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探讨的是乙酰甲胺磷的迁移和吸附对土壤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土壤的整体上来说,还是对于那些有机物的含量低于2%的土壤来说,费罗因德利奇吸附常数(K)和分布系数(Kd)与土壤的泥沙+粘土的含量都有着相当大的密切关系。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饱和渗流条件)乙酰甲胺磷的迁移和吸附,发现除了三个泥+粘土的含量较高,Rf单位较小的土壤外,所有的土壤Rf都等于1。在饱和渗流条件下,土壤填充柱里乙酰甲氨磷迁移和吸附的研究显示,在填充柱的顶部,杀虫剂含量的比率最大,而杀虫剂在这些土壤填充柱里的分布以及残留和沥滤的总量与土壤中泥沙+粘土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饱和土壤中甲苯的吸附性能和迁移规律。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吸附甲苯的吸附过程呈线性规律,黏粒含量和p 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在土柱实验中,借用反函数变换思路,利用实际渗流速度确定非保守性物质在介质中纵向弥散系数和阻滞系数的方法,测定了甲苯在饱和黏土中的弥散系数(0.1864)和阻滞系数(1.8334),表明测试土样对甲苯具有显著截留和净化作用,由此确定的迁移模型可为甲苯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一种以阴离子粘土(焙烧后水铝钙石、水氯铁镁石、水滑石)为填充材料的净水反应柱,对云南龙陵邦腊掌水热区大沸泉中的氟、砷、硼等多种有害组分进行动态吸附实验,寻找去除效果最佳的阴离子粘土类型及配比,使其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分析地热水中其它阴离子间的竞争吸附作用和对氟、砷、硼去除效率的影响;并探究柱实验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柱填充材料的最佳阴离子粘土配比为水铝钙石∶水氯铁镁石∶水滑石=20.0 g∶1.5 g∶10.0 g,反应后氟、砷、硼的去除率均可达88%以上,且达到饮用水标准;地热水中的SO_4~(2-)、HCO_3~-/CO_3~2-表现出较强的阴离子间竞争吸附能力,可大大降低阴离子粘土对氟、砷、硼的去除效率;反应柱的净水效果受渗流速率和反应柱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净水渗流速率越小和渗流长度越长,净水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GC-FPD)法建立了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7.18%~103.64%之间,变异系数为4.84%~9.89%;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 mg/L,0.05 mg/kg。采用平衡吸附法和薄层层析法研究了丙溴磷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结果表明:丙溴磷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12.70、33.65和74.92,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移动性分别表现为在砂土、壤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可交换阳离子(H~+和Na~+)、高压灭菌、有机物、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化剂,以及温度对卡巴呋哺吸附作用的影响。所有处理效果处理的吸附等温线与弗罗因德利奇方程相符合,而且等温线呈S形。在所有的情况下,Jhansi红色肥沃红壤被吸附的卡巴呋哺的数量高于pilibhit沙质肥沃土壤,这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粘土的含量、CaCO_3的含量、表面积、以及阳离子交换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这两个地方土壤的吸附作用是遵循以下顺序的:H土壤—→Na土壤—→25℃的自然土壤—→高压灭菌土壤—→去除有机物质的土壤—→阴离子表面活化剂—→50℃的自然土壤,而吸附作用与弗罗因德利奇(Freundlich)常数K和分布系数kd的值相一致。Jhansi和pilibhit两种土壤的粘土和有机物的卡巴呋喃吸附容量也是由kom和K_C值计算获得的。实验发现卡巴呋喃的吸附作用与粘土含量的关系比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更密切。在吸附等温线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的热力学参数,如热力平衡系数K,标准自由能变化(ΔG°),标准热函变化(ΔH°)和标准熵变(ΔS°)等等,从而预测了等温线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为目标,开展以石英砂为多孔介质材料,氧化石墨烯为吸附剂,在改变重金属种类、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注入氧化石墨烯浓度和渗流速度条件下的土柱穿透试验.首先,对单一重金属的迁移特性及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和固化机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改变渗流速度对单一重金属离子(Pb2+和Cd2+)的迁移影响较小.氧化石墨烯穿透污染土柱时,低重金属污染浓度和高渗流速度会促进氧化石墨烯的迁移,进而促进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Pb2+和Cd2+)有很好的去除及固化效果,对铅离子和镉离子的最大固化率为88.2%和63.9%.其次,通过SEM、FTIR、Zeta电势试验发现,氧化石墨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是静电吸引、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通过DLVO理论计算结果可知,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相较于未负载重金属的氧化石墨烯更易固化在土壤中,其中负载镉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比负载铅离子的氧化石墨烯更容易固化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7.
选用石英砂填充柱模拟土壤体系,通过测量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ζ电位、出流比等来考察不同环境因素(腐殖酸浓度、pH和离子强度)对其在饱和石英砂柱中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加,Nano-HAP胶体的ζ电位相应增加(绝对值增加),吸附效率(α)相应降低,当溶液中腐殖酸浓度由0增加为10 mg/...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成都市某老旧工业园区六价铬的空间分布、迁移规律及风险评估,该研究采集研究区域25个土壤样品,基于GIS的克里金插值法对六价铬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吸附和土柱试验对其吸附及迁移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地累计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模型对土壤六价铬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土壤六价铬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电镀行业附近,最大浓度为49.3 mg/kg,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六价铬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的8.65倍。采用线性等温吸附方程、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土壤对六价铬的吸附曲线发现,其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0.955、0.987;线性等温吸附方程更符合六价铬的吸附动态,吸附系数Kd为0.006 3,表明土壤对六价铬具有良好吸附作用。以原状土按照1∶1填充,进行13 d浸出试验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出水中六价铬浓度较低,且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中六价铬的标准值0.05 mg/L,表明六价铬的迁移流动性较弱。研究区域最大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畜禽养殖基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污染问题,研究了交沙霉素(JOS)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性以及垂向迁移机制,并基于土壤吸附和土柱迁移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第16小时达到吸附平衡状态,Elov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土壤中JOS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等温吸附实验表明,Freundlich模型对土壤中JOS的等温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更好,最大吸附容量为187.74 mg/kg.(2)增大抗生素初始浓度对土壤吸附JOS起促进作用;土壤溶液pH为7.5时吸附能力最强;Ca2+对土壤吸附JOS的抑制作用强于Na+,而Fe3+对土壤吸附JOS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增加施药量能提高JOS在土柱中的垂向迁移能力,偏中性的淋溶液对土柱试验结果影响很小,碱性环境较中性环境更利于JOS垂向迁移.Fe3+对JOS在土柱中垂向迁移有明显抑制作用,Ca2+对JOS在土柱中垂向迁移的促进作用较强.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抗生素污染防治与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存在条件下饱和石英砂填充柱中纳米二氧化钛(nTiO2)的迁移和滞留机制.结果表明,pH 4.0条件下,不存在FA和HA时,nTiO2不发生迁移;FA和HA吸附到nTiO2表面,改变nTiO2电动性质,促进其在饱和多孔介质柱中迁移.随着FA和HA浓度由1mg/L升高至10mg/L,nTiO2的流出率(填充柱流出液与进液中nTiO2总量的比值)分别由0.01和0.88升高至0.91和0.94;相同条件下,HA在nTiO2表面的吸附量比FA大,对nTiO2迁移性的促进作用也更大.离子抑制nTiO2的迁移,且CaCl2影响大于NaCl.相同NaCl浓度,与FA相比,HA作用下nTiO2的迁移性更强,并且7%~56%的nTiO2沉降在第二极小势能区,高于FA作用下的4%~17%,更易被重新释放.nTiO2与石英砂之间的高势垒促进nTiO2的迁移,而低势垒、第二最小势能、阻塞作用、扩散和重力沉降是nTiO2滞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核素在饱和浙江红粘土中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分层土柱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介质中的迁移规律.通过为期28d的饱和土柱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测定了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放射性核素在浙江红粘土样品中的垂直剖面浓度分布及其迁移速度.为便于根据实际场址的入渗水通量确定这些核素的滞留因子,进行了氚弥散实验,测定了土壤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根据土柱装填密度、有效孔隙率和土壤中水运移速度,计算出上述核素在红粘土中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红粘土对137Cs、85Sr、60Co、144Ce、155Eu和237Np 6种核素均有较大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对137Cs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2388ml·g-1和7732,对85Sr的吸附分配系数和滞留因子分别为1432ml·g-1和4645.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微米零价铁(mZVI)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性能,该文采用黄原胶(XG)制备稳定化微米铁(XG-mZVI),通过渗流实验研究XG-mZVI的穿透曲线及其在砂柱中的分布规律,探讨XG浓度、孔隙水流速、石英砂粒径和非均质性对XG-mZVI在饱和砂柱中迁移行为和沉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XG浓度≥3 g/L时能够明显强化mZVI的迁移能力。XG-mZVI在砂柱中的迁移性能随石英砂粒径和流速的增大而增强。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穿透粗粒砂柱(1.0~1.7 mm)的XG-mZVI比穿透细粒砂柱(0.25~0.38 mm)的量多26.4%;在最高流速(0.99×10-3m/s)下穿透砂柱的XG-mZVI比在最低流速下(0.38×10-4m/s)的值高14.2个百分点。XG-mZVI滞留量由砂柱进水端向出水端递减,表明其被截留的主要机制是滤除作用。一维渗流条件下,渗透性变异层对XG-mZVI的沉积/释放机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吸附作用是影响渗流区有机物迁移的重要因素,土壤中所含的大量水分极大地影响吸附过程,而对于渗流区内的吸附模型,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确定土壤的湿润程度及在此条件下的化学机理。当土壤足够湿润时,可以假定有孔隙水存在,而有机物在土壤和气体之间的分配可以由下式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多环芳烃(PAHs)在不同有机质梯度土壤中的纵向迁移机理,以山东省广泛分布的潮土、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配成低有机质含量(17 g/kg)、中有机质含量(30 g/kg)、高有机质含量(45 g/kg)三种梯度的较清洁土,以柴油原液配成污染土壤,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分析淋滤后较清洁土和污染土中PAHs的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PAHs在潮土中更易向下迁移,褐土和棕壤无显著性差异(P>0.05). PAHs主要富集于较清洁土柱表层(69.10%~73.68%),随土柱深度增加,PAHs含量逐渐降低;在去离子水条件下淋滤,较清洁土中低环PAHs的迁移能力大于高环PAHs.与低有机质条件相比,中有机质条件下PAHs的淋滤率降低了20.43%~32.41%,高有机质条件下降低了48.16%~58.05%.研究显示,低环PAHs易向下迁移,高环PAHs则较难向下迁移,有机质会抑制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有机质含量越高,对PAHs纵向迁移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5.
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湿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成  王世和  杨春生 《环境科学》2006,27(7):1383-1387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平衡规律和土柱中的迁移特性,同时分析了某造纸废水长期灌溉湿地土壤的可提取有机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附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且在未受灌溉土壤和已灌溉2a土壤中的吸附常数分别为7.341 0和4.950 1,非线性程度常数分别为0.502 4和0.610 8;经漂白废水淋溶的土柱渗滤液中有较多的可吸附有机氯(AOCl)检出,废水中的有机氯被土壤大量的吸附,且在表层中含量最高.经过造纸废水灌溉1、2和3a后的土壤表层可提取有机氯(EOCl)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8、10.35和10.07μg/g,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多环芳烃(PAHs)在不同有机质梯度土壤中的纵向迁移机理,以山东省广泛分布的潮土、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配成低有机质含量(17 g/kg)、中有机质含量(30 g/kg)、高有机质含量(45 g/kg)三种梯度的较清洁土,以柴油原液配成污染土壤,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分析淋滤后较清洁土和污染土中PAHs的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PAHs在潮土中更易向下迁移,褐土和棕壤无显著性差异(P>0.05). PAHs主要富集于较清洁土柱表层(69.10%~73.68%),随土柱深度增加,PAHs含量逐渐降低;在去离子水条件下淋滤,较清洁土中低环PAHs的迁移能力大于高环PAHs.与低有机质条件相比,中有机质条件下PAHs的淋滤率降低了20.43%~32.41%,高有机质条件下降低了48.16%~58.05%.研究显示,低环PAHs易向下迁移,高环PAHs则较难向下迁移,有机质会抑制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有机质含量越高,对PAHs纵向迁移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7.
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对农田化学物质输出过程和地表水质有很大影响。以黄土区缓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地下供水和前期降雨措施改变坡面近地表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面水土流失和土壤溶质(NO3-、PO43-、K+和Br-)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地下供水对土壤溶质迁移影响最大,水土流失量和溶质地表流失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前期降雨处理地表径流量和泥沙量大于对照处理,而径流和泥沙溶质平均浓度相对较低。NO3-和Br-坡面迁移的主要载体是地表径流,PO43-主要随侵蚀泥沙迁移, K+两者兼有。地下供水坡地出现明显的土壤侵蚀后,地表径流中PO43-和K+的浓度急剧增加。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的地下供水和前期降雨坡地是土壤侵蚀和吸附态溶质流失的敏感区,对应的等效径流迁移深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石油烃在土柱中的纵向迁移行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石油烃在土壤剖面中的纵向迁移特点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淋滤后多环芳烃(PAHs)主要富集在土柱表层,w(PAHs)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但不同土柱w(PAHs)降幅不同. 饱和烃类化合物组成特征表明,土柱不同深度下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特征与原土样有明显不同,表明这些化合物在土壤剖面上发生了迁移,但不同化合物(正构烷烃、甾萜类和烷基环己烷)纵向迁移的深度不同,说明饱和烃中不同组分化合物的迁移能力不同. 石油烃组成及质量分数随深度变化特征表明,影响石油烃在土壤中纵向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土壤总有机碳(TOC)的质量分数和原油黏度.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甲胺磷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常规气相色谱填充柱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往往对含有甲胺磷残留的样品检出率很低或检不出,选择被测物与固定液相似性(极性)原则,筛选强极性的固定液填充的色谱柱,测定蔬菜中甲胺磷残留能得到较为真实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冕  赵龙  侯红 《环境科学研究》2023,36(4):794-804
为明确巯基改性坡缕石(MPAL)作为修复材料对Cd的吸附机制以及其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潜力,以坡缕石(PAL)为原料,通过高速剪切凝胶法制备MPAL作为钝化剂开展吸附试验与土壤钝化试验,研究MPAL对Cd的吸附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孔结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吸附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AL和MPAL均能有效吸附水溶液中的Cd2+,MPAL吸附效果优于PAL.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描述Cd2+在PAL和MPAL上吸附量的动态变化过程,MPAL约90 min达到吸附平衡,相比于PAL能更加迅速达到吸附平衡.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吸附数据特征,在试验条件下,MPAL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4.41mg/g,明显高于PAL的饱和吸附容量(33.65 mg/g). MPAL在投加量为0.1%~0.3%时可使土壤DTPA提取态Cd含量降低53.45%~78.43%. XRD衍射峰分析、FTIR官能团振动模式分析以及X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