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可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移动源普查应结合本次普查工作之机,建立云南省移动源普查基础信息库,精准掌握移动源分布情况、污染防治措施情况、各类别移动源成分和构成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全过程做好移动源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和质量控制工作。介绍了云南省移动源普查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查数据审核要点。  相似文献   

2.
结合地方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做法,阐述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制定、数据比对和审核、普查成果后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历时一年,已基本结束。此次污染源普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污染源基础性数据,合理开发这些基础数据,对提高环境监察工作、加强污染源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林甸县环境监察工作任务、职责,阐述了利用普查成果,可对环境监察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档案管理:污染源普查的基础性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中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而普查中所形成的污染源数据是直观反映中国环境状况的重要基础数据,是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结晶.本文从污染源普查管理工作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加强,完善普查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结束后,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明确要求,要将普查结果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数据,为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体系构建平台,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奠定基础。由于普查数据是2007年的年度数据,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动态更新,这既是普查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谋划"十二五"各项环保工作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创建"十二五"环境统计体系、推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制度支撑、技术创新、法治保障等措施,规避企业造假,保障数据质量。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和环保考核的基础和依据。失真的监测数据则会掩盖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给环境管理工作造成阻碍。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环保数据造假事件频见报端,"数据失真"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和调侃的话题,也成为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使监测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和尝试通过制度支撑、技术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阶段数据填报方面出现的多类问题进行了归纳,结合笔者亲身参与普查工作的经历,对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普查数据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工作。普查数据将作为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的重要依据,它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环保基础数据采集面广、量大、时间跨度长,将会产生海量的环保大数据。这些数据不但反映了污染源的过去与现在,还为污染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要站在未来的高度,用活用好普查大数据。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大数据普查方案,实施普查大数据技术,分析普查结果,以增强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如何用大数据理念引领污染源普查?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在即,本研究简要回顾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普查技术、数据管理应用等不足。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有着迫切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因此,建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以适应未来环境管理要求为目的,重点放在污染源活动水平调查上;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延伸普查数据生命力;三是突破传统数据库限制,采用大数据技术维护数据生命周期;四是借普查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实现污染源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伴生放射性矿普查旨在摸清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造成辐射环境影响的矿产类型、分布地区、数量,伴生核素种类、放射性活度浓度,放射性废物排放水平、排放去向,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等,建立健全伴生放射性矿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伴生放射性矿辐射环境监管提供依据。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工作、如何实现普查目标是一个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在普查的各个阶段,严格落实"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将质量保证贯穿始终,使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市首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及二次开发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连云港市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各类污染源情况,包括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等,采集到大量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处理后利用G IS技术中具有支持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及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的功能开发连云港市污染源电子地图。这些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二次开发应用,对新时期环保工作、编制环保规划、优化经济结构、制定环境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等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部门关于污染源的两项重要调查制度分别为生态环境统计调查和污染源普查。二者在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重叠性,并行开展会带来重复调查、生态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数据衔接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修订《环境统计管理办法》,明确生态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关系定位,避免重复调查;在污染源普查前做好调查制度、核算方法以及产排污系数等技术层面衔接,用污染源普查代替生态环境统计;在污染源普查后做好相关数据衔接,实现生态环境统计与污染源普查合理衔接。  相似文献   

14.
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基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文分析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重要性,出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指导思想,确了"四个结合"的理念,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大课题研究与"短平快"分析相结合,究污染源问题与研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相结合,查资料与历史、现实资料相结合,计了统计分析的技术路线以及主要产出,建了成果开发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为了配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掌握环境污染现状,提高对污染源数据的管理效率,利用Visual Basic和Microsoft A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了环境污染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的总体设计、结构构建和操作界面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利用Vb控件和SQL语句设计了六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对污染数据进行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和打印输出等功能。为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的环保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在新的形势下对全国污染源进行普查,全面掌握各种污染源的情况,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编制环保规划的重要基础,是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措施。迁安市于2007年4月被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列为全国14个普查试点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涵盖了污染源分布地域、行业、类型、污染因子、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问题等多方面内容,文章结合南安市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从行业分布角度分析,南安市工业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为建筑用石加工业、金属制卫生器具制造业、阀门和旋塞制造业,废水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废气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建筑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参与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梳理、分析和总结了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在入户调查和数据审核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数据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成果,及普查成果在排污许可制度中的应用,通过排污许可制实现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动态更新,可使普查成果活起来,为污染源普查成果最大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面宽量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各地在国家、各省普查办的指导下,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和相关制度,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没有经验可寻而且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本文从完善技术规范和改进数据处理方法上探讨提高污染源普查工作效率的措施,希望能对下次污染源普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