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潜在的生态旅游者群体,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态度及其行为倾向对于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配额抽样法探讨大学生旅游者学科专业、性别因素对环境意识的影响,了解环境心理与行为特征,并与国内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者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旅游者表现出较好的环境态度和倾向,行为意愿上显示出"绿色"的特征,同时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实践经历能够增强环境认知和情感,对旅游环境与生态知识的渴求和认知程度对整体环境意识水平有较大影响,然而大学生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多来源于理论,存在着知行脱节,环境行为滞后于环境情感、意志。应将旅游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开展培养环境责任和环保能力的旅游实践活动,加强大学校园环境及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大学生旅游环境意识及管理旅游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是在多元语言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强调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实施高职外语教育的过程中,外语的学习认知行为对母语文化的传承与排斥所产生的变化与影响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法指导民族地方大学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情感品质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心理反应,表现在对外界事物的形式和发展变化等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学科的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促进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特别是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的情绪波动很大,缺少强大的理性,一切行为似乎都靠着情感来支配,处于感性化的状态,这就说明中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情感状态来决定的,因此  相似文献   

4.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均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的一种重要举措即进行德育渗透。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在各个学科中加强德育渗透,当然也包括音乐学科。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在音乐课堂上实行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道品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5.
<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关系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主体,积极的情感,能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消极的情感,泯灭了学生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找到刺激学生积极情感的源泉,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调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情绪能够感  相似文献   

6.
刘佳  滕金凌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7):1760-1776
在我国大力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和培育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文明旅游行为,对于推动新时期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和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规范激活理论、敬畏原型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统筹考虑红色精神弘扬和红色文化传承功能,构建纳入敬畏感和自豪感情感因素的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理论分析框架,选择我国红色旅游代表性景区台儿庄古城、岳麓山、陆军讲武堂旧址等作为案例调研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促进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及其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景中,后果意识、责任归属、道德规范与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关系得到了验证。(2)敬畏感通过道德规范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实施文明旅游行为,游客体验到的敬畏感越多,则感受到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道德责任越多,且实施文明旅游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自豪感对道德规范和文明旅游行为意向没有显著正向影响,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体验到的自豪感未能在促进游客文明道德责任提升和实施文明旅游行为中发挥作用。(3)景区知名度负向调节道德规范与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关系,景区知名度较高时,道德规范对文明旅游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较小。因此,应增强游客对不文明行为的消极后果认知,提升游客负责任意识和道德责任,营造红色旅游的庄严氛围,激发游客的敬畏感,高度重视知名红色旅游景区的文明示范和引领,以期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教学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的过程,两者同时发生并相伴而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同等重要。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情感冲击,触及学生的心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事关情感、道德与价值的德育课程,其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及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课堂面向学生生活,完成一个主观体验内化到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反思。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0):146-147
<正>情感是人们一种重要的心理体验,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情感因素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学生思维、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方面。积极丰富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强化学生的意志,促进个性化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情感必然影响到整个的学习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就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强调知识的积累,忽视了情感的陶冶。将情感与认知剥离开来,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情感与认知是相辅相成的,情感过程依赖于认知,认知是情感的导向和表达,认知过程需要情感的推动和激励,情感是认知的源泉和动力。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已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我们应该将情感陶冶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