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松 《化工环保》1993,13(1):19-22
从含酚废水处理的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出发,推求得SBR的数学模型。由此可以认为,SBR的充水时间长短是设计和运行的关键参数。当废水浓度低时,缩短充水时间可以提高SBR的容积效率;废水浓度高时,不同废水浓度将有不同的最佳充水时间。  相似文献   

2.
曝气池中DO分布及COD变化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安 《化工环保》1996,16(1):53-54
曝气池中DO分布及COD变化规律的探讨1前言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采用推流式,废水和回流污泥混合后由曝气池一端流入,经廊道由曝气池另一端流出。空气管在池中各廊道均匀地分布,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提供足够的氧量。为了正确地调整启开风机台数,提高...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法是有机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其处理系统主要由曝气池,曝气设备、污泥回流设备和二次沉淀池(以下简称二沉池)等组成。工艺设计包括:(1)流程的选择;(2)曝气区容积计算和曝气池工艺设计;(3)需氧量、供氧量的计算与曝气设备的设计;(4)回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曝气池进、出水中有机物成份分析为基础,指出向阳污水处理场出水COD超标原因,主要在于进水负荷大大超过曝气池的实际处理容量所致。文章分析了各化工厂排放废水对曝气池进水总负荷的影响、构成COD超标的主要物质及其来源。为使出水COD达到排放标准,应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并对各股废水进行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宏 《化工环保》2006,26(2):126-128
采用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研究了投加生活污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厌氧水解时间、SBR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1∶1体积比投加生活污水,厌氧水解时间2d,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10h(进水后期曝气1h,共曝气11h),污泥负荷小于或等于0.08kg/(kg.d)时,出水COD小于85m g/L,满足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6.
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悬浮填料及反应性悬浮填料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在曝气池中添加悬浮填料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进,改造工程简单,并可使原有污水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及脱氮能力大大提高;悬浮填料与活性污泥法的多种变型相结合,在市场上形成了多种新型反应器和新的商品处理工艺。反应性悬浮填料的使用也已取得一系列成功经验,但仍然要注意反应性悬浮填料本身在废水中的降解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生活污水低碳氮比现状和处理难题,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FBR泥膜共生污水处理工艺,并形成了一套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该设备集缺氧池、厌氧池、移动床曝气池、固定床曝气池及沉淀池于一体。研究考察了MFBR一体化设备用于处理湖南省某村庄生活污水的性能,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运行成本根据处理量在0.25~0.4元/m3。该设备可根据项目要求增减化学除磷系统,设备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对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处理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硫橡胶排水沟底泥,在以硫代硫酸盐为主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硫杆菌,不但对硫代硫酸盐有很好的氧化能力,而且对硫化物、多硫化物和游离硫都有很好的氧化能力。因此,在多级串联的曝气池申,可直接处理聚硫橡胶废水。当与悬浮粒子生物膜法联合处理聚硫橡胶废水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向曝气池投加占池容积0.2%的烟道灰作为悬浮粒子,可使曝气池的容积负荷提高到1.37公斤COD_(cr)/米~3·天,曝气时间由原来的70小时左右缩短至36.8小时,在进水COD_(cr)2000—2680毫克/升时,出水 COD_(cr)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COD_(cr)去除率为90%。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推流式曝气池及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工艺流程及特点,特别是从其内在的规律上对两种形式的曝气池做了细致的比较。并以两个具体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了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模拟城市污水,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下,考察了DO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的变化对该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不显著,当DO为1.5~2.0 mg/L时,TN及TP去除率均能达到90%以上,并可以应用pH曲线拐点来判断系统硝化过程是否完成.  相似文献   

11.
曝气池改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技术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废水COD高、组分复杂、曝气池达不到设计处理能力,而且极易发生污泥膨胀。为此,于曝气池内安装上软性纤维填料,改曝气池为生物接触氧化池。改造后,装置运转结果表明,接触氧化池耐高浓度废水冲击,恢复能力强,操作管理方便,处理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还获得了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UASB-SBR 组合工艺处理阿维菌素废水,考察了UASB 反应器和SBR 反应器中COD 的去除效果.UASB 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COD 为9 210 mg / L、容积负荷为9.21 kg(/ m3·d)时,COD 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SBR 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当进水COD 为1 010 mg /...  相似文献   

13.
采用UASB-SBR-絮凝工艺处理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废水,考察了各个阶段的废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ASB稳定运行阶段进水COD约为15000mg/L时,COD去除率约为87%,出水COD在2500mg/L以下,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为4~6mmol/L,最佳容积负荷为15.0kg/(m3·d);采用SBR处理UASB出水,当容积负荷为1.5kg/(m3·d)时,出水COD在200mg/L以下,COD去除率在83%以上,ρ(NH3-N)在5mg/L以下,TP约为25mg/L。向SBR出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聚合氯化铝进行化学除磷,加入量为5mL/L,处理后废水TP为4~6mg/L。处理后废水的COD,ρ(NH3-N),TP均达到CJ343-2010《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A类要求。  相似文献   

14.
化纤PTA废水处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红军  江海林 《化工环保》2004,24(Z1):148-150
根据化纤废水处理生化沉淀池出现的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流失现象严重的现象,经过技术攻关、水质分析、操作摸索,总结了提高其沉降性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强曝气池进水质量调节,改善污泥沉降性能,进而提高化纤废水处理深度的一整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内简讯     
改进“软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新工艺上海石化总厂涤纶厂于1983年8月把活性污泥曝气池改造为以软性纤维作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经过半年运行,结果表明:与改造前相比,具有废水处理能力强、容积负荷大、不出现污泥膨  相似文献   

16.
微碱解-厌氧水解-SBR好氧生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微碱解——厌氧水解——SBR好氧生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处理效果。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结果:废水COD去除率平均为90.1%,BOD5去除率平均为94.2%,TP去除率平均为84.9%。  相似文献   

17.
烟气脱硫喷淋塔的容积负荷与本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喷淋塔的容积负荷——平均容积吸收率为控制指标的本体设计路线。在目前已有的设计、运行经验基础上,根据烟气的SO2进口浓度、要求的吸收效率等来确定喷淋塔容积。讨论了容积吸收率不同角度的定义,给出了采用容积吸收率进行喷淋塔本体设计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德国Julich市将投运一座污水处理厂(为9.6万人),可去除污水中90%以上的氮。该处理厂采用Julich研究中心GmbH开发的Julich废水处理法(JARV)。JARV与标准的活性污泥法不同,废水是间歇进入曝气池。在新一批废水进入之前,曝气池曝气,使细菌将氨氧化成硝酸盐。然后,停止曝气,加入新一批废水。在此条件下,硝酸盐被还原为氮。约20min后,重新曝气,硝化继续进行,整个循环约需1h。中试处理出水仅含硝酸盐2.5mg/L,而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则为25mg/L。这种间歇式进水方式有利…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凝-间歇式活性污泥(SBR)法处理炼油废水,考察了混凝、SBR法对炼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铝、聚丙烯酰胺、CaCl2加入量分别为50,3,100mg/L的条件下,油去除率为82.7%,COD去除率为57.1%,BOD,/COD为0.24,混凝处理出水具有一定的可生化性;对混凝处理出水用SBR法进行厌氧水解2h、好氧曝气9h的生物处理后,出水COD低于150mg/L,COD去除率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20.
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废水,在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进行污泥的驯化和培养,通过控制运行条件在SBR内成功实现了NO2-N的积累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NO2-N积累阶段,控制温度(31±1)℃、曝气量40~45L/h、污泥泥龄9—15d,SBR内NO2-N积累率可达95%-96%。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3—5mm,用其进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一个反应周期5h结束后SBR出水的COD,NO2-N,TN去除率分别达92%,95%,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