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测量空气中硫酸雾主要有氯化钡比浊法和铬酸钡分光光度两种。本论文就作业场硫酸雾的测定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实验,发现铬酸钡分光光度法精密度较高,灵敏度好,并且线性曲线关系良好,实现了r≥0.999,所以在测量作业场空气中的硫酸雾时,使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更好。  相似文献   

2.
我的拙作"烟气中的硫酸雾快速测定——温度滴定法"在《环境保护》83年第1期刊出后,编辑部先后转来一些读者来信、介绍一些读者来访.今再借贵刊一角,就有代表性、普通性的问题一并简复如下.一、温度滴定仪由几部分组成.温度滴定仪由以下六部分组成:1.匀速滴定管:是确保滴定试液、匀速加至被测溶液中的装置.可采用马达推进注射器型滴定  相似文献   

3.
用BaCl2滴定法快速测定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铬酸钡光度法、EDTA滴定法、间接原子吸收法、离子色谱法等方法测定SO42-检测上限都很低(12-200mg/L),且只适用于清洁水,若水样混浊则全引起较大的误差.有的地下水,SO42-浓度高达44000mg/L,用BaCl2滴定法测定SO42-:测试水样,以溴酚蓝做酸碱指示剂,加1∶50盐酸,调为pH=3.5,加入30ml异丙醇,以钍试剂做终点指示剂,滴加0.01mol/L BaCl2,砖红色为终点,根据BaCl2用量计算SO42-浓度.本方法快捷、准确、测定范围大,上限可达2000mg/L,克服了光度法测定浑浊水样引起误差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1.绪言微量SO_4~(2-)的吸光光度法,多半为生成硫酸钡沉淀的间接法。其中用得较多的是铬酸钡酸性悬浊液法和四氯化醌酸钡法以及其改良法等。此外,也有提到二甲基酸脲Ⅲ法和偶氮蒽醌R酸钡法的方案。铬酸钡酸性悬浊法作为工业排水的检验方法,在日本工业标准方法中采用。最近,在此定量操作的基础上,由于测定铬的原子吸光度,出现了间接测定硫酸根离子的方法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文章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废气中硫酸雾的分析方法,制备好的样品经0.45um微孔滤膜抽滤,采用AS14A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以0.8mmol/L碳酸钠和0.1mmol/L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进行定量,方法的适用范围为0.50~50mg/m3。与铬酸钡分光光度法进行比对试验,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实用性强,适用于大批量环境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产生和排放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认识我国燃煤电厂一次PM2.5排放特征,并定量评估大规模开展烟气脱硫与脱硝对其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国内一个煤粉炉电厂和一个循环流化床电厂,对其产生和排放的PM2.5进行现场测试,并进行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的这两个电厂中,循环流化床电厂产生的PM2.5的质量浓度高于煤粉炉电厂产生的PM2.5的质量浓度,但是这两个电厂排放的PM2.5的质量浓度相当.产生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循环流化床电厂配备的电袋复合除尘器比煤粉炉电厂的普通电除尘器对PM2.5去除效率更高.煤粉炉电厂产生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低于循环流化床电厂,但是煤粉炉电厂排放PM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却远远高于循环流化床电厂,表明煤粉炉电厂排放的PM2.5受脱硫和脱硝设施的影响较大.煤粉炉烟气脱硝过程中可能形成硫酸雾,烟气中的部分硫酸雾和过剩的NH3反应生成NH4HSO4进入颗粒相,同时降低了PM2.5的p H值;而脱硫过程中脱硫液的夹带也会导致NH+4和SO2-4进入PM2.5.所以,虽然两个电厂产生的PM2.5中水溶性离子均以Ca2+和SO2-4为主,但煤粉炉排放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则以NH+4和SO2-4为主.  相似文献   

7.
余氯测定方法有十种之多,医院污水余氯测定,常用的有五种:即碘量法;碘量反滴定法;DPD亚铁滴定法和比色法(DPD即N,N-二乙基-对苯二胺);甲土立丁法。 我们用碘量反滴定法,DPD亚铁滴定法和DPD比色法测定医院污水余氯,其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F~1测定)三种测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我国目前暂定碘量反滴定法作为医院污水余氯测定的标准方法。但该法操作复杂,测定时间长,不适合现场快速测定。 本文根据DPD比色法原理,研制出一种  相似文献   

8.
燃煤火电厂汞排放因子测试设计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在火电厂锅炉煤的燃烧中,汞的迁移是个复杂的过程.在炉内高温下,几乎所有的汞以气态形式停留于烟气中,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汞被再分配到粉煤灰、炉渣和空气中.采用测试和衡算的方法,对火电厂汞排放因子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汞的迁移分配与煤中汞的赋存量、粉煤灰中可燃物碳的含量及烟气温度相关.煤燃烧后,进入粉煤灰中的汞占煤中汞含量的12.7%~31.3%,进入炉渣中的汞占0.9%~12.8%,大部分汞排入大气中,占67.8%~82.2%.   相似文献   

9.
脉冲电晕放电下焦化废水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脉冲电晕放电条件下用武汉钢铁厂的炼焦废水进行了烟气脱硫实验.研究表明,焦化废水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其脱硫能力随烟气温度升高而增加.在烟气流量428m3/h,烟气温度65℃, 废水流量107L/h时,脱硫率为85%;引入脉冲电晕进一步提高了脱硫率,在电压52kV时脱硫率提高到90%.在脱除烟气中SO2的同时,脉冲电晕放电使焦化废水中的油和酚的含量分别降低了39.26%和68.75%,并使99.98%的氰化物被除去,这对解决焦化废水生化处理中好氧微生物失活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湿式烟气脱硫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投资适中、结构简单等特点。但脱硫后的饱和湿烟气含有饱和的水蒸汽、可溶性盐、硫酸雾等颗粒物,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白烟,造成视觉污染,同时腐蚀周边设备和环境。本文通过对脱除白色烟羽的研究,寻求解决因饱和湿烟气中水蒸气凝结引起的烟囱腐蚀、烟囱雨及白烟等问题的方法,同时有效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及余热。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环境中酸性物质的研究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我站于1979—1980年对本市酸性雨调查表明;降雨中pH变化极其严重。影响大气酸性变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二氧化硫,而大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是煤的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硫经光化学反应可产生硫酸雾。为探讨大气中二氧化硫与硫酸雾相关性及变化规律,我们于1983年1月和8月在市中区解放碑附近选一个采样点进行这一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气、酸雨样品中的SO_4~(2-),通常采用铬酸钡法测定。但是,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BaCrO_4、BaSO_4和CrO_4~(2-)的悬浊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需过滤,手续繁复,易引起误差。如用紫外光区的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消除浊度影响。无需过滤,手续简  相似文献   

13.
水中余氯的测定,按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有邻联甲苯胺比色法、邻联甲苯胺—亚砷酸比色法和N,N′-二乙基对苯胺—硫酸亚铁胺容量法等。但邻联甲苯胺试剂有致癌性,易造成环境污染。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我们选用了甲基橙比色法。甲基橙法具有试剂易得、稳定性好、毒性小、价格低、温度影响小等优点。而且,此法还具有减色分析的特点,使我们有可能不用分光光度计,估计水中余氯的浓度,以满足农村小型给水站的测试要求。一、实验部分(一)试剂1.甲基橙贮备液(0.05%);2.甲基橙标准液(0.005%)在100.0ml甲基橙贮备液中加入1.67g氯化钠,并稀释至1000ml;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曾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主持召开了《用碳酸钠处理利用钡盐法含铬污泥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组审查了试验研究护告,在六九○五厂和红岩机器厂电镀车间视察了现场实验操作,经过讨论,通过了如下鉴定意见:一、本法用于处理利用铬酸钡污泥在工艺上是可行的,从而解决了钡盐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工艺遗留的主要问题.使这一废水处理工艺趋于完善,在镀铬废水污泥处理上是一个重大发展。二、本法有利于实现镀铬生产线封闭循环,既能消除铬离子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原材料,方向是正确的。三、本法设备较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污泥便于集中处理,有一定经济效果。四、希望进一步试验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取得最佳工艺条件(如投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压力等),提出完整的设计参数。(2)回收的铬酸用于电镀和钝化须作镀液电化学性能测定,对镀铬和钝化的工件须作“三防”试验.对回收的碳酸钡用于处理镀铬废水须进行生产性试验。(3)此外,建议对六九○五厂钡盐法处理含铬废水的装置作相应的改进。五、建议上级领导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的力量,抓紧解决以上问题,尽快使本法得到完善,以利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宽间距静电除尘器内部流动的大流量高温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基于CFB锅炉中试试验平台设计并搭建了高温静电除尘中试装置.试验了板间距300mm、最高温度达到1020K的实际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获得了放电电压、温度和烟气流速等关键因素对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静电除尘器中烟气流速为0.3m/s,温度为1020K下达到了82.2%的除尘效率,证实了针对实际高温烟气,静电除尘器有较好的颗粒捕集效果.通过对比563K到1020K下的热态试验以及常温下的冷态试验,发现颗粒捕集效率随温度的上升迅速降低,这与高温下流速的上升、放电电压的降低以及气体黏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生产草酸产生的废草酸泥渣,通过采用以加热转化,硝酸溶解提取,重铬酸钠合成为主要步骤的制备新工艺,用草酸泥渣制得了铬酸铅.对用草酸泥渣制备铬酸铅的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研究了原料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硝酸用量等因素对产品产量和铬酸铅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是一种资源回收型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实现经济循环发展.通过建立烟气脱硫装置,参照脱硫工艺运行参数,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在降膜式湿壁塔中对氨法烟气脱硫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进塔pH值、液气比、烟气流速、烟气进口SO2浓度、烟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运行参数对脱硫...  相似文献   

18.
郑奎照 《环境工程》2015,33(8):56-60
建立电袋烟气温度测试装置,通过实验选择适合模拟温度测试的测温探头和控制方式,进行旁路烟道、喷水降温、掺冷风和低压(温)省煤器的开发以保护滤袋免受高温破坏,同时开发滤袋清灰压力监测和预涂灰系统,并通过除尘器旁路阀和提升阀相互联动和连锁的实验,开发了防止烟气气路突变的控制技术,实现除尘器系统自身安全和锅炉系统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9.
油基岩屑焚烧处置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为探究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有效防控油基岩屑利用处置环境风险,通过实际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结合XRD、SEM-EDS、同步热分析等多种表征方法,针对四川省天然气开采油基岩屑典型回转窑焚烧处置过程中钡的转化以及焚烧尾渣的环境风险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钡是油基岩屑中的主要重金属,油基岩屑经焚烧后,尾渣中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大幅上升,平均值达到333.0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标准限值;在还原气氛下,800℃时模拟焚烧尾渣可交换态钡含量和钡的酸浸浸出毒性水平出现大幅上升,平均值分别达到8 675.74 mg/kg和244.38 mg/L,并在1 100℃时进一步上升,不同油基岩屑的浸出毒性发生这种跃升的温度条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油基岩屑中的硫酸钡在800℃以上会发生碳热还原反应生成硫化钡,并与氯化氢等反应产生氯化钡,这种还原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硫酸钡晶体颗粒表面,并最终形成了被可溶性钡外壳包裹的硫酸钡晶体颗粒.研究显示,可溶性钡是油基岩屑焚烧尾渣的主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前言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强烈辛辣气味的气体。对烟气中二氧化硫进行准确地监测,可为控制其排放量,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烟气组成复杂,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范围大。因此,要求监测分析方法选择性好,测定范围宽。根据石油化工烟气特点,我们对通用的酸碱滴定法加以改进,建立了乙二胺四乙酸钠容量法(EDTA法)测定烟气中二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