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定?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主渠道,通过推进校园读书活动,构建书香班级;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塑造书香家庭;专业引领,提供读书展示平台,培养阅读之星。多渠道并进,以读书为纽带,将学校、家庭、社区聚合成一艘"读书航母",让读书成为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奠定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
<正>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历史悠久,曾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先进集体"称号,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多年被评为省、市、区青少年读书先进单位。随着特色发展工作的推进,该校以"书香润心,开卷启志"为目标,在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基础上,探讨以少儿文学社为载体,开展团队式的"读-赏-创"系列少儿文学活动,把学生深度阅读与少儿文学  相似文献   

3.
<正>保定市风帆学校有着良好的阅读传统,结合学校已有的优秀的语文教师队伍,在"书香启智立德树人"新校训的指引下,确立学校建设书香校园三年整体规划,并申报省市关于"快乐作文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的课题,并为各年级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二十部经典电影。坚持为语文教师进行专题阅读写作培训,成立学校"童心文学社"等一系列关于阅读作文卓有成效的活动。以读促写,大赛交流,在"全国校园现场写作大赛""全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笔者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了解学生自身阅读情况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书香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进而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实现了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直至"我乐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因为阅读几乎包含了语文的所有知识与能力,而且经常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朱熹关于文章有"三熟"(读时熟,看时熟,玩味时熟)的论断,更加具体而深刻地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因此,阅读并非是单纯地为朗读而朗读,为浏览而默读;也不是阅读的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达到理解字  相似文献   

6.
"新语文主题阅读"就是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具有"一主两翼"课程体系,通过以藤串瓜、整体施教,实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达到简简单单学习语文,真正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008年北京奥运,刺激了各大城市阅读的热度:北京三大书店办奥运书展;上海举办了"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书展;深圳也举办了"将奥运进行到底"的主题书展.这个季节真是书香四溢.  相似文献   

8.
<正>广昌第二小学是江西省首轮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文明单位。学校位于广昌县城北路,占地80亩,建筑面积29000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设规模和功能配备居全省一流、全市小学第一。学校致力于内涵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让每个孩子在书香校园快乐成长",并将此作为新时期的办学理念,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着手创建"书香校园",打造三大课堂,探索家校合作教育模式,以浓浓书香润泽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培养健康、阳光、向上的书香少年。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健康人格、健康心理一直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尤其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面,近八年如一日,在初步摸索的"一三四"(一个家庭、三个坚持、四个建立)育人模式基础上,全面建立起"爱之伞"关爱留守儿童"六爱"系统工程(设立爱的基金;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环境不适应、生活贫困、交际困难和情感受挫等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随后从高校图书馆其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幽雅宁静的学习氛围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分析了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可采取"加强阅读疗法宣传"、"合理采购阅读疗法图书"、"设立休闲阅读驿站"和"培养高素质阅读疗法馆员"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处处留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点,进行教学预设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一、以读为本(一)学生学会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状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愿望。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  相似文献   

11.
<正>"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就是让优秀的家长志愿者——妈妈们走进校园,说故事,演故事。"故事妈妈"活动是深入推进幼儿阅读活动的一项新举措。"故事妈妈"讲故事活动向大家传递着书香、传递着书爱,一方面拉近了亲子间的关系,另一方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语文能力读为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广大教师就必须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去品味、去内化。以下  相似文献   

13.
<正>高安三小创办于1966年,坐落在锦河南岸。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05人,教职工60人,其中小学特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8人,小学一级教师30人,有90%以上的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有5人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宜春市名师2人,高安市名师5人。四十多年来,积极奋进的三小人秉承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活校"的办学思路,着力打造"书韵、绿色、创新"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特色一:用经典营造读书氛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走进校园,总能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高安三小将每年3月定为"学雷锋读书月",3月18日定为"读书节"。坚持以"博览群书,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从大处说,"一个多读书的人,其事业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从小处说,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一年级的新生,关于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期初,学校对一年级新生作了一次起点研究,作为语文教师,我最为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在42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会读单韵母的有38人,占总数的90.5%;  相似文献   

15.
"书香礼仪"校园活动是文化德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净化师生心灵,培养浓厚学风的有效措施。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此,安庆市舒巷小学以"文化德育"为目标,开展"书香礼仪"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语言教育的全阅读教育理念,促进早期亲子阅读,需要创设全息化的家庭物质环境,营造温暖的阅读精神氛围,灵活采用多元的阅读方式,拓宽阅读对象,从而使亲子阅读成为兼顾知识与兴趣、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悦读"。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各项训练活动为辅。  相似文献   

19.
<正>教过语文的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从古至今,学习语文离不开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说明了阅读非常重要。但是阅读教学到目前为止仍过于简单和枯燥。一篇有感情的课文,学生读过几遍就过去了,不注重里面蕴涵的情感。学生体会不到,读起文章没有感情,听起来很乏味。甚至有的学生到高年级读起课文还有唱读之势。根本没达到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是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幼儿从伴随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从爱阅读到会阅读,从而让幼儿学会自主阅读,是教师们应努力思考和追求的。因此,我园以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和宽松适宜的阅读大环境,引导幼儿与图画书进行积极的互动。这样就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拓展活动中引发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了自主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