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十五”期间及2005年全省环保工作进展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环保工作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抓项目战略,努力为经济发展服务,以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全省环保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05年全省环保总投资为28.17亿元,比2000年(九五末)的10.81亿元增加了17.36亿元,是2000年的1.6倍,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1.61%,比2000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全省共完成治理项目750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331个,废气治理项目419个.  相似文献   

2.
华亭煤矿建于1962年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年生产能力300万t,总资产2.8大快人心民元的全国高产高效现代化煤矿,全矿现有职工1258人,2000年完成销售收入1.33亿元,工业总产值1.06亿地,实现税利5130万元,利润3339万元,上缴利税3356万元。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照Constaza等提出的方法,估算了2000年-2005年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变化。结果表明,2000年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69×10^9元,2005年的总价值为7.40×10^9元,5年内增加了7.1×10^9元,主要为水域面积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2007年度排污费征收解缴入库额达17.2亿元,比上年13亿元增收32.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七年名列全国第一。排污收费是控制污染的一种重要环境政策。2007年江苏省有8个市排污费征缴额超亿元,分别是:苏州3.0亿,南京2.6亿,无锡2.0亿,南通1.8亿,徐州、常州、扬州1.3亿,镇江1.2亿。  相似文献   

5.
在对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界定的基础上,基于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子系统的适应性要素构建沿江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分指数与综合指数法评估系统的适应能力水平、存在问题,并据此对江苏省沿江地区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分异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南部环太湖地区城市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高于中部滨江地区,北部地区适应能力最低;从各子系统适应能力得分情况来看,需加大对沿江地区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合理规划港口、码头等的布设;加快北部地区供排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风险应急防范能力;南部环湖地区重点开展节水型企业与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同比增加了5%,达到930亿欧元,合1 200亿美元。碳市场成交额增加的原因是碳价格在2010年有所上升。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指出,2010年全球各地碳交易的加权平均价格增加了17%,由每吨CO2当量11.6欧元上升至13.6欧元。  相似文献   

7.
新年伊始,从江苏省财政厅国库处获悉,江苏省2010年度排污费征收解缴入库额达20.95亿元,比上年18.97亿元增收10.4%,上缴中央财政2.1亿元,环保部门征收额连续十年名列全国第一。其中9个市入库额超亿元:苏州3.5亿,南京3.1亿,无锡2.3亿,徐州1.8亿,南通1.6亿,常州1.4亿,扬州1.3亿,泰州1.2亿,镇江1.1亿。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塔里木河下游9次应急输水的生态环境效益,利用MODIS—NDVI最大合成法、差值法,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中增加区面积呈增加趋势。(2)2002年与输水初期相比,植被覆盖度增加区主要分布于上段和中段的老塔里木河及其文阔尔河河道两侧,下段河道覆盖度增加区仅零星分布于距河道0.3km左右的地势低洼区域。2003年以后,下段植被覆盖度增加区面积已达84.30km^2,是2002年的3.16倍,主要分布在距离河道0.5km左右的河道两侧。至2007年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两侧植被覆盖度增加区的变化是比较显著的,特别是下段植被覆盖增加区呈带状分布于距河道1.5km左右的范围内。植被指数遥感监测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0--2012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数据,建立了相应的GM(1,1)模型和预测函数。通过后验差检验等对预测函数进行了评估,并对2013--2017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3--2017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477.2736亿t上升到2017年的624.1022亿t;灰色预测模型和方法简单易用,利用较少的数据即可进行精度较高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世界屋脊”上的第一个环境监测站——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站,从1984年筹建,1990年建成并开展工作.它是在国家环保局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投资390万元建起来的.现有职工22人,建成了2048平方米的监测办公楼,装备了满足常规监测必须的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1.
浅谈千岛湖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千岛湖基本概况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 ,是 1 959年新安江电站建成以后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域面积 573km2 ,东西长 60km ,南北宽 50km ,正常水位 1 0 8m ,平均水深 34m ,相应库容量 1 78 4亿m3,多年平均入库水量 94 5亿m3,经大坝出库水量 91 0 7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 48 5亿m3,湖中有大小岛屿1 0 78个 ,森林覆盖率 93% ,绿视率近 1 0 0 %。千岛湖具有发电 ,防洪 ,灌溉 ,供水 ,养殖 ,航运 ,旅游等多项功能。 1 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 986年被林业部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 千岛湖旅游业发展状况经过 2 0年的发…  相似文献   

12.
经过各方面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水位出现回升势头。到90年8月底,这个湖的水位已由1986年的1044.82米上升到现在的1045.82米,比1986年高出1米,湖边干枯多年的芦苇已开始复苏。博斯腾湖水位上升的原因是:1.开都河下游建成宝浪苏木分水枢纽,进入博斯腾湖的淡水量完全受人为控制,使得开都河注入博斯腾湖的水量由1986年的8.41亿立方米增加到1989年的16.54亿立方米,增加水量近一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法,对2008—2017年苏州沿江三市(张家港、常熟、太仓)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沿江三市的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好转,张家港市入江支流水质明显好转,太仓市入江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常熟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NH3-N、COD和BOD5是影响入江支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主要污染指标优Ⅲ类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14—2016年有所下降。2017年沿江三市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Ⅲ类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人民网消息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由于欧盟计划推迟排污许可的销售,全球碳市场价值今年将上涨15%至460亿欧元(1欧元约为827元人民币,下同)。欧盟的这项措施或将推动欧洲的碳价格从现在的每吨不到5欧元上涨到75欧元,增幅超过50%。而预计北美碳市场的价值也将在2014年出现上涨。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乌鲁木齐流域地表水径流总量为 4.6364亿方/年,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63亿 方/年,合计为7.2664亿方/年。人均水量 621方/年,全国人均水量2700方/年,相 差四倍多,而我国人均水量仅居世界第五 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预计到2000年,乌鲁木齐地区人口将增加到150万人。这就意味着人均水量还将逐年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保持现在用水水平是不可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护水资源要同步考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乌鲁木齐近二十年来,由于地下水开采量大于天然补给量,使乌鲁木齐河谷潜水位大幅度下降。据计算每年动用地下水储量910万方。自1966年以来地下水位下降了10米左右,年平均下降0.54米。三甬碑一水厂3号井,1966年地下水位7.57米,至1983年地下水位下降到17.29米,矿化度从0.28克/升,增加到0.5克/升;二宫二水厂43号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嘉峪关市5年来的交通噪声污染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嘉峪关市总体交通噪声的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并总结出声环境质量得以改观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21日,南京启动了锁金村地区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引水补源”工程,敷设长2km、直径0.5m的管道,从搬迁后的化纤公司水厂每天引来30万t长江水,补充玄武湖。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85—2019年长时序遥感数据,定量核算湖南省生态服务价值(ESV),系统解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方式,模拟2030年多情景下ESV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湖南省LUCC显著,草地面积总体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面积减少852.91 km2,不透水面面积持续上升,面积增加3013.77 km2。湖南省ESV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变化,总体下降了86.07亿元,主要来自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变化的贡献。LUCC对ESV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增益来自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湖,分别增益837.73亿元和111.62亿元;2030年多情景预测显示,在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ESV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上海市PM2.5来源分布及传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后向轨迹模型,结合上海 PM2.5的浓度数据计算了2012年6月27日-2013年6月26日以上海为起始点的后向轨迹,并通过轨迹相关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来源区域对上海 PM2.5浓度的贡献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排放对上海的贡献最为显著;苏北、山东等地区的排放对上海也有较明显的贡献;来自海面的贡献总体低于大陆。所采用的轨迹多元回归分析法为 PM2.5的来源分布及传输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苏省72个国控点监测数据,采用了区域大气模式和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MS-CMAQ)模拟了2017年江苏省ρ(PM2.5)的时空分布,耦合综合源追踪算法(ISAM)分析了不同地区排放源对ρ(PM2.5)的贡献特征。结果表明,PM2.5模拟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0.76,标准平均偏差(NMB)=5.2%,均方根误差(RMSE)=23.4μg/m3,模拟结果落于观测结果0.5~2倍的比例(FAC2)=84.2%。源追踪模块结果显示,夏季主要受东南风控制,本地排放的贡献更大(省内贡献为52.34%),其他季节受偏北风输送影响,外源输送的影响较大(省外贡献为53.48%~56.84%);冬季苏北5市的排放贡献比沿江8市的更大,而春、夏季沿江8市排放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