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香 《灾害学》2007,22(3):6-10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脆弱性的诊断思路。通过分析,建立了台风灾害发生过程和灾害发生以后的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了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以福建县域为单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过程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台风灾害系统脆弱性呈上升趋势,空间上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有从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反映台风强度和福建人口、经济地区差异显著,建议应该制定区域综合减灾模式,逐步降低脆弱性,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3.
浅析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害风险管理、科学防灾减灾规划的基础。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间接经济损失是反映灾害影响强度及社会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重要指标。经济越发达,经济系统关联程度越高,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就越大,灾害间接经济影响也越大。已有研究表明,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往往与直接经济损失为同一量级,甚至是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倍。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是科学评价灾害影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产业部门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恢复重建期的评估,可以为灾后恢复重建决策和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工具。政府决策者、学术界应重视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或巨灾)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减轻灾害的影响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4.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斌  赵前胜  姜瑜君 《灾害学》2010,25(2):36-40
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区域的应急能力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土地类型,基于GIS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浙江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5.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中的量化方法探讨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30  
樊运晓  罗云  陈庆寿 《灾害学》2000,15(2):78-81
承灾体脆弱性与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 ,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区域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则成为该项研究的关键。本文在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探讨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中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HOP模型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案例,依据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地质灾害暴露、社会脆弱性及区域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点状分布特征的地质灾害不同于呈面域发展的其它类型自然灾害,灾害暴露水平不完全由地质灾害发育水平所决定,人口分布特征对灾害暴露有显著影响,其区域脆弱性的高低主要受灾害暴露水平控制,同时受到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地质灾害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宜昌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技术减灾角度分析,应综合比较分析工程防治、资产转移与人口迁移这三者的技术可行性与技术经济性;从政策减灾角度分析,应更加关注区域脆弱性更高的地区,防灾减灾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向与人力资源配备等需根据区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做出规划与调整。  相似文献   

7.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50  
作者曾分别于1991,1995和2001年发表了关于灾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3篇文章,对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等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前3篇文章的基础上,从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角度,完善了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体系,论证了灾情形成过程中恢复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区域开发与安全建设的互馈关系,构建了区域综合减灾的行政管理体系,提出了由政府、企业与社区构成的区域综合减灾范式.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灾情形成过程中,脆弱性与恢复力有着明显的区别,脆弱性是区域灾害系统中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孕灾环境综合作用过程的状态量,它主要取决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与社区安全建设水平;恢复力则是灾害发生后,区域恢复、重建及安全建设与区域发展相互作用的动态量,它主要取决于区域综合灾害风险行政管理能力、政府与企业投入和社会援助水平.区域安全水平与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和产业结构关系密切,通过划定区域高风险“红线区“的办法,调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和产业结构,有利于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减灾范式.针对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存在着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灾害链规律,以及灾害系统所具有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完善由纵向、横向和政策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三维矩阵式“的区域综合减灾行政管理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区全面参与的区域综合减灾范式.以此促进在发展中提高区域减灾能力,并在一定安全水平下,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雾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首先,基于灾害系统的理论,构建了雾灾灾害系统模式和灾害链模式,提出了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承灾体的雾灾灾害链.其次,构建了雾灾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中国雾灾脆弱性分省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雾灾脆弱性高值区是上海、北京、天津3市;次高值区是江苏、山东、海南、广东等省.最后,以2002年12月的一次大雾天气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着重对机场客运的雾灾灾情进行了评估,以期为雾灾损失厘定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模糊综合评判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灾害的后果是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承灾体的脆弱性研究对灾害理论以及减灾政策的确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承灾体脆弱性等级评价是该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建立了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21市州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对自然灾害脆弱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结合四川区域特色,构建出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比分析了四川省21市州的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结果表明,川西北经济区城市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为严重,成都经济区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低,大部分经济区下辖市州的灾害脆弱性状况参差不齐。四川省各地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城市灾害脆弱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