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20年来关于森林作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1981年和1982年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题目是“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和“再谈森林的作用”。这两篇论文的发表,促进了关于森林作用的讨论,也促进了有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直到今天,它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中,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年来,这个问题的一些方面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有了新的进展,而另外一些则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主要进展在实验科学和理论研究上都有体现。新的实验获得了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数据,而理论研究则把过去的工作作了进一步的梳理,经过细致的深入研究,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进行实验的难度,有不少问题的解决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森林资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少林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四五”清查以前,中国只掌握一些局部性的调查数据。在1978—1981年间又进行了以省为总体的宏观抽样调查,即“五五”清查。两次清查结果很接近,但都表明中国森林太少,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有代表性的国家。 古代中国的林区远比现在为大。森林面积则比现在大若干倍。中国缺林少材的现状是几千年来农业社会发展进程中火烧、滥伐、滥垦、滥牧的结果。其中,置森林于万劫不复的是滥垦和滥牧。这一过程至今尚未停止。 根据中国的自然条件和宜林地资源的状况,有条件大幅度扩大森林面积和增加森林蓄积量。经过努力,森林面积可达到2.53×108ha,蓄积量可达到210×108m3以上。都是现在的2倍多。但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向国民经济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来说,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3.
准确把握县级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状况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包头市郊区县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系统”,介绍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县级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集成理论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发现了全县土地利用变化靶区的962%;GPS的数据采集方法、“假54”解算方法和“2D异常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数据精度和处理效率;相对于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整个系统带来了20多倍的质量-经济效益。最后讨论了建立地区RS判别模型、多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土资源研究的重点是黄土高原。查清资源是对区域整治和开发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应用遥感技术清查资源在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国家计划“区域综合治理试验”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75-04-03)中规定,“采用卫星、飞机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查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农林牧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5.
现代水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水资源水文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了“科学水文300年”的纪念活动,其根据就是法国人佩劳特(P.Perrault)在塞纳河的一个支流流域上进行了水循环要素的观测活动,并于1974年发表了“泉之源(De l'origine des fontaines,Paris,Pierre le Petit)”论文,并把这一年作为科学水文的开始。然而,水循环的概念早在公元前就为我国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学者阐述过。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圜道”篇云: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这是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总被引:216,自引:10,他引:216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相似文献   

7.
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组织的“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考察资料,并参考有关考察地区提供的观测或调查资料,针对我国南方草山草坡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草山草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建设我国“常绿草地带”高效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并就草山草坡的开发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杨仲山  魏晓雪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384-4392
将“一带一路1”国内重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一带”和“一路”角度分析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遵循测算、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路径,考虑水体和大气污染两方面的三种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重点地区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以Malmquist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通过Tobit模型对10种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5年,“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未见进步.以经济带划分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差异,“一路”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总体次之,“一带”地区最低,分别稳定在0.96,0.82和0.76的水平;大部分重点地区的Malmquist指数大于1,显示生产效率进步,可能存在“回弹效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能源价格可以促进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研究开发、政府干预、生产要素比没有带来正面影响,工业污染显示显著负影响.最终.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时空变化及对水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淮河流域172 个县为研究单元,基于1990、1995、2000、2005 和2010 年分县粮食、化肥及2010 年水环境数据,采用ESDA模型、重力模型、回归分析和GIS 空间技术方法,分别对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空间集聚程度及重心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动态时空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及其对流域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①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下游的苏北平原和皖北平原,“低-低”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上游的伏牛山、桐柏山和沂蒙等山区;②重心分析表明,20 a 来粮食生产和化肥消费的重心逐步由流域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分别移动了29.51 km和34.97 km,两者重心之间距离呈现近似“W”的“先减后增再减再增”徘徊特点;③流域粮食生产与化肥消费的“高-高”和“低-低”集聚区在流域空间位置上高度耦合,呈现增减协同的时空演进格局,且两者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具有同向性,空间耦合特征显著;④回归分析表明化肥消费是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污染来源,也表明流域粮食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较大,呈外部不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国家应及时调整土地资源的管理政策。首先是调整土地管理工作中“数量、质量并重,兼顾生态”的方针,因为“兼顾生态”似不够突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实际上,土地资源的许多数量、质量问题是由于忽视生态建设所造成的,所以应放在“优先”的地位。其次是调整“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建设的需求,我国不可能做到耕地总量平衡和占补平衡。加入WTO也为调整这一政策提供了机遇和契机,所以今后似不宜再提。第三是应调整省级行政区域内部耕地数量平衡政策。从体现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应该允许有些省级行政区域不必在耕地数量上平衡;粮食缺口可以通过关税配额或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解决。  相似文献   

11.
北京都市区土地价格梯度估算与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梳理了国内外地产价格梯度案例研究的脉络,采用特征价格模型、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了北京都市区住宅、商业土地出让价格梯度与土地开发强度的变化,解析了新时期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研究表明:住宅和商业土地出让价格梯度随时间呈现扁平化倾向,从土地价格视角说明了北京城市空间持续的郊区化扩展趋势。2009年以来住宅土地价格梯度为正,表明北京住宅空间结构特征不完全符合单中心城市假设,商业地块则较好地体现出市场机制下价格梯度的变化规律。线性模型在刻画住宅土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变化方面不典型,但却较好地揭示了商业土地随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开发强度逐步降低的特征,2005年以来这种特征有所缓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由于不需要预设函数形式,有效避免了城市中心预设和模型选取引致的估计偏误,应用非参数方法中的核估计拟合北京住宅土地出让价格、开发强度与距离之间的曲线,能够描绘出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更符合北京都市区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事件研究法和非参数检验,探究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宣布实施对于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收益情况的影响及其差异情况,结果显示:事件窗内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使得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降低至-2.005%,且这一负面冲击在时间上有延长趋势;不同公司性质、子行业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所受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就企业性质差异而言,非国有公司累计收益率所受的负面冲击平均比国有公司高1.696%.在不同行业中,建材、制药、石化行业所受负面冲击最大,纺织、造纸、制革行业所受影响则较小.此外,市场对于火电、化工行业企业的反应并非多为负向,注重环境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得到了市场的正向回馈.建议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制度,以切实促进公司开展节能减排,同时,重污染行业公司特别是非国有公司以及上述行业公司应加强自身环境管理,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从而尽可能避免在类似的环境规制中受到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3.
通过系统随机采样法和稀释通道采样法分别对钢铁行业下载灰和烟道飞灰中7个采样点的样品进行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元素进行检测,运用分歧系数、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和曲线拟合对元素特征和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采集到的颗粒物样品中Fe、Ca、Si、Mg、Al、K、Ti、Na和Ba元素含量较高;不同城市间不同采样方法所得元素含量总体趋势一致,但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分歧系数结果表明两种采样方法间总体元素特征必定不相似;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和曲线拟合表明除Cr、Cs、Cu、Tl外其他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曲线拟合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元素进行分析,可得到两种采样方法间各元素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2014年拉萨站点的日太阳辐射观测数据,对3种日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左大康、Prescoff和王炳忠等提出的估算模型)的估算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进行误差检验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6.17 MJ/(m~2·d)、6.42 MJ/(m~2·d)和12.31 MJ/(m~2·d),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60 MJ/(m~2·d)、1.65 MJ/(m~2·d)和2.78 MJ/(m~2·d),表明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和日照时数的左大康估算模型对拉萨日太阳总辐射的估算效果优于Prescoff和王炳忠估算模型。利用左大康估算模型分别估算得到2015年拉萨、那曲和葛尔地区的日太阳总辐射值,并进行模型验证。通过分析拉萨1971~2015年的太阳总辐射变化和周期性特征,研究日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的时间尺度效应。按照11年和四季两种不同的时间尺度,利用线性回归法对日太阳总辐射估算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进行误差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经验参数a和b的值与时间尺度有一定关系。11年和四季两种时间尺度除夏季以外,其他时间拟合模型的精度均得到了提高。通过线性回归法得出45年的西藏日太阳总辐射优化估算模型,该模型估算日太阳总辐射的误差小于左大康模型,估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有色金属矿山选矿形成的尾矿库是潜在的高风险重金属污染源,闭库后应及时进行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有色金属尾矿库的综合整治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合理的效益估算来分析,有效的效益估算往往涉及多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有色金属尾矿库复垦治理效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复垦治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概念、内容及其估算方法.对已有有色金属尾矿库复垦治理效益估算的研究表明:尾矿库复垦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小,主要是估算复垦区内植物的经济收益以及采用收益还原法估算复垦土地的增值收益;社会效益主要是采用价值法和替代法针对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进行估算,较少关注复垦治理对社会其他方面的贡献;生态环境效益估算方法主要包括污染损失率法、生态服务价值法及环境价值法等,但与复垦治理技术措施结合较少,效益估算对复垦治理措施优化的作用较弱.总体来看,有色金属尾矿库复垦治理效益估算的内容涵盖不够全面,尚未形成适合重度重金属污染尾矿库特点的效益估算体系,效益估算准确性较低.因此,合理确定尾矿库复垦治理效益估算的内容、完善效益估算方法及其数学模型、合理确定模型参数,是有色金属闭库尾矿库土地复垦与环境治理效益估算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有效的效益估算可为优化有色金属尾矿库复垦治理措施、寻求最佳复垦治理模式及确定复垦治理的资金投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解决Arrhenius模型无法估计湿度应力敏感产品和Peck模型试验时间较长的问题。方法 考虑温度应力和湿度应力对产品贮存寿命的综合影响,在产品激活能不变的假设下,将Arrhenius模型对产品激活能的估计和Peck模型对湿度应力参数的估计相结合,建立Arrhenius&Peck分段非线性加速寿命估计模型。基于此模型,在双应力恒加试验条件下,得到产品的寿命估计方程。结果 以弹上电子产品的恒定应力加速贮存试验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产品寿命的估计,并对比产品实际寿命。Arrhenius&Peck模型的寿命误差和失效率误差均控制在5%以内,准确度高于Arrhenius模型和Peck模型。结论 构建的Arrhenius&Peck分段非线性加速寿命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对温湿敏感产品的寿命估计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为导弹产品的寿命估计提供一种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空空导弹定延寿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外典型的定延寿方法,以美国为代表采用的跟踪监测法和以俄罗斯为代表采用的加速试验法,之后概述了国内常用的厂内寿命试验法、领先使用法、外场信息法、工程分析法、加速试验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适用于国内空空导弹开展定延寿工作的方法,最后对深入开展空空导弹定延寿技术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入海污染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主要利用采用GIS、经验排污系数法和经验模型法,对厦门湾的西海域和同安湾两个海域的陆源、海上水产养殖和大气输入源的入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得出这两个海域的CODMn、总氮(TN)和总磷(TP)年入海污染通量和入海污染负荷.估算结果显示,厦门湾的入海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源,所占比例在75.2%以上,大气沉降污染源次之...  相似文献   

19.
Microenvironmental time-activity patterns in Chongqing,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nvestigation using recall questionnaires was conducted in winter and autumn 2006 to evaluate the time-activity patterns in Chongqing, China. The average time spent in seven microenvironments (MEs) including outdoors, transit,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classroom/office, and other indoors were found to be about 3.5, 1.1, 2.5, 9.7, 1.4, 4.2, and 1.7 h per day,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 nonparametric test, the sampling period and day of week were significant for the variation of the time spent in all MEs except for transit and outdoors. The time budget was analyzed using a general linear model (GLM), which exhibited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by 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gender, age, residence, education, and household income.  相似文献   

20.
逆Weibull分布环境因子及其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给出了逆Weibull分布环境因子的定义;然后给出了极大似然估计和Bayes估计方法,针对装备试验数据较少的情况,采用Fisher信息阵确定先验分布;最后对不同的估计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Bayes估计方法比极大似然估计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