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我今天讲的课题是“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这是从事陨石研究的人必须了解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太阳星云究竟是怎样凝聚的;二是根据新获得的数据,如何对原有的结论进行解释。 我想提醒大家,太阳星云在化学成分上应该是不均匀的。首先我们比较一下太阳系各个行星的情况(表1)。表中上面的一个组是内行星,下面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正> 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2月9日回到轨道的近日点。国际天文协会规定1985—1986年为“哈雷彗星国际观测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将对哈雷彗星进行系统的联合观察和探测。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短周期彗星,轨道周期  相似文献   

3.
<正> 陨石可划分为球粒陨石及分异的陨石两大类。球粒陨石是由星云形成的,而且从未熔融过,球粒陨石可以看成是太阳星云内的沉积岩.其它主要的陨石类型是由分异的陨石构成的,这些陨石通常是在行星体内导致分异作用的熔融过程形成的.分异陨石是重要的,因为它们提供了有关火成岩分馏作用的过程怎样在行星体内发生而不是在地球内部发生的证据。另一方面,球粒陨石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古老的太阳星云作用过程的信息,这种作用过程导致形成第一个岩石,并由这些岩石导致形成行星。  相似文献   

4.
依据天文观测、天体化学、理论计算和模拟资料,论述了太阳星云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太阳县云演化的动力学、热力学及化学剖面,指出太阳星云后期是不均一、不平衡演化的。  相似文献   

5.
<正> 据估计,外空间物质每年降落到地球表面有几千到几百万吨。已收集到的陨石个体大的可达数十吨如西南非霍巴(Hoba)铁陨石,小至微粒。这些来自外空间的物质我们通常称为陨石,但微粒一般称为宇宙尘埃。陨石,在外空间大约以42公里/秒的速度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一旦它运行进入地球轨道,尾随着以30公里/秒速度环绕太阳转的地球并追上它,这时陨石体就以12公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已确证陨石是保留原始成分和结构特征最多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而小行星带又是陨石的源区。因此,本研究在对陨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以及目前对太阳星云压力密度的计算和蒸发-凝聚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陨石的凝聚成因,从而为建立小行星区乃至整个类地行星区的星云凝聚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第四届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会议上,约有30篇讨论陨石中同位素组成的异常和宇宙年代学的论义。近20年来,根据地球、月球、太阳和各类陨石中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证实了太阳星云经历过同位素均一化的过程,使太阳系各天体的同位素组成极其相似,因而整个太阳系是来自同一团星云物质,即太阳系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正> 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Wetherill指出,由于近十年来对行星的形成进行理论研究的结果,现已完全清楚,地球是在足以使硅酸盐岩石和金属发生熔融(至少是发生部分熔融)的高温条件下形成的。(正如我们已指出的,虽然当时太阳星云可能已经变冷,但由于微星体冲击的动能使地球在  相似文献   

9.
<正> 通过对原生陨石的研究,已经获得有关原始太阳星云起源的大量资料,其中包括Clayton等(1973)发现~(16)O过剩,Gray和Compston(1974)发现现已绝灭的~(26)Al(半衰期=7.2×10~6年)就地衰变生成的~(26)Mg过剩;Nishimura  相似文献   

10.
实验凝聚岩石学是在低压高温条件下,对太阳星云早期的凝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的科学。本文介绍了该学科的由来及近况,并对其天体化学意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正> 原始太阳星云包含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固态物质,其中大多数固态物质最后落到行星上或者被赶出太阳系,而一些小的固态残余物碎片在空间邀游了46亿年后,终于找到途径坠落到地球上来。第16届月球和行星科学讨论会的几个专题会议都是为讨论陨石及其组分而召开的,其中大部分议题集中在早期太阳系物质和作用过程的差异和复杂性上。那些有46亿年历史并且有原始太阳系物质组成的各种类型球粒陨石,其主组分为基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有重要的天文现象出现而引起轰动,1998和1999年也不例外,大约每33.5年绕太阳运转一周(回归一次)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于1998年将通过其轨道近日点。中外天文学家据此预测,1998年11月和1999年11月均可能发生狮子座流星暴雨,届时人们极可能看到30多年来最壮观的一次流星暴雨。据介绍,1998年狮子座流星暴雨的顶峰将出现在北京时间11月18日凌晨2时左右!有利的观测地域是包括我国东部地区在内的西太平洋和东亚地  相似文献   

13.
应用Poincare映射和Pitchfork分岔的数学模式解释了行星角动量传递和小行星带的存在。早期太阳星云是均匀的,小行星体形成星云塌缩后,首先分岔为由难馆物质和挥发性物质构成的两大前行星群。随后由于主涡旋的产生使这两大前行星群各自分岔为相应的行星。在主涡旋失稳过程中,其边沿卢生的次级小涡旋演化为卫星。在这两大前行星群之间的过渡区域演变为小行星带。  相似文献   

14.
李禾 《世界环境》2023,(3):60-63
<正>在距离地球705千米外的太阳同步轨道上,重约2.69吨的高光谱观测卫星正在俯瞰地球,把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全球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情况传回地球。打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网页,首要污染物、污染级别等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一目了然……高光谱观测卫星的遥感监测,加上城市地面各监测站点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星云湖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特征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9月(丰水期)和2011年3月(枯水期)对星云湖水环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云湖枯水期各营养盐分布较均匀;而丰水期藻类的大量繁殖打乱了水体中营养盐的均匀分布。对水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星云湖丰水期叶绿素a含量最高达到了736.56 mg/m3,位于螺狮铺和大庄河附近,浮游植物总量最高达到6.1×109个/L,蓝藻为优势种;枯水期叶绿素a含量最高达到了89.28 mg/m3,位于陈家湾和河咀附近,浮游植物总量最高达到1.04×109个/L。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星云湖浮游植物总量与叶绿素a和总氮呈显著性相关关系,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星云湖水环境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别,水质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星云湖水华防治工作中,建议重点应关注各湖湾区域,尤其是南部区域的螺狮铺和大庄河附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显优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星云湖次之,杞麓湖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琪  钟晖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3):52-55,62
阐述了高原湖泊星云湖的自然条件、污染根源和景观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本项目星云湖南岸(一期)生态整治规划,尝试在整个流域范围内运用GIS分析生态湿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重现滨水空间等,改善星云湖的水质,提高星云湖及周边的生态旅游价值.规划采用顶端控制和底端治理相结合的策略,恢复星云湖流域的生态功能,解决星云湖流域现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星云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并为湖区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湖区表层沉积物中Cu、Zn、Pb、Ni、Cr、Cd、As、Hg等重金属含量,研究了其风险特征及污染来源组成.结果表明:①仅Ni、Cu含量尚未超过星云湖的背景值,其余元素均出现累积,Hg含量是星云湖背景值的2.13倍,潜在生态风险最高.②星云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与入湖河流和湖盆地势相关,表现出由河流输送向湖心扩散的趋势,高浓度区均分布在湖心深水区和特定河口位置,Hg的分布异于其他元素,呈西北湾>南部>中部的特征.③西北湖湾潜在生态风险最高,Cd、As是主要贡献元素.④星云湖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自然源(占比为43.32%)、工业源(占比为25.89%)、农业源(占比为20.52%)和交通源(占比为10.27%).研究显示,星云湖自然源重金属污染贡献最大,人为源相对较低,但湖区重金属污染处于较高水平.星云湖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可能会持续加剧,其中Hg是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论文(Ⅰ)中所述陨石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小行易区的太阳星云凝聚模型;星云的不同氧逸度区的中间层是各类球粒陨石的形成区;各区的中心层是各类非球粒陨石的形成区。小行星区的最外部是C1陨石的形成区。各氧逸度区的边缘层则是类C1陨石的形成区。从而推断与组成原始地球的星子成分最接近的陨石(包括铁陨石、顽辉石无球粒陨石、顽辉石球粒陨石和类C1球粒陨石)的成分,并依据这些陨石的成分和地球核幔质量比等计算出近似于原始地球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依据目标表面材料光谱反射率、等效光学常数色散曲线和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及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一种空间简单体组合模型在太阳、地球-大气系统背景影响下目标可见光散射特性随入射波长和轨道高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散射体在相同轨道的条件下,表面材料的反射率越高,光散射强度越大;散射体材料相同时,散射体散射强度随着散射体轨道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