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灾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相对于其他灾种,发生的范围和频率较小。历史上发生的雪灾有记载的200多次,其中重大的上百次。学界有关雪灾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一是有关研究大都包涵在自然灾害之中作为灾种的一部分进行简单论述,而没有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更为详实的研究;二是近30年来,学界多从气象学角度出发,对雪灾的形成机制及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从社会学与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极其少见。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近2500人死亡2006年1月5日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公布,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与近几年相比,去年,紧急转移安置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为5年来的最大值,因灾死亡人数仅小于2001年,因灾倒塌房屋仅次于淮河大水灾的2003年。去年,洪涝、台风、旱灾、风雹、地震、雪灾等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珠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福建闽江和长江、黄河的主要支流都发生了大洪水,局地极端气候事件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造成较为…  相似文献   

3.
2018年云南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风雹、洪涝、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灾害,先后发生了通海2次5.0级地震、麻栗坡"9·02"洪涝灾害、墨江5.9级地震、金沙江干流白格堰塞湖灾害等。全年呈现出中强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洪涝和地质灾害频发至部分地区人员伤亡较重、金沙江干流堰塞湖灾害损失严重、低温冷冻和雪灾灾害损失突出等特点。综合描述了2018年云南主要自然灾害灾情,分灾种对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给出了未来综合减灾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国内外现有自然灾害风险形成机理、评估方法及技术应用等进行阐述,从评估目标、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及评估单元的选择三方面分析现有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应从细致、准确的角度出发,注重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RS和GIS技术的应用,将灾害预报的致灾因子相关信息与地面背景数据进行有效匹配,使风险评估结果落实到具体承灾体,从而增加灾害预警预报的实时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灾害就其致灾成因而言可分为两类:自然性和人为性.无论是突发性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对于旅游业来说都不啻为重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而突发性人为灾害的频繁发生,无不体现着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遭受重大破坏。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四川环保系统在逆势中奋起,在困境中抗争,在风雨中前行,在危难中作为,灾后不仅没有发生重特大次生环境污染,确保了饮用水环境和核与辐射“两个安全”,而且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有效地开展了灾后科学重建工作,着力打造美好生态新家园,为今后解决灾后重建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启迪和借鉴。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局长田维钊。  相似文献   

7.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积累着以众多灾民的生命和财富为代价的灾害史记,特别是近两千年自然灾害所呈现巨灾事件时空分布的规律性,以及与灾害伴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和思考都正在为我们现代人得以发掘、引用和研究,这是十分宝贵的灾情史料.新中国成立以后,伴随一次次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党和政府逐步建立了专业性的和兼业性的减灾机构.几十年来,这样一些专科性灾事的研究单位和工程单位,对各类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的能力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各类巨灾对社会的影响也取得了一些基本认识.就目前国内外对单灾种的预测能力来看,单灾种的研究仍然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但对全社会的减灾来说,则必须开拓减灾多要素的综合发展,编制全社会"减灾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选取福州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突出的中小流域-溪源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收集历史灾害资料、结合实地孕灾环境和承灾体调查,应用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洪涝灾害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流域内山洪、内涝灾害风险突出,城中村落、苗圃、根雕作坊手工园区等存在较大的洪涝灾害风险。根据分析的结果,从流域洪涝灾害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出发,面向不同的地图读者对象,重点传达流域风险的特征、来源以及防御的方向上,提出洪涝灾害风险地图设计理念,并制作出四张洪涝灾害风险地图。设计思路可为类似中小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对于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陕西省10市1区为例,选取6个子系统29项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陕西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经济和基础设施3个子系统是影响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是区域应灾能力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着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高低;陕西省区域性自然灾害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关中平原及陕南秦巴山区各地级市、区自然灾害脆弱性高于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10.
高峰 《世界环境》2013,(6):74-75
英国是一个岛国,西临大西洋,国土分布在北纬50°到北纬60°之间,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气候温和,在四季循环交替之中,温度很少超过32度或是低于零下10度。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风雨、洪水、风暴潮等,极少发生干旱和雪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