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共代谢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焦化废水中的几种主要难降解有机物吡啶、萘、氯苯、苯、二苯酚等 ,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 ,对它们在单基质和共基质条件下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初步了解了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中降解有机物的共代谢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焦化废水中的几种主要难降解有机物吡啶、萘、氯苯、苯、二苯酚等,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对它们在单基质和共基质条件下的可生化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了解了共代谢降解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理生化特性,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实验发现,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进水COD为2000mg/L左右时,出水COD在350—700mg/L之间,COD的去除率仅为60%-70%,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根据共代谢机理,向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中投加共代谢初级基质,促进难降解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从而使COD的去除率提高到75%~85%。  相似文献   

4.
以喹啉为唯一碳氮源从某焦化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喹啉降解菌菌株红球菌(Rhodococcus sp.)KDQ2,其在24h内能将400mg/L喹啉降解96%,降解的最适条件为37℃和pH6~9,降解动力学符合Haldane方程.KDQ2能利用吡啶,但不能利用苯酚;在喹啉、吡啶和苯酚共存条件下,150mg/L吡啶和400mg/L苯酚不影响150mg/L喹啉在1d时的降解效率.KDQ2能适应含有高浓度苯酚、吡啶和喹啉等污染物的焦化废水环境条件,可以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共存,提高实际焦化废水中喹啉和TOC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UASB处理高浓度精细化工综合废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了UASB反应器对于精细化工废水中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在水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UASB反应器启动过程中各指标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的水力负荷与进水COD浓度对工艺运行的影响;比较了VFA与出水COD的相关性;培养出了成型的颗粒污泥。UASB反应器进水COD浓度达到3 500 mg/L时,容积负荷达到7.0 kgCOD/(m^3.d)。试验证明,采用“UASB+好氧”工艺可改善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可有效去除高浓度化工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瓦勃氏微量呼吸仪测试方法,以处理焦化废水曝气池内活性污泥作为降解所用微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中咪唑等6种有机污染物的好氧生物降解特性。文中的对这些有机污染物在单一基质和与苯酚共基质条件下的降解规律、它们对微生物的抑制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在与苯酚共基质条件下,6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特性有不同程度变化。吩噻嗪、高浓度萘和咔唑抑制苯酚降解,咪唑、吡咯、蒽在共基质条件下降解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NaOH改性活性炭纤维(ACF)活化过硫酸盐(PMS)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及降解吡啶.考察了NaOH-ACF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色度去除效果及吡啶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ACF/PMS体系可以有效去除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色度,并完全降解吡啶.材料表征结果表明,NaOH-ACF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吸附和催化性能良好.NaOH-ACF投加量为2.0g/L、PMS浓度为6.0mmol/L、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25℃,反应120min,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85.7%和93.8%,吡啶初始浓度为10mg/L,降解率为100%.发光细菌毒性实验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NaOH-ACF/PM体系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可以有效脱毒.自由基鉴定实验证实,NaOH-ACF/PMS体系中同时存在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显示,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的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在体系中完全矿化或者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吡啶通过羟基化和去...  相似文献   

8.
孙体昌  边朋沙  谷启源  吴根  邱微 《环境工程》2013,(Z1):208-211,219
焦化废水属有毒有害、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间甲酚等酚类污染物含量较高且用常用水处理方法去除比较困难。因此,研究了将浮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与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复合去除焦化废水中间甲酚的影响因素,并与普通MBR反应器在相同间甲酚浓度梯度下的处理功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间甲酚浓度下,生物浮动床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优于普通MBR反应器,其毒阈值为1200 mg/L,普通MBR反应器为1000 mg/L。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浮动床膜生物反应器填料上微生物进行观察,考察了间甲酚浓度升高对填料上微生物的影响及附着态微生物形态的变化,得出大型微生物随着间甲酚浓度的提高最后破裂死亡;杆菌种类及数量减少,最后转变成丝状菌;球菌的菌胶团解体,形状变成短杆状。  相似文献   

9.
为强化处理制药废水中吲哚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采用人工驯化高效好氧活性污泥方式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特征污染物吲哚为碳源,在葡萄糖共基质存在的情况下,采用梯度增加吲哚浓度的方式驯化好氧活性污泥,研究培养过程中活性污泥对吲哚降解特性和微生物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吲哚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个月强化培养,活性污泥可适应以吲哚为唯一碳源的环境,污泥中细菌种类主要为Comamonas(34.18%)和Acinetobacter(15.45%),可处理的吲哚浓度达200 mg/L,降解效率从80%升提高到98.6%以上,SOUR值稳定在7.61 mg/(g·h)以上,具备了在含吲哚制药废水深度处理工程中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虹  张志杰 《陕西环境》1998,5(3):27-29
对于焦化废水,目前普遍采用的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出水COD仍较高,主要是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低焦化废水出水COD的关键是去除这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有关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了这些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特性.降解机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发展动态进行了系统地评述。  相似文献   

11.
活细胞固定化技术在焦化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坤  刘永军 《环境科技》2009,22(4):25-27,33
焦化废水所含污染物包括酚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舍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是一种典型的舍有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实验通过活性污泥的驯化,从中分离筛选到2株酚类有机物降解优势菌株,分别命名为TYZ-1和TYZ-2。将放大培养后的优势菌种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利用固定化的微生物初步研究了焦化废水有机物的降解特性。结果发现,当废水起始COD质量浓度为1200mg/L时,在pH值为7,细菌浓度约为1×10^7个/mL,处理时间为10h.原水样中的COD降解率达到6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吸附除盐工艺对山西焦化厂的焦化废水进行中试深度处理. 结果表明:在进水电导率为3 680 μS/cm,工作电压为1.2 V,流量为120 L/h,吸附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出水平均电导率为1 530 μS/cm,除盐率为57.8%;ρ(CODCr)由74.8 mg/L降至29.4 mg/L,平均去除率为60.7%. 电吸附工艺对废水中的SO42-、Cl-、Ca2+、NH3-N以及有机物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基本满足GB 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作为系统补充水的水质要求. 电吸附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为物理吸附,利用带电极板对带电基团的有机物进行富集浓缩. 工艺运行的最佳条件:工作电压为1.2 V,进水流量为120 L/h,此时电吸附除盐和除有机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焦化废水中的3种难降解有机物(喹啉、异喹啉、吡啶)筛选了具有效高降解能力的优势菌种。采用无纺布-PVA复合载体对优势菌种进行包埋固定。研究了包埋固定化优势菌种对相应有机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优势菌种处理8h,3种难降解有机物均可降解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微电解预处理提高酒精废水可生化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的酒精废水COD浓度为 650 0mg/L ,B/C比 0 .33 ,可生化性较低。为了改善该废水的可生化性 ,提高后续好氧处理效果 ,将酒精废水消化液进行铁屑—活性炭微电解预处理。结果表明 ,该废水COD去除率达 50 %左右 ,其B/C比提高为 0 .55左右 ,提升幅度高达 67% ,为后续好氧处理创造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15.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UV(紫外线)照射、O3氧化及厌氧酸化作为预处理方法来提高焦化废水生物降解性能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并由此提出了一条新的工艺路线:A-A/O工艺。研究表明,以A-A/O工艺去除焦化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效果显著,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强化UASB反应器对厌氧+好氧反应器末端出水的生物处理过程,采用厌氧+好氧反应器+UASB反应器工艺,通过生物处理方法实现了难降解有机物与氮的协同削减.结果表明:①通过控制UASB反应器中ρ(NOx--N),优化微环境中最佳ORP范围,当ORP为(-300±10)mV时,ρ(CODCr)(此时主要以胡敏酸和富里酸等难降解的腐殖性有机物为主)由313.00 mg/L降至106.00 mg/L,ρ(TN)由139.60 mg/L降至60.30 mg/L,去除率分别达66.13%、56.81%.②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出水中含羧基、羟基、醌基、酰胺、苯环取代基等相关官能团的有机物减少,含脂肪族官能团的有机物增多.③16S rRNA结果显示,厌氧+好氧反应器+UASB反应器中的优势菌属分别为VadinHA17、Clostridium(梭菌属)、Anaerolineaceae(厌氧绳菌属)、Denitratisoma,其丰度占比分别为3.29%、35.17%、8.60%、2.84%.VadinHA17通过降解UASB反应器中的多种复杂有机物,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碳源;Clostridium利用UASB反应器中丰富的硝酸盐激活Clostridium胞外氧化酶,强化Clostridium对难降解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将自身的胞内电子通过细胞膜上的细胞色素传递到胞外电子受体上,使NOx--N得到电子还原为氨,降低氮含量;Anaerolineaceae与Denitratisoma则分别作用于UASB反应器的厌氧消化过程及生物脱氮过程.研究显示,UASB反应器中由于VadinHA17、Clostridium、Anaerolineaceae与Denitratisoma的作用,CODCr和TN去除率分别为66.13%、56.81%,实现了晚期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与TN的协同削减.   相似文献   

17.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在A1-A2-O系统各段的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厌氧酸化-缺氧-好氧(A1-A2-O)生物膜系统小试装置中处理焦化废水,以探讨有机物在各阶段的降解与转化情况。通过UV吸收光谱及GC/MS分析发现,上海焦化厂废水中的有机组分主要为:甲酚、苯酚、二甲酚等酚类化合物,及以喹啉、吲哚为代表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约占有机物总量的90%。经A1-A2-O生物膜系统处理后,大部分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物得到了降解和转化。厌氧段中原有物质浓度的增加和新物质的生成,是厌氧酸化使部分有机物降解产生中间产物而造成;缺氧段使大部分有机物被完全降解或转化,还产生一些新的简单有机物,如卤代烃、酯类、醛类等;经好氧段反应后,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和转化,部分被完全去除,在降解转化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中间产物和衍生物,如苯酚、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沸石经NaCl、NaOH、HDTM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改性后对焦化废水中的COD的去除效果。比较得出HDTMA改性沸石对COD的去除能力较好.而且废水的色度明显减小。接着进一步研究了该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时间、烘干温度、改性剂HDTMA的浓度、pH值等。结果表明,HDTMA改性沸石处理焦化废水可使其COD的浓度降低至150mg/L以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过热蒸汽法再生活性炭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冷凝废水,为去除冷凝废水中难降解COD,提高可生化性,采用紫外/臭氧活化过硫酸盐(UV/O3-Na2S2O8)氧化体系对活性炭再生冷凝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O3投加量、初始pH和Na2S2O8投加量等因素对有机物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冷凝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O3投加量为30 mg/L,pH值为9.0,Na2S2O8投加量为0.4 g/L时,在120 min内对冷凝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82.1%,色度(CN)去除率达到86.3%。冷凝废水可生化性得到提高,BOD5/COD值由0.17提升至0.46。由冷凝废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表征可知,DOM中的腐殖质和发色基团被持续氧化,芳构化程度降低,色氨酸类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结论表明,UV/O3-Na2S2O8氧化体系可有效去除冷凝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20.
焦化废水处理中酚、氰降解细菌的分离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焦化废水为含酚、氰废水的特性,从焦化厂处理焦化废水的活性污泥和油泥中分离出能降解酚的细菌7株,降解氰的细菌8株,并对其降解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酚浓度为150mg/L,经6h处理后0512菌株对酚的去除率达96.84%,当CN^-浓度为25mg/L经8h处理后,0501菌株对CN^-的去除率达9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