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庄晓 《环境》2010,(12):24-27
<正>中国书画艺术绵延几千年,古人总结出"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等观点。画家借自然之象、水墨之趣,以自然为友、以自然为师,抒写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这种创作理念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观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时颇为流行的"每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10分钟,学生学习30分钟"之类"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自学"的论调,本文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教学论的教学观对其进行剖析,指出这种论调基本上是错误的,其致命之处在于不尊重学科教学的实际,无视知识的不同分类;不理解教学过程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无视教师存在的价值;提出如果这种论调继续泛滥,将导致课堂教学劣质化、低效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和类型,对自然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佛教实相论对自然问题的回答,是比较特别的,也为很多人所忽视或误解。通过对比分析佛教实相论对自然的来源、自然的构成、自然的规律、人类与自然关系等的看法,能深入系统地揭示佛教的"自然"思想。由此亦可更细致地理解中国文化思想和中国哲学史中的境界论和本体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文学"虽是当代的概念,但文学作品中对生态问题的关切却贯穿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里的生态——英美生态文学赏读》以古代西方对于自然的认识为开篇,继而突出展现英美经典文学中的自然书写和生态情怀,最后以探讨当代英美生态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结束,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认识地不断提升,以及与之和谐相处的探索和追求。《文学里的生态——英美生态文学赏读》一书分为4个部分,选文28篇。每个部分均有背景介绍,每篇选文包括作家/作品简介、注释、作  相似文献   

6.
刘凤杰 《环境保护》2021,49(1):56-58
文学与自然生态的渊源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作家对周遭环境感知的敏锐度往往超过常人,他们或寄情山水、暇游于自然之间;或取材于山野自然,以笔为记,感发抒怀.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山水诗派",陶渊明可以说是古代钟情自然山水的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当然,西方文学一脉也有这种亲"自然"的传统,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使人类生产力实现巨...  相似文献   

7.
孙洪波 《环境保护》2020,48(7):72-73
正人类文明对"美"的追求跨越数千年,环境中蕴含的"自然美"经过雕饰、布局、转化等手法,源源不断地迁移到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空间中,演变成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果说环境之美贵在自然,那么生态美学之美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它凝聚了人类社会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对美的独特见解。环境艺术审美文化同时包含这两种美的内涵,并以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美的实践机制。一  相似文献   

8.
英语文学阅读的选材观念经历了从"目的观"到"工具观"的演化,这两种选材观念的共同弊端是忽视学生发展规律。本研究面向一组外语专家型教师,分析专题小组访谈和跟踪反馈信息,形成英语文学阅读选材的五项原则。基于这些原则,提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与文学层次形成双向互动的文学阅读选材新框架,倡导文学阅读选材向"人文观"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对课程与教学论(总论)专业研究生学习中的价值就是它的一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西方以自然为法教学观的延展和以自然为法观念与课程范式的转换两方面讨论两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人集会唱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学现象,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特别是那些重要、著名的集会唱和,其本身具有比较突出的特色,在诗歌史上有过比较大的影响,自然更加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甚少,需要不断地拓展与深入。通过对清初"豫章沧浪亭观演《秣陵春》"集会唱和的研究,对它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召集的主人和参加的人物、创作的作品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做一些基本的考索,同时纠正若干相关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雾和霾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各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制度和技术,都与政府的环境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中瑞两国的环评制度都体现了“环评为先,项目决策在后”原则。所不同的是,在瑞典,政策颁布前必须进行战略评价;环评审查按A、B、C类项目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15-1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深入改革现行单一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执行特殊灵活的更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考核考试选拔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民族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19.
20.
以泉水来源的伊宁市城市水系,具有特有城市标志的同时对伊宁市起着重要的生态、景观、润泽作用。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伊宁市水系带来了新的问题。文章以如何保护好伊宁市城市水系为出发点,以现场调查及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水系保护方面的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