得到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阈值、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评价了极端高温综合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Theil-Sen法分析了山西省夏季最高气温的变化规律,并通过Mann-Kendall法对最高气温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71-2020年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阈值变化范围为29.4~37.7oC,强度为30.2~38.4oC,自北向南递增;1971年以来山西省夏季极端高温天数为5.8~8.0 d·a-1,晋南>晋北>晋中,晋西>晋东,1997年前及2011年前后极端高温综合强度较弱,而1997-2011年及2011-2020年极端高温综合指数变化幅度加大,极端性整体增强;山西省夏季最高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平均上升速率为0.3oC·10 a-1,晋北、晋中和晋南上升速率分别为0.3oC·10 a-1、0.3oC·10 a-...  相似文献   

5.
云南春末夏初干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云南124个测站1961-2005年4-5月的月降水量及气温资料,采用EOF方法及离散功率谱方法,分析了云南4-5月的降水总量及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周期,得到了如下结论:(1)降水场与温度场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一致性分布型.这种分布型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500hPa环流差异明显.(2)全省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温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63年是近45年中的降水最少年,2004年则是降水最多年.1969年是近45年平均气温最高年,1990年则是气温最低年.(3)全省平均降水量与平均温度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和90年代高温低湿;70和80年代低温高湿;2001年以后转入高温高湿.2005年春末夏初的干旱就是发生在高温高湿气候背景下的较为异常的气候事件.(4)降水量存在明显的2~3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同时也存在明显的15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平均气温2~5年左右的年际变化较为明显,而较长时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较弱.  相似文献   

6.
干旱灾害的识别途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干旱和洪水一样,都是对人类及其社会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但相对洪水灾害来讲,国内外对干旱灾害的研究均很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干旱灾害的识别方法,以便为干旱灾害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干旱定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耿鸿江 《灾害学》1993,8(1):19-22
本文列举了干旱的几种定义,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认为干旱的各种定义各有侧重,相互补充,都有其存在的必要,试图统—干旱定义是不现实的。各学科在干旱研究上应加强相互协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Palmer旱度模式的建立——2010年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云南省发生了特大干旱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按照Palmer旱度模式的思路,利用云南省的气象和土壤数据,建立了云南省的Palmer旱度模式。通过将计算得到的Palmer指数值与云南省的实际旱涝灾情历史记录进行对比,发现所建立的Palmer旱度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的旱涝情况。基于该模式对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灾害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干旱灾害是云南省30年来干旱变化过程中的一次突变。而且结果显示,在2010年的云南干旱灾害中,严重干旱地区整体呈现东西走向的空间分布,极端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9.
陈玉琼 《灾害学》1990,(3):28-34
本文分析了晋冀鲁豫地区近500年来的干旱和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讨论了农业抗旱对策制定所需考虑的降水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陕西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系统监测结果,分析了陕西1981-2012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和强度,发现2012年陕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少于多年平均值,但华阴7月2-4日、佳县7月24-28日极端降水事件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佳县27日降水量、26-28日3d降水量均超过百年一遇的水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说明即便是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次数少,气候年景较好的年份,局地也会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事件和灾害.此外,还分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次数与灾情年景评估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我国十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峪  王凌  祝昌汉  张强 《灾害学》2004,19(3):76-80
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特别是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南方持续的高温热浪及伏秋连旱,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低温阴雨、秋汛、台风、局地暴雨等也较为突出.本文利用我中心气候业务系统所得资料,对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我国十大极端气候事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昌汉  张强  陈峪 《灾害学》2003,18(2):74-78
2002年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在1999-2001年连续少雨大旱之后,又发生了较大范围的干旱。另外,暖冬、高温、暴雨洪涝、低温阴雨以及暴雪等影响也较大。本文利用我中心气候业务系统所得资料,对我国极端气候事件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张剑明  黎祖贤  章新平 《灾害学》2009,24(4):95-101
采用M-K突变、小波分析、空间变异系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REOF)等方法,对近48年来湘江流域40个测站干湿指数(Z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湘江流域1960年代前期和1980年代为干旱期,1990年代为湿润期。1980年代末有向湿润转变趋势,2003年后又开始向干旱转变。湘江流域干湿的年际变化较小,降水相对稳定,存在3年、6年和10年和21年4个特征时间尺度,且未来几年湘江流域将仍处于干旱期。湘江流域干湿变化具有很好的主体一致性,依据空间异常类型可分为南部、中部、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01-2010年的资料,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以及新引入的衡量年内分布情况的集中度、集中指数,对比分析了新疆极端水文事件的年内分布特征。分析发现,传统统计方法和集中度、集中指数得出的年内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今后可以借鉴使用。结果表明:新疆极端水文事件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夏半年和夏季的集中指数较大,而冬半年和冬季的集中指数较小,即大部分地区极端水文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冬半年发生相对较少,但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冬半年极端水文事件较多;吐鲁番的极端水文事件年内分布非常集中,乌鲁木齐、奎屯—石河子、阿克苏地区次之,阿勒泰地区集中度最小。  相似文献   

15.
杨萍  刘伟东  侯威 《灾害学》2011,26(1):60-64
利用北京地区20个气象观测站1978-2007年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30年北京地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趋势以及年代际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北京观象台近30年的两次迁站对研究极端温度事件并无太大影响;近10年夏季显著的热岛效应,是城区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尽管北京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变化甚微,并始终存在着明显的热岛效应,但城区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次有可能发生了与热岛效应无关的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16,(1)
气候异常对山区工程建设与运营已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山区工程建设与运营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了降雨、异常温度等异常气候对山区工程建设与运营环境造成的影响,认为异常气候将改变工程材料的结构与力学参数,以及工程的服役环境,而且异常气候对工程的耐久性、受力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此基础上,从防灾、减灾等方面给出针对当前异常气候背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并指出工程建设在设计标准、结构物理力学参数、安全评估系统等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