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针对目前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程度不够深入,公众意见的分析评价不够客观等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建立一个人员相对稳定且比例适宜的"公众参与库",方便工程部门、评价部门和公众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对公众的调查意见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消除分析评价中的主观干扰因素,从而客观判别项目的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权力必须公正行使,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他的意见".在公共行政层面上,公众参与指公共权力行使过程中要听取利益受影响人意见的程序和机制.在政治层面上,公众参与意味着决策由权力机构(政府或公共机构)主导演变为公众参与,政府与公众互动、协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6,(6)
正近年来,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即使中国核电有着30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  相似文献   

4.
, 《环境》2013,(6):40-41
近期,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环保部将下放跨省(区、市)的500千伏及以下交流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权及该类项目环保设施验收权至省级环保部门。而且,由环保部直属的国家核安全局公开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系统落实"环保五项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明文指出,除下放审批权外,环保部还将扩大核与辐射公众参与范围,建立公众调查追溯机制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穆治霖 《环境保护》2007,(20):56-57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正式向社会公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相似文献   

6.
贾峰 《世界环境》2005,(5):84-85
召开公众意见听证会,是尊重公众自由表达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收集公众建议和意见,改进政府决策,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形势严峻,一些地区因"邻避"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已干扰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影响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邻避"设施的建设与周边公众的生产生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加强"邻避"冲突化解,国际社会普遍将公众参与作为化解冲突的重要手段,将公众意见、利益诉求与政府公共事务相结合,增强"邻避"设施建设和推进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历由垃圾处理设施引发的"邻避"问题,经过探索实践,逐步明确  相似文献   

8.
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就如何做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工作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重视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公众的意见;保持中立性;调查问卷的数量;正确对待公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国家政治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存在着协商对象代表性不足等缺陷。改革开放38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不一甚至冲突,为"意见领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意见领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犹如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积极稳妥将"意见领袖"纳入协商民主对象范围,在体制和制度的框架内探索引导和规范"意见领袖"的策略,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意见领袖"的地位与影响,积极平等有效地和"意见领袖"开展对话;要加强"意见领袖"引导与约束,明确言论边界;要对"意见领袖"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给予积极引导;要改善政务信息发布平台,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要主动培养一批爱国爱党有责任担当的新"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0.
变电站及其线路建设因其跨度大,涉及众多的乡镇村或苏木的村民的利益,为使工程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听取不同层次人员的意见,尤其是听取线路经过的乡、镇政府(苏木)中公务员以及拆迁房、迁坟和占耕地村民的意见,是环评工作中极为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500 kV高新变--德岭变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的公众参与与实践为例,对公众参与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问卷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放调查问卷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过程中征求公众意见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项目建设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的载体和公众意见收集的凭证,统计结果用于EIA和SEA中,为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公众支持。本文作者通过对多年环评工作经验和实践总结,深入剖析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对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国人来说,绝不陌生。今年年初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新增了一个章节,即第五章"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其中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而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听证会制度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事件的形式之一,为公众提供了公开性的陈述意见的平台。笔者有幸参与了美国环保部门的一场听证会,得以一窥在环保事业发展更加成熟的大洋彼岸,公众如何参与到环境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加强建筑的环保验收,成为当代建筑领域非常关心的重要问题。而在建筑项目竣工环保项目监测中,不断吸收公众的合理意见,是提高验收标准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公众意见在建筑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验收监测中吸收公众意见存在的困难问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曼  耿秋萍 《环境保护》2014,(15):37-38
"环境保护"四字几乎人尽皆知,但是如何让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眼动"上升到"心动"继而转化为"行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环境宣教工作的重要任务。以此为中心,近几年我国诸多省市环保部门在宣传教育工作上都做出了努力与创新,并取得了不错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但是随着近期新《环境保护法》以及《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陆续出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环境宣教工作又该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5.
安东 《环境》2012,(Z2):10-11
文章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可操作性不足的几个方面,并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可操作性的意见,以及对如何做好公众参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并就公众参与原则的最终实现提出立法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公众参与的代表性、公众参与的内容、方法和公众意见的汇总,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介绍了公众认可度和认可等级以及公众参与的定量评价方法.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使单纯的污染型逐步走向生态型和社会型.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通过已经10年了,"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突出又醒目的法律条款,写入此法,给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赋予了法律权力.《环评法》还就公众参与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应以听证会、论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2006年,环保部又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详细规定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方法、规章制度. 十年一回眸,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已逐渐成为一个建设项目通过的必经程序.近十年,我国公众参与环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公众作用日益彰显.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为例,介绍了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方式、分析结果及意见的落实,证实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意见是公众环保意识的体现,亦是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和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不同行业实例,分析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提高环评公众参与的关注度,保障公众参与工作的公正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