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没有适度的警示、惩戒不利于人格的完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作为自然生命体,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作为有意识的单个人,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作为社会化的人,则是个性与社会文化规范的统一。既保留着人类本能欲望和需要的丰富性,又能能动、和谐地适应社会价值尺度和文化规范(伦理、道德、法规、法律等)的要求。教育义不容辞地担当着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使命。如果一个人的个性不能保持独立、完整,被强大的社会规范所湮没,那么他就将  相似文献   

2.
对空气污染英语新闻报道翻译的校正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对报道的译文进行校正,在翻译空气污染英语新闻报道的题目时,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并结合国外英语文化的风格,使报道的译文与报道的原文对等。遵循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四个原则。分析了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介绍了增词补译、减词省译和修辞差异处理三个意译的方式,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四个原则对英文和中文之间的差异进行处理。并对新闻报道内容中的句式和新词进行处理和校正,完成空气污染英语新闻报道翻译的校正。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文化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和谐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是一种能动、持续的教育正能量,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一、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一)学校文化制度建设要展现"特色"我校按照"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细化内容,便于操作)、"严"(严格执行,奖罚分明)的基本原则,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行为文化,达到管理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在教师方  相似文献   

4.
规避非理性需要,回归真实需要,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要求。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出发是准确把握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与本质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美好生活需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新时代民生诉求的目标。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美好生活需要遭到异化。资本的主导是产生纯粹物欲、追求灾难图景的根源,社会舆论招致大众享受"娱乐至死",而受西方价值观的浸染和封建思想渣滓的毒害,"个人主义"需要与"平均主义"需要并存。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应坚持人的生活必要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社会劳动作为人的第一需要,在发展中满足需要,在新的需要中促进发展,循序渐进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5):128-136
用典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目标在于挖掘和运用修辞资源,达到话语修辞的终极目标——"寻求认同"。政治话语中的用典,不仅是传情达意的点缀品,更是一种运用修辞力量达到政治交际目的的手段。当用典面对异文化语境的域外听众时,其背后的文化与修辞资源失灵,翻译在语言转换和意义传递的同时,必须担起政治修辞的责任,将用典所承载的修辞功能与交际目的成功再现。政治话语中用典应采取修辞性翻译策略,将用典修辞目标的再现作为翻译的首要任务,从情感、理性、人格和美学四个方面构建原语言的修辞目的。  相似文献   

6.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规划绿色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强调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形成社会、经济、自然效益和谐统一的人类理想居住地.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一致的: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坚持保护资源原则;资源再利用原则;资源再生原则;保护自然原则,提倡恢复和保护环境的自然状态;创造健康无毒的环境,强调减少直至最终结束污染.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全面减轻课业负担的大背景下,高效课堂是"提质"的出路。构建高效课堂要遵守如下原则:遵循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遵循"遵标守本"的原则;遵循目标导向的原则;采用多元统一的教法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善用激励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对翻译标准独到的见解以及精妙绝伦的翻译作品共同造就了林语堂的伟大。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三标准。林语堂的翻译有时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翻译的标准,而是改编、翻译和再创作的结合体。本文将以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为例,分析林语堂在翻译《论语》过程中是如何彰显自身的译者主体性的。译文与原文的"偏离"是与原著的背道而驰,还是对儒家思想更好的诠释?本文将从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结合林语堂翻译标准,对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出现的"偏离"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地域传统文化是经历千百年的历史选择而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些被相关部门收集整理,得以保存,有些却散落民间,濒临失传。开发与实施"地域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适合全体学生学习或参与的内容我们利用校本课程必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精深,体验家乡传统文化的广博,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文学改良思想的提出,刘半农提出增多诗体的诗学追求,对部分译诗又采取充分性翻译策略和运用白话语体,从而造成其诗歌翻译体式的杂合。这种"杂合"的译诗倾向表明了译者对诗歌语体与形式的探索,亦反映出了翻译规范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运用图瑞的翻译规范理论对刘半农"五四"前的诗歌翻译进行探讨,总的来说刘半农遵守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在翻译过程中套用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浅近文言的语体、可接受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