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砂引草对滨海盐渍沙质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威海市高区国际海水浴场的砂引草种群为研究对象,在其根系附近采集实验组土样并在周围的空白地面上采集对照组土样,测定几组能够说明其土质的数据,如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土壤储水能力、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等.通过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滨海盐渍沙质土生长的砂引草可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颗粒的贮水能力,降低土壤pH值,同时还有绿化美观的效果,可为滨海的土质改良和绿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野生沙枣为研究对象,在根系附近采集实验组土样,在周围裸露土地上采集对照组土样。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对照表明,在盐渍土上种植沙枣,不但可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而且可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的K含量,降低土壤中pH值。沙枣对滨海盐渍土有着很好的改良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盐生植物单叶蔓荆对盐碱地的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盐生植物单叶蔓荆为研究对象,在威海高区海水浴场的沙滩边缘提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土样,然后分别测定几组能够描述土壤质量的数据,如土壤颗粒中空气的体积、贮水能力、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等,最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土壤颗粒的空气体积、贮水能力、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的不同,从所得实验结果中分析得出盐生植物单叶蔓荆对盐碱土具有修复效应的结论,并结合威海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在海边盐碱地上种植单叶蔓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碱性植物小藜为研究对象,在威海市高区玛珈山上提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土壤,分别测定能够描述土壤性质数据,通过比较实验组、对照组以及培养组中土壤颗粒关于空气体积、贮水能力、有机质含量、pH值之间的不同,分析得出盐生植物小藜对盐碱土具有修复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讨论在海边盐碱地上种植小藜的意义,为其他盐生植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川西北高寒草地不同类型的沙化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有机质、pH和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未沙化、轻度沙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沙化样地则相反;(3)中度和重度沙化样地土壤pH约7.0,未沙化和轻度沙化pH值在6.5左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沙化土壤有机碳与水分损失是一个正反馈。鉴于川西高寒草地特殊环境,探讨了选用适宜的多年生高原药用植物或者其他高价值资源植物作为固沙材料,将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歇平衡震荡法研究pH值对二氯喹啉酸在红土、黑土、潮土三种供试土壤中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特征存在差异,土壤的pH值影响二氯喹啉酸的吸附特征,当pH值趋近于二氯喹啉酸的pKa(4.35)时,容易被土壤吸附;pH值在较高情况下(pH=7.4),二氯喹啉酸大多呈离子状态,不易被土壤吸附;有机质含量降低将导致土壤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布局种植规划,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及农产品安全,采集区内表层土壤(0~20 cm),分析检测Cd、Se、有效镉、有效硒含量及pH值,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区内土壤中Cd、Se元素含量水平进行评价,探讨其有效性特征。区内土壤中Cd元素含量范围为0.21~1.22 mg/kg,均未超过“管控值”,92.19%的样品超过“筛选值”,可能存在生态环境风险,土壤pH≤6.5条件下Cd元素平均含量(0.44 mg/kg)低于其在pH>6.5条件下平均含量(0.72 mg/kg),Cd元素有效度与土壤pH值均呈负相关,表现为Cd元素有效性随土壤pH值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Se元素平均含量(0.63 mg/kg)达到富硒土壤要求(大于0.40 mg/kg),其含量、有效度与土壤pH值关系较弱,含量基本稳定。区内分布大片高镉富硒土地属自然背景继承,酸性土壤环境下Cd元素活性程度较大,随pH值升高Cd元素活性程度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农作物吸收土壤中Cd元素水平呈下降趋势亦明显,同时Se元素活性程度受土壤pH值影响较弱。可通过控制土壤pH值,合理布局种植规划,为规避或降低土壤中高镉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骨炭+沸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铜铅镉复合污染土壤添加骨炭和沸石前后对土壤pH值、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蕹菜生长、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污染后pH值显著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显著增加,蕹菜生长不良,株高、鲜重、干重显著降低,同时蕹菜重金属含量增加;添加固化剂后土壤pH值提高了2.21和2.29个单位,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蕹菜株高、鲜重、干重增加,同时使轻度污染土壤上的蕹菜达到卫生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ArcGIS 9.3和GPS技术对仁寿县龙泉山南端202个土壤样点耕层(0—20cm)的Mn、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泉山脉南端土壤中Mn含量由西向东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平均含量为(169.70+62.99)mg/kg;B含量由西向东呈逐渐减少趋势,平均含量为(0.51±0.39)mg/kg;在pH各分级之间的Mn、B含量差异性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且Mn含量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有机质含量各分级之间的Mn、B含量差异性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且B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深度脱水污泥的改性和资源化利用,以上海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两种不同含水率的深度脱水污泥A和B为例,通过向污泥中掺混土壤,研究土壤对污泥含水率、有机质、抗压强度、恶臭和植物毒性等的影响,探索其用作填埋场封场覆盖绿化用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掺混土壤可明显降低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和臭气强度,并显著提高其抗压强度和种子发芽率,且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对污泥的有机质、臭气强度和浸出液种子发芽率的改善效果较强;当土壤添加量分别为60%和30%时,污泥A和B的抗压强度可分别由32.99kPa和196.67kPa的初始值增加至117.6kPa和227.5kPa,臭气强度可由4.5级和4级下降至2级和1.5级,浸出液白菜种子发芽率可由50%和56.7%增加至90%和80%.改性后的污泥A和B均能满足填埋场封场覆盖绿化用土的要求,实现其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