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熟—太仓5.1级地震.发生在地震水化井网密布地区,震中周围300km范围内(海域除外)的水化观测井泉共约30个,其中有8个测点先后出现了中短期异常。异常项目有R_n、T(水温)和Cl~-等。本文介绍了根据区域水氡平均年离散度变化所作的中期预测,研究了各项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1990年2月10日在常熟—太仓发生了Ms5.1级地震,震前具有明显的地形变前兆显示。学科组曾在1989年10月提交的《1990年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作出中期地震预测:“1990年省内有发生≥5级地震的可能,至于发震的具体时间,尚要视形变(应变)曲线的发展变化而定”。随着发震时间的逼近,南通台短水准前兆显示的阶段性亦呈明显。1989年10月进入短期异常阶段后,曾多次在例行会商会上指出,局分析预报中心于1990  相似文献   

3.
<正> 常熟—太仓5.1级地震前,我省设置地应力(变)仪的四个台站,除溧阳地震台,其他均无异常反应(见表)。  相似文献   

4.
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1级地震后,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地震部门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奔赴震区,迅速组建现场工作队,及时做好地震趋势判断,积极配合政府开展安定民心工作,深入进行宏观烈度考察和震害快速评估,广泛调查震后社会反响和对策,全面收集和录制地震现场资料,取得了一系列科研和工作成果,为稳定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减轻地震灾害、促进地震科学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上述各项工作的回顾,系统地总结了这次现场工作的特点,以及队伍组织管理、政府职能作用发挥、现场信息反馈和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现场工作中科学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对策调查,以记实的方式反映了政府及地震、建设、民政、保险等部门根据震灾轻重和社会影响大小以及震后事态的发展,先后或平行交叉地采取震时应急、安定民心、救灾和修建等三方面对策的情况。文中还提出了有待改进的问题和尽快制订、完善我省重点监视防御地区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地震应急反应预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太仓间发生5.1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太仓县沙溪乡,东径121°04′,北纬31°35′。震中烈度为Ⅵ度,其面积达23平方公里,高烈度值的点沿沙溪乡洞泾至胜利大队,呈北西西向分布,衰减慢,北东方向烈度衰减较快。烈度值分布具有不均匀性特征,出现烈度异常点和异常区,这次地震极震区等烈度线分布的方向和范围,与北西向新生代断陷盆地及控制盆地发育的边界断裂十分一致。  相似文献   

7.
<正> 一、桐乡三号井地质构造背景桐乡三号井乃城区自来水厂机制民用井,位于桐乡—平湖中新生代凹陷区,北西向桐乡—海宁断裂带上。桐乡—平湖凹陷轴向北东—北东东向,与相邻段多成断层接触,西北侧大致为嘉善南,嘉兴、马镇塘栖连线,东南侧大致为平湖南、海宁、余杭连线,西南端为北西向超山北侧断裂,东北端为平湖东北向断裂所限。凹陷内上第三系加第四系(N_2+Q)厚200—300米,白垩系(K)地层厚约2000米,其下为上侏罗系(J_3)火山岩(高阻层)。  相似文献   

8.
作者于2月12日至28日间赴震区,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反响、政府和社会组织功能、交通、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控制、社会心理等14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逐一调查。结果表明,与同等级的地震相比,其影响较为广泛且偏大。本文还对造成这次地震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了分析,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这次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随时间呈波浪式起伏,形成了小震条带,出现了小震群;地下水(水位、水温)异常非常强烈;地形变和地磁异常也观测到了.分析发现:前兆不是沿断裂带分布,而主要是位于近震中(≤50km)的破裂面法线方向;震中附近的断裂没有穿过震中.这次地震看来不是沿原有断裂的错动,而是块体内产生新的错动,属于块断型地震,似可用IPE模式解释一些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27.2秒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之间(微观震中为北伟31°41′,东经121°00′)发生5.1级地震,仪器测定的震源深度为15公里。一、烈度等震线特点极震区(Ⅵ度)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延伸,长轴8.3公里,短轴3.1公里,长、短轴之比为2.7:1,呈较规则的椭园形。宏观震中位于沙溪镇西北的洞泾到印北一带。Ⅴ度区呈北西向展布,长轴为31公里,短轴为10公里,长短轴之比为3.1:1,呈南缘稍凹的纺锤形。Ⅴ度区面积与Ⅵ度区面积之比约为12:1。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1990年2月10日江苏省常熟—太仓地震中农村空斗墙承重楼房住宅的破坏现象,分析了震害原因.指出了一些方向性问题。认为空斗墙承重的二层楼房住宅,只要结构合理,提高砂浆标号,注意施工质量,在Ⅵ度烈度区仍可采用。  相似文献   

12.
<正>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在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县交界处发生Ms5.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失。本文给出了这次地震的参数和序列、地震前兆和预报情况以及震后现场监测预报工作概况,并对这一次地震的监测预报过程进行了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动态从属函数,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化作(0~1)之间的无量纲值,从综合的角度对常熟51级地震震前前兆异常进行时、空动态演化的追踪分析研究,对进入中短期孕震阶段的前兆异常空间特征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太湖周边地区处于华北与华南二个不同构造单元的过渡地段,发育四套盖层,历次运动导致四组构造叠加。在现今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间相关活动,形成构造组合活动模式,经过受压—平衡—加压—破裂发震四个阶段,发生常熟—太仓Ms5.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软件”研究总结1994年9月~1995年4月辽宁省境内发生的三次中等地震前台安站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揭示了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通过用月距平方法,滑动富氏分析方法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对前兆异常加以验证,并简要地分析了异常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江苏太仓5.1级地震造成的灾因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常熟—太仓地震前丰富的地下水异常进行了描述,并对异常场的时空演变及其预报意义进行了分析,指出:最早形成且时空集中的突出异常区,当异常外迁后又向原地区回迁,意味着发震地点、时间的逐渐逼近,就此次震例与现有认识不同的一些特点,提出如下新认识: 1、当区域应力明显增强,观测网密度又高,而地区震级有一定“上限”时,异常规模与震级不一定相“匹配”。 2、区域应力的脉冲式变化,可使地下水产生类似临震异常的阵发性大幅度变化,使得异常活跃程度与异常阶段不一定相“匹配”。 3、水温异常很有潜力,但机理复杂,应同时注意“微观”与“宏观”尺度的水温异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定位模型、定位方法和地震震相的合理选择 ,采用更加合理的台网布局的地震资料 ,对1990年 2月 10日常熟M 5 1地震进行了精定位 ,得到更为精确、合理的该地震三要素。通过对原震源机制解的复核 ,原定结果可以不变  相似文献   

20.
1984年5月21日在南黄海发生了6.2级地震。在这次主震及1984年7月24日的一次4.5级余震前后,常熟台的水平摆倾斜仪记录到倾斜阶变、脉冲和锯齿型变化等异常。异常量在10~(-8)—10~(-7)弧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