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水价预测长期边际成本模型的GMM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介绍了GMM方法原理,应用GMM估计方法对城市水价预测长期边际成本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进行了研究,通过用水人数、用水量、用水结构、可变成本及固定成本等水价相关因子的参数估计,实现水价长期边际成本的预测,并以苏州市为实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GMM的样本估计解决了长期边际成本数学模型需求数据量较大的要求,提高了水价长期边际成本预测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梁希  吴怡  董白桦  肖倩 《环境保护》2022,(10):24-27
碳市场机制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实现了碳排放外部成本的内部化。欧盟碳市场是全球最早的碳市场,其实践经验表明,碳市场的定价机制反映了减排目标下的边际减排成本,对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具有积极作用。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和逐步完善将推动中国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建议未来加大力度研究能源行业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提升政策协同能力、建立碳市场科创板、开展内部碳定价、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建立规范、透明、高效的碳市场,引导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边际效益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资源边际效益的研究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边际效益的理论,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2—2011年的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进行了测算及时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三次产业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逐年提高,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11、82.30、154.93 元/m3,农业用水的边际效益明显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求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得到农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农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单位面积产量、化肥使用量,其中农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对于农业用水边际效益的影响程度最强且为负向作用;工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市场需求程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且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对于工业用水边际效益的影响最大且为负向作用;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第三产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城市化水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对于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程度较高,第三产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负向作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作用为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的日益深化,寻求能够同时削减温室气体和局地空气污染物的减排措施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过去的减排工作经验教训表明,单一的末端治理措施难以实现多污染物控制目标。文章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在协同控制理念指导下,构造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当量指标APeq评价某项技术措施对SO2、NOX和CO2的综合减排效果,并针对APeq、SO2、NOX、CO2,基于单位(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估算,讨论协同控制分析方法和技术措施减排路径。结果表明,相比末端控制技术,前端和过程控制技术可实现3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因而单位(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较低,优先度排序靠前,而末端治理措施缺乏协同性,单位(边际)污染物减排成本较高,优先度排序靠后。仅靠前端和过程控制措施,NOX减排目标能够实现,而SO2、CO2和APeq减排目标则难以实现,尚须实施部分成本较高的末端控制措施,或借助结构调整和规模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5.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自然资源定价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章铮 《自然资源学报》1996,11(2):107-112
自然资源的价格应该相当于其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上,边际机会成本应该相当于利用一单位某种自然资源的全部成本。边际机会成本由三部分组成:边际生产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是指用某种方式利用一单位某一稀缺自然资源时所放弃的以其它方式利用同一个自然资源可能获取的最大纯收益。边际外部成本是利用一单位某一自然资源时给他人造成的没有得到相应补偿的损失。作为一种环境资源,环境自净能力也具有边际使用者成本。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首要的碳排放行业,将承担起更大的减排份额及减排责任.筛选了13种电力行业的关键减排技术,评估并比较了各减排技术在碳达峰年前后的减排潜力及减排成本的变化趋势,以每5年为1个时间节点,对边际碳减排成本曲线进行分析,最终从技术选择的角度确定电力行业情景年的最优减排成本方案.结果 表明:筛选的13种电力行业技术在2020,2025,2030,2035年的总碳减排潜力为4.7亿,7.0亿,5.0亿,5.4亿t,对应平均碳减排成本为8,67,242,464元/t.其中,2020年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295~376元/t.从技术类型而言,各项减排技术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上表现出特异性,相较于系统灵活性提升和技术升级改造,电源结构优化具有更高的碳减排潜力及更低的碳减排成本.研究为电力行业在选择最优减排技术方案时提供了成本角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双碳"目标提出的背景下,电力行业作为首要的碳排放行业,将承担起更大的减排份额及减排责任.筛选了13种电力行业的关键减排技术,评估并比较了各减排技术在碳达峰年前后的减排潜力及减排成本的变化趋势,以每5年为1个时间节点,对边际碳减排成本曲线进行分析,最终从技术选择的角度确定电力行业情景年的最优减排成本方案.结果 表明:筛选的13种电力行业技术在2020,2025,2030,2035年的总碳减排潜力为4.7亿,7.0亿,5.0亿,5.4亿t,对应平均碳减排成本为8,67,242,464元/t.其中,2020年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295~376元/t.从技术类型而言,各项减排技术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上表现出特异性,相较于系统灵活性提升和技术升级改造,电源结构优化具有更高的碳减排潜力及更低的碳减排成本.研究为电力行业在选择最优减排技术方案时提供了成本角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中水回用系统对高校内的杂排水进行生物接触氧化和深度处理,达到国家城市杂用水和景观用水水质要求。工艺流程简单有效,适于自建式中水回用工程。通过经济分析,表明四年左右可收回工程成本。本文可以为小区及高校自建中水回用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夏楚瑜  马冬  蔡博峰  陈彬  刘惠  杨璐  吕晨 《环境工程》2021,39(10):50-56,63
道路交通作为交通部门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承担重任。碳减排技术成本的研究有利于平衡道路交通机动化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实现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基于乘用车、商用客车、轻型商用货车和重型商用货车等车型,结合发动机技术、变速器技术、辅助系统技术和整车技术和新能源车应用等16种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成本,建立了2020-2035年我国道路交通碳排放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评估了通过推广车辆节能技术和新能源车等措施来实现减排目标的累积成本。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相同的车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在重型商用货车的单位减排成本远小于其他车型,新能源车在乘用车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但是与其他车型相比并不具有成本优势。2)燃料电池新能源车的单位减排成本远高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未来需降低燃料电池的生产成本以及氢气的制备、储存和运输成本。3)2020-2035年的减排总成本曲线显示总减排成本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表明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合理推广,该部门减排阻力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要实现两个基本目标,或者基于两个前提来进行制度设计:首先是保障我国的发展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要的碳排放的基本需求;其次才是通过排放交易体系发现和形成中国的碳价格,使碳长期均衡价格等于社会减排边际成本,以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实现全社会减排。  相似文献   

11.
税负水平是税收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各地区需要科学地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水平的环境保护税税率来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基于2016年东北某省14个市的钢铁、电力、化工、水泥行业的排污及治理成本数据,建立污染削减费用函数模型,计算该省大气、水中主要污染物的边际治理成本,并设置不同环境保护税税率的情景方案,以探究环境保护税税率对该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SO2、NOx、COD、NH3-N的边际治理成本分别为3.44、5.03、3.81、8.15元/污染当量. ②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的边际治理成本不同,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的边际治理成本较高,其COD、NH3-N的边际治理成本均高于总体边际治理成本;化工行业的COD边际治理成本高于总体边际治理成本;电力行业的大气主要污染物边际治理成本高于总体边际治理成本;水泥行业的大气主要污染物边际治理成本则相对较低. ③适当提高环境保护税税率对经济发展总体影响不大.研究显示:该省的边际治理成本远高于目前的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若以边际治理成本作为环境保护税税率,不但会增加企业负担,而且会导致不同行业的边际治理成本相差较大,因此,建议提高该省的环境保护税税率标准,即大气污染物征收标准为2.4元/污染当量,水污染物征收标准为2.8元/污染当量,并设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行业差异化,将有利于政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二次型DDF函数计算中国30省份的边际减排成本,并分析了东、中、西地区的时空特征。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要素流动角度研究边际减排成本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建筑业边际减排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呈上升趋势。东、中部地区边际减排成本与碳强度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生产要素空间效应较弱,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其中,人口、经济与能源要素在中部地区的空间效应均表现为正,技术要素表现为负。但在西部地区,除能源要素外,其他各要素均表现出相反的空间驱动效应。因此,各地区应突破区域界限,打破流动壁垒,促使要素自由流动,以低减排成本助力建筑业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灌区农业配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共有六大农业灌区,由于黄河经常发生断流,且每年的来水量不断减少,因此,对各个灌区进行合理配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统计区域边界与灌区边界不一致,论文应用遥感作为辅助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了面插值,获得了各灌区的统计数据,然后应用经济学中边际效益原理,计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从而获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曲线,根据边际效益曲线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各灌区的农业配水模型。该模型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较好地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逐步提高的同时,环境质量却持续恶化的现状,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出发,揭示了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是由其经济关系决定的,取决于参与方之间的交易成本和经济收益.选用经典博弈论中的信号博弈模型对中国的环评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参与四方(政府、企业、环评单位、公众)的行动,得出博弈均衡解,按照博弈的转化条件,获得将现有均衡转变为最优均衡状态的博弈方法.分析发现,模型存在2个均衡解.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处在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状态,而追求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状态,显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将公众作为参与方加入到模型后,通过计算模型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变化,表明完善的公众参与体制可以实现模型均衡转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的经济学依据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厂商进行环境保护的思考准则即治污的个人边际成本等于个人治污的边际收益,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是治污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的边际收益,并介绍建立在这一思想上的治理方法,以期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确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不同用电性质的用户之间合理地分配电能的成本,电价必须要正确反映不同消费方式对电力系统成本的影响,因而,峰谷分时电价必不可少。峰谷分时电价机制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较好地符合边际成本价格形成理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本文通过阐述峰谷分时电价的概念和重要作用,分析国内峰谷分时电价的现状,提出了现行国内峰谷分时电价主要存在的问题,同时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峰谷分时电价主要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水泥行业碳减排成本,确定最优碳减排技术路径,研究基于经济-能源模型,核算中国水泥行业最新碳减排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使用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与未实施减排技术相比,2020年17项技术的碳减排潜力,并将其作为基准情景,和2025,2030,2035年3个未来情景的碳减排潜力作比较,从而得出不同情景下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结果表明:1)2020年我国水泥行业17项减排技术的平均减排成本为124元/tCO2,2020年实现总减排量3043万t,总减排成本为10.3亿元;在保持技术水平和排放水平不变的情况下,2035年17项减排技术可实现总减排量21307万t,总减排成本为103.4亿元。2)在各项减排技术中,集成模块化窑衬节能技术与水泥熟料烧成系统优化技术,具有较高减排潜力和较低减排成本,适合广泛推广;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虽具有较高减排成本,但是未来减排潜力较大,应给予重视。3)技术普及率与熟料产量是决定减排潜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未来水泥行业应注重节能减排政策技术推广与产业结构调整,可进一步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用水是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内容。概述了我国生态环境用水法律保护的进展,即明确了生态环境用水的法律地位及用水顺序,分析了生态环境用水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为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我国生态环境用水的法律保护必须进一步加强。具体建议是:不仅应确立我国生态环境用水分配的责任主体,也要明确生态环境用水保护的责任主体;应加强生态环境用水信息公开,实现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低成本或零成本,完善生态环境用水公众参与机制;应强化监管依据的系统性,加强监管主体之间的联动,完善生态环境用水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X一01 9601913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立法思考/范志承不湖南师范大学法学所)//中国环境管理/吉林省环保局一1995,(6)一40一43环信X一76 分析了生态环境补偿费立法问题提出的背景。阐述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立法的理论依据,即,环境资源有价,环境行为的经济实质,产品价格瑕疵。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是边际生产成本、边际耗竭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之和。有效配置生态环境资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该种资源的价格等于其边际机会成本。还提出了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立法原则和立法框架。(同翔)新概念,从而不断采用和开发新技术,推动技术进…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边际社会成本理论与环境经济评价的步骤和方法,以武夷山东旅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为例,估算了该项目的边际环境成本,较真实的评价了建设项目的经济、环境的可行性,并指出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是我国环评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