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安全工作领域,有个著名的“海恩法则”,它是由德国飞行员帕布斯·海恩对多起航空事故深入分析研究后得出的。海恩认为,任何严重事故都是有征兆的,每个事故征兆背后,还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头,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要消除一次严重事故,就必须敏锐而及时地发现这些事故征兆和隐患并果断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消除。  相似文献   

2.
受"墨菲定律"及"海恩法则"的启示,指出发生事故是可能的,但是可以预防的,并分析了导致武器装备维护和使用中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与对策,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三基"工作,是几代石油石化人经验和教训的结晶,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这个法宝,克服了无数困难,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我们重提"三基"工作,就是要用传统的优良作风来克服当前管理滑坡的行为,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养成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我们的安全工作才能长期稳定下去,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对国人来说,《为人民服务》、《纪念自求恩》和《愚公移山》可谓人人皆知。影响之所以如此深远,与“文革”时期列入“老三篇”不无关系。记得当时有一首专门歌颂“老三篇”的歌曲,至今我还能完整地唱出——“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老三篇最容易懂,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从“文革”中走来的我,切身感受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5.
彭展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12):I0001-I0001
日前,国务院严肃处理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被定性为“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事故及事件的处理,为我们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再度敲响警钟。有媒体报道,吉林石化公司已将每月的13日定为“事故反思日”。安全环保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丁点儿侥幸和松懈。“对照先进找差距,制定措施抓落实”,我们各企业在传承安全环保管理这一“传家宝”的同时,是否也能对照外界发生的事故找差距,制定措施抓整改呢?“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事故的背…  相似文献   

6.
浅谈安全管理中的"骂声"和"哭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对于安全管理人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这是从血的教训中得出的深刻体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一丝一毫的放松,一点一滴的侥幸,都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但是,安全管理人员管得过于严格,基层员丁难免会满腹牢骚,甚至开骂。事前的“骂声”虽然不好听,但远胜于事后的“哭声”。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全国“安全生产月”刚刚过去,在这期间,“安全”这个关键词也再次成为全社会“特别关注”的字眼,“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主题渐入人心。走进一些单位,随处可以看到“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严禁违章操作”、“安全第一”等标语、横幅及宣传牌,有的单位还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以及《人身安全十大禁令》等制度上墙。  相似文献   

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出自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笔者早在孩提时代便已耳熟能详,岂料“知天命”之年再次诵读时,却能发现此前不曾有过的感受。诗圣毕竟是诗圣,平淡无奇的几句话便将那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神韵,以及诗人那超然物外、歌颂奉献的品德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事故理论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行的HSE管理体系,就是以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为目的,以不间断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活动为核心,保证事故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爱说俗话,“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就是俗话中的经典语言。意思是干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哪怕有“一万”的可能,也要考虑到“万一”的不可能;或者是有“一万”的不可能,也要想到“万一”的可能。总之,这句俗话饱含哲理。但由于一万比一这个数字上的悬殊,却常常让不少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如我们买福利票,想中特等奖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万一”的可能要落到自己头上,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的需要概括为从低级到高级的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对需要的结构作进一步分析发现,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延伸发展的,当低一级的需要满足以后,就会受高一级需要的吸引,追求上一级的需要,就成了驱使行为的动力。当前,人们在生活需要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对安全的需要日益增强,安全需要成了个体、家庭、团体、企业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早期安全管理主要是针对发生的事故找原因、查责任、抓整改,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而现在安全管理突出的是事先管理,即预防在前管理法,重点是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将工作中的危害识别出来,逐一进行防范,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实现了从补救型管理向预防型管理的转变,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礼记·中庸>篇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就是要求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  相似文献   

14.
<正>德国飞机涡轮机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曾提出一个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个事故先兆以及1000个事故隐患。这一串数字说明,任何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都是有先兆的。有这样一起案例:一台设备,自身存在隐患,转动声音异常,在违章指挥下超负荷运转。  相似文献   

15.
小黄担任班长以后,发动班组职工集思广益.民主讨论,共同提炼班组安全生产禁令。以此为抓手,在企业开展的班组安全生产竞赛中,获得了安全生产先进班组荣誉称号,得到了企业的奖励。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多起航空事故的分析中,德国飞行员帕布斯·海恩发现,每一起事故发生之前总有一些征兆表现出来,但是人们要么没有注意去发现,要么即使发现了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他提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就是著名的“海恩法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把手”抓安全、负总责已是企业的普遍做法。事实上,“一把手”在抓安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和形式主义,致使“一把手”抓安全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以油田企业为例,提出全面有效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文化的核心。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呢?  相似文献   

19.
彭展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9(7):I0001-I0001
入夏以来,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相继发生重大事故,危及民众生命及财产安全,令人扼腕叹息。随着又一个盛夏的到来,安全生产再次面临严峻的“烤”验。  相似文献   

20.
安庆石化化肥二部扎实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2006年安全生产总体目标的实现,化肥二部按照石化总部、总厂分公司关于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的要求,紧紧围绕竞赛活动主题,将活动与当前化肥装置生产、开工准备、安全达标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了活动扎实开展。首先,保证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化肥二部围绕“落实责任、夯实‘三基’、狠抓整改、确保安全”的活动主题,成立了部领导为组长、专业组长等为成员的竞赛领导小组,负责竞赛各项活动,同时做好竞赛活动的宣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