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学生安柯利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本书的主旨,作者在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读《爱的教育》,就像是读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亲切。文中的人物和我们一样,看见朋友受欺负,会挺身而出;看到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会愤愤不平;听到感人的故事,也会毫无顾忌地大哭一场。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正>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创新作文》(3、4年级版)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如果你是学生,快把自己的优秀作文拿来晒晒吧!如果您是老师,我们渴望走进您的课堂,感受作文教学的魅力!如果您是写故事的自由写手,我们真诚期待您的精彩作品!稿件一经采用,即寄样刊和稿酬。自由写作类快乐新作文:生活中、学习中的快乐事、新鲜事、难忘事,题材、体裁均不限吹牛公司:根据本刊提供的话题,或自拟题目,发挥想象力,运用幽默感进行写作。故事一朵朵:童话故事、校园故事、成长故事、生活故事、科幻故事、侦探故事……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3.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例4的内容,研究的是采用什么对策才能战胜对手。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故事,并从中体会对策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翻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记者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一年级语文第一页是导学部分,《我爱学语文》取代了原来的《我爱上学》。此外,二年级上学期第二课,记者看到了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人选教材;年级的延伸阅读中,居然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一时之间,引得各方点赞。对于教材修订的过程,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曾放下狠话,"我就不信扭不过来,这些人的观念怎么就这么守  相似文献   

5.
本雅明在那篇流传甚广的《讲故事的人》中提到了很多因素,导致“讲故事”这一古老的手艺活的衰落:经验的贬值、信息大于报道、小说的勃兴、远行之人愈来愈少等等。杨照在《故事照亮未来》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本雅明的思想精髓:故事消失,其实是因为听故事的人不再好奇,也就是,不再对故事感到谦卑。  相似文献   

6.
母题研究法对壮族灰姑娘型故事研究进行文化分析提供新的视角。有学者把舜象故事作为"后母故事"纳入灰姑娘型故事研究的视野,与舜象故事相似的汉王祖王故事,自然也应纳入壮族灰姑娘型故事研究之中。壮族的《叶限》《达架的故事》和汉王祖王故事等内容组成壮族灰姑娘型故事的整体。壮族灰姑娘型故事是壮族的情感艺术和民族信仰的重要载体,它的形成,是民族选择、整合与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在1930年代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提出,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诏",体现了其治国路线的转变,正是依赖这一转变,使得已经动荡的西汉王朝得以保全。其后,中国学者唐长孺述及相关问题,亦持有同样看法。至1980年代中期,田余庆发表《论轮台诏》一文,更系统地论述说,汉武帝刘彻在其去世前两年,大幅度转变政治取向,由横征暴敛,穷兵黩武,转向所谓"守文",从而"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昭宣中兴’,使西汉统治得以再延续近百年之久"。这一重大论断,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产生了相当普遍的社会影响。其实上述论断不能成立:(1)见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所谓"轮台诏",只是一种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而不是从根本上转变汉廷的政治路线;(2)市村瓒次郎、唐长孺和田余庆诸人认为汉武帝晚年的治国路线出现了重大转变,主要依据的史料是《资治通鉴》,而《通鉴》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汉代基本史籍,而是出自南朝刘宋王俭著的小说《汉武故事》,完全不可信据;(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汉武故事》,是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4)进一步追溯,可以看到,王俭在《汉武故事》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是基于他对宋文帝刘义隆与太子刘劭之间政治斗争的感情倾向,有意而为。(5)《汉武故事》中的汉武帝形象,虽属艺术创作,但在西汉的历史上自有原型可寻。  相似文献   

8.
<正>时文在线教材出错,道歉不如召回邓海建郑州市一位老师发现人教版新版七年级语文书上有错误30多处,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到了法院。近日,记者获悉,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在其网站人教网发出《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承认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确存在6处错误。这并非我国教材第一次受到公众的质疑。尽管我国《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不说话的"朋友"》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九课。本课教学主题是爱护公用设施,形成公德意识。教材从学生生活中使用公用设施的经验入手,使学生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的互助关系,接着描述了公用设施缺乏时给人带来的烦恼,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破坏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事例很极端,但很有震撼力。最后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公用设施的保护情况,激励小公民们伸出双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  相似文献   

10.
<正>从教10多年来,听过的课近千节,每节课都让笔者有所思考,有所收获。但记忆中有两节课给印象最为深刻:一节是一年级的《小猫种鱼》,一节是四年级的《放弃射门》。这两节课同样出现"意外",但教者处理方法不一,效果各异。《小猫种鱼》的执教者基本功很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可是在最后一个教学生字的环节中,却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师:"谁能用‘种zhòng’组词呢?"生:(纷纷举手)"种田、种地、种小麦、种西瓜、种稻谷……"师":对!真棒!"这时一个男孩突然举  相似文献   

11.
火龙 《环境》1998,(11)
爱情是文艺作品中永恒题材之一。在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戏剧作品中,《杜十娘》与《茶花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直至最近的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等,都是把爱情放在贫与富、生与死的典型环境中演绎出催人泪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上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结合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内容,谈谈我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几个方法。一、小问题引动学生及时阅读学习了教材《苏州园林》一课,我就引导学生读主题丛书中的《观莲拙政园》,并给学生提出下次课堂要进行的抽查问题:1.园林这么美,为什么名曰"拙政园"?2.其中"远香堂"的名称是由哪句诗得来的?"留听阁"名称又是从哪句诗得来的?这样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教的两个班周二、周三的课堂时间就是读丛书,阅  相似文献   

13.
张凭风 《环境》2009,(8):78-79
关于食人树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南澳大利亚记事报》(South Australian Register)上,这篇文章一经发表,故事便不胫而走,立刻传播开来——“在马达加斯加岛,一个妇女被食人树包裹后,10天后就被人发现只剩一堆白骨……”  相似文献   

14.
<正>[教材分析]《写人要抓住特点》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的训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并且能够运用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具备了较好的写作基础。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次训练目标就能顺利完成。[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写作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要有所控制,因为和暴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多维解读一、对于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作为一部传奇色彩浓厚的英雄史诗般巨著,小说《水浒》从问世以来就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巨大,故事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已经深入国人心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主管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七年级的教学课时较紧张。用《细胞生活》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两课作为尝试,通过纸笔测试法、天河区学科质量监控系统来研究非线性教学的有效性,并解决为生物七年级教学"课时紧"的问题供实证依据。结果表明,非线整合是可行的,甚至可以提高教学实效。其效果在即时反馈并不明显,然后在中长期效果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苏科版七年级《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围绕"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从感性知识入手建构"生态系统"重要概念,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从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年级是学生认字的起始阶段,从拼音到认字再到写字,难度逐渐加大。教师可对课文进行解析,从而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课的课文,教师可从富有情趣的图片、动画入手,让学生在朗读、游戏中慢慢认识和理解生字,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有效解决认字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文学作品中均出现了许多与成仙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源于成仙的幸福与现实社会的不幸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也反映出两国人民远离世俗、变为仙人的美好愿望。文章从《日本灵异记》和《搜神记》两部作品的成仙故事出发,探讨两国成仙故事的异同点,研究产生这些异同点的时代背景和深层原因。结果表明,产生异同点的主要原因是两者都受到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但是产生的时期与文化的融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CCTV开始推出了《见证———发现之旅》节目,与此前搜索到的《探索时空》、《狂野周末》、《地球故事》、《传奇》、《神秘的地球》构成了观众喜爱的“组团”。据国内外资料综合调查分析,在众多反映人文、自然环境的节目中,最受人青睐的还是DISCOVERY———《探索》。同它动人心弦的镜头一起,还有一句极其煽情的广告词:DISCOVERY频道,今天你有了新发现?当然,如果要细数1989年开始在全球性国际发行的探索频道的身家,可能是一件乏味之极又非常繁琐的事情: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探索频道”,而是成了分支业务庞大的跨媒体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