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冻融对土-水系统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类型土壤-水系统,加入一定量的KNO3溶液,进行温度和冻融对脱氮作用的影响以及亚硝酸盐积累规律的研究。培育实验结果表明,低温下,尤其是冻融条件下亚硝酸盐积累,是由于冻融加强有机质的分解及矿化作用所引起。将此结果用来解释克山病环境地球化学病因:急性克山病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这可能与冻融条件下水体中大量积累亚硝酸盐有关。  相似文献   

2.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内因 ,而工艺参数等运行条件的变化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外因 ,提高氨氮去除率是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在常温条件下启动短程硝化工艺,并对反应器施加磁场,研究磁场作用下短程硝化工艺启动及亚硝酸盐积累过程,并分析磁场对污泥胞外聚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运行条件下施加磁场的反应器能够更快地实现短程硝化,磁场作用可显著缩短工艺启动周期,并稳定运行。磁场作用下反应器亚硝酸盐积累率可达90%,显著高于无磁场作用下的反应器。磁场作用下微生物氧利用率和氨利用率均有所提高,同时溶解氧浓度较低,有利于氨氧化菌的生存。而磁场刺激了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合成和分泌,有利于污泥絮体内部形成微氧区域,从而促进了氨氧化菌的活性,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和短程硝化工艺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碳源对反硝化过程NO2-积累及出水pH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  宋相蕊  李璐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0):2556-2561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考察了以甲醇、乙醇、乙酸钠为碳源的电子供体对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及出水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充足时,亚硝酸盐积累量与碳源类型及污泥负荷有关.进水NO3--N为20mg/L,即低负荷条件下,各碳源系统仅有少量亚硝酸盐积累,比反硝化速率及出水pH值对应碳源依次为乙酸钠>乙醇>甲醇;高负荷条件下,除甲醇系统因反硝化不完全仅有微量亚硝酸盐积累外,乙醇和乙酸钠系统均有大量亚硝酸盐积累,且积累量与出水pH值明显高于低负荷.对以乙酸钠为碳源的研究还发现,不同电子受体投配比的反硝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亚硝酸盐积累且反应速率随着NO3--N比例提高而降低,说明亚硝酸盐的还原受到硝酸盐的抑制.pH值监测显示,除了与碳源类型及污泥负荷有关,反硝化过程pH值增量还随COD/N比升高.因此,反硝化过程宜采用乙酸钠与其他碳源混合且适量投加以消除单一碳源造成出水pH值过高或反应速率慢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兼氧条件下,利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液调节反硝化系统的碳氮比(COD/TN,C/N),并考察了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反应系统均未出现有机物的积累,但高C/N条件下的亚硝酸盐最大积累浓度和积累速率高于低C/N;随着进水C/N的增大,反应整体脱氮率和反硝化速率不断增大,当C/N为13时,反硝化速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79mg/(gVSS·h),其脱氮率超过95%;相同C/N条件下,反硝化速率和最大亚硝酸盐积累浓度均与进水硝酸盐浓度成正比.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兼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过程虽不易出现COD残留,但去除单位氮所需的有机物更多,且整体反硝化速率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速率均低于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6.
曝气生物滤池中的亚硝酸盐积累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马军  邱立平 《环境科学》2003,24(1):84-90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脱氮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考察了运行条件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在滤速1~2m/h、气水比3:1、水温20.5℃~26.5℃、进水氨氮负荷0.26~0.62kg/(m3·d)、总氮负荷0.28~0.63kg/(m33·d)和0.18~0.42kg/(m3·d)反应器内反应液和处理水连续监测结果、反应器内含氮化合物空间分布分析以及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反应器中出现了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现象,表现出显著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特征.初步分析探讨了亚硝酸盐积累的形成机理和运行条件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认为反冲洗过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特征和运行方式是其能够出现亚硝酸盐积累,并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污水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SBR反应器,以甲醇为碳源,研究了污水反硝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积累现象.在试验温度为14℃,初始pH值为7.33,污泥浓度为1 000 mg·L<'-1>条件下,反硝化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亚硝酸盐浓度随着硝酸盐的不断还原而逐渐增加,2.5 h时,硝酸盐基本消耗完毕,亚硝酸盐浓度达到最大值22.35 mg·...  相似文献   

8.
生物紊动床内短程硝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紊动床反应器(BTBR),分别研究了氨氮浓度、溶解氧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短程硝化的实现方法及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浓度游离氨对硝化菌选择性抑制所获得的亚硝酸盐积累是不稳定的;在0.5 ̄1.0mg/L溶解氧下,DO成为增殖的限制基质,可实现亚硝酸盐稳定的积累;当进水NH+4-N为300mg/L时,出水硝态氮中亚硝酸盐氮比例稳定在80%以上。在DO浓度为2 ̄3mg/L的条件下,有机物浓度为200m gTOC/L时对硝化作用影响不大;DO浓度为0.5 ̄1.0mg/L、TOC为100mg/L时硝化系统即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亚硝酸盐氮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氮可由氨氮氧化产生,也可由硝酸盐氮还原产生,随水环境不同而异。亚硝酸盐氮在水系中不稳定,在含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可氧化为硝酸盐氮,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可被还原为氨氮。目前尚未见有关自来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形成与归趋方面的文献报道。S水库是某市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几年来由于上游水下断受到含氮有机物污染,导致春夏之际水库水氨氮浓度升高,有时高达2.5mg/L,亚硝酸盐氮在自来水中的浓度也相应提高,且亚硝酸盐氮浓度随水样放置时间而变化,这一点对凡能引起自来水停留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地区土壤硒形态分布及其植物有效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集了张家口克山病区非病村4个砂土样品和重病村6个草甸土、褐土样品.用连续提取程序分离出水溶态硒、离子交换态硒、有机态硒、酸溶态硒、硫化物态硒和残余态硒。水溶态硒容易被植物吸收。交换态硒也能被植物吸收,但受到吸附环境和pH值的影响。有机结合态硒只有在碱性条件下其中的富啡酸态硒才能被植物吸收。酸溶态硒是铁锰氧化物和碳酸盐类矿物醚性淋溶作用的结果,酸性条件下硒容易流失,碱性条件下硒被原矿物固定,因此都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硫化物态硒和残余态硒是最难溶的,基本上不被植物吸收。张家口地区重病村土《铁锰氧化物和腐殖质含量高,呈中-微酸性,而非病村正好与之相反。因此,重病村土壤虽然水溶性硒+交换态盾+有机态硒高于非病村,但这三种硒形态所反映的土壤植物有效性反而低于非病村。这可能是病村粮食比非病村低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竹环填料曝气生物滤器在处理高盐度、低氨氮负荷的海水养殖水体过程中NO2--N的积累现象,考察了进水有机负荷、NH4+-N负荷、温度、pH值和溶解氧等运行条件以及反硝化作用对NO2--N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有机负荷为0.65~0.75kg/(m3·d)、NH4+-N负荷为0.058~0.077kg/(m3·d)、温度为20.9~22.2℃、pH值为7.50~8.14和溶解氧为7.43~9.73mg/L条件下,生物滤器内较低的溶解氧(0.91~1.36mg/L)是NO2--N积累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了反硝化过程中低溶解氧、不同碳氮比(C/N)及碳源类型等因素对NO2--N积累的影响,查明了生物滤器内含氮化合物的浓度变化与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和功能,验证了反硝化过程对NO2--N积累的影响,明确了反硝化作用对NO2--N积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敏  陈滢  刘敏  刘彦菲 《环境工程》2015,33(4):20-24
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会影响生物脱氮过程,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采用SBR法处理模拟畜禽废水厌氧消化液探究金霉素、碱度和温度对生物脱氮的限速步骤硝化过程的影响。6个相同的SBR反应器分别在25,30℃、不同金霉素浓度和碱度条件下运行166个周期。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碱度下,金霉素质量浓度依次为0,5,20 mg/L时,随着金霉素浓度升高,氨氧化率降低,亚硝态氮积累率升高。不同温度和金霉素浓度下,氨氧化率随碱度的减少(ALK/N分别为9.28、7.14、4.76、3.57、2.38、0)而降低;而亚硝态氮积累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由此可见,金霉素对AOB和NOB均有抑制作用,致使氨氧化率降低;其中,金霉素对NOB的抑制作用大于AOB,造成亚硝态氮累积。金霉素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致使亚硝态氮积累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本试验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提出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工艺。通过控制曝气池内溶解氧浓度平均在2.0 mg/L,温度(30±2)℃,实现了稳定的亚硝氮积累和较高的氨氮去除率,亚硝化率和氨氮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3%和8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污泥负荷明显增加,耗氧量和反硝化所需碳源减少,反硝化效率和速率明显提高,从而总氮去除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低溶解氧下SBR内短程硝化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低溶解氧下短程硝化的其它控制因素,文章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系统研究了低溶解氧下实现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的控制范围。试验结果表明:SBR内较高的游离氨浓度(0.50~20.73 mg/L)对亚硝酸的积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实现低溶解氧下短程硝化的温度和泥龄范围较大,在温度为21~30℃、泥龄为15~40 d的范围内都可以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实验过程中亚硝酸积累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有机物的存在对氨氧化速率影响不大,但高有机物浓度(COD为900 mg/L)下,SBR内发生了高粘性膨胀。  相似文献   

15.
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实现亚硝酸氮积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学蕾  陈伦强  彭永臻  王亚宜  王璞 《环境科学》2006,27(12):2472-2476
通过试验实现了前置反硝化工艺亚硝酸氮的积累,从温度、pH值、游离氨(FA)浓度、污泥龄、溶解氧(DO)浓度等几个影响亚硝酸氮积累的主要因素逐一分析.采用中试装置在常温条件下处理实际生活污水.在试验开始阶段DO浓度维持在0.5mg/L,出现了亚硝酸氮的积累,随后提高DO浓度到1.5 mg/L以上,亚硝酸氮积累现象随之消失,最后又降低系统中的DO浓度到0.5 mg/L附近,亚硝酸氮积累现象再次出现,由此得出DO是实现亚硝酸氮积累的关键因素.试验发现有效地控制DO浓度在0.5 mg/L可实现亚硝酸氮比较持久稳定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A/DAT-IAT生物脱氮工艺在低溶解氧浓度下,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工业废水时,去除氨氮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系统在低DO浓度下有效去除氨氮的同时,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且没有发生污泥膨胀。在试验的稳定运行阶段,当系统运行正常,DO=1·0mg/L时,DAT池亚硝化率(NO2--N/NOX--N)平均可达82·1%,氨氮去除率>95%,污泥的沉降性能一直良好,SVI值处于90~125mL/g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The principal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n approach to realize stable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Validation of the new method was established on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s applying th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to domestic wastewater with low C/N ratio. The addition of sodium chloride(NaCI) to influent was established to achieve nitrite build-up. The high nitrite accumulation, depending on the salinity in influent and the application duration of salt, was obtained in SBRs treating saline wastewater. The maintenan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al-time SBRs can maintain stable nitrite accumulation, but conversion from shorter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to full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was observed after some operation cycles in the other SBR with fixed-time control. The presented method is valuable to offer a solution to realize and to maintain 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镍在小白鼠脏器内积累规律的研究汪燕芳(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南昌330027)周松茂张奇凤陈国树(南昌大学化学系)范广勤阎冀刘延芳(江西医学院卫生系)关键词镍;脏器;积累规律.微量元素镍广泛地分布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环境中.研究表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