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对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氯化物的超强吸收能力已被证实,意味其具有指示区域土壤持久性有机氯化物污染状况的潜能。本研究采用农田小区试验,考察了西葫芦不同组织器官(根、过渡茎、茎、叶和果实)在6个生长期对有机氯化物的累积吸收行为;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分析了种植土壤及西葫芦各组织器官中的21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18种多氯联苯(PCBs)。结果表明,西葫芦可将根吸收的OCPs和PCBs传递到过渡茎和茎。不同生长期采集的西葫芦根、过渡茎和茎中的OCPs和PCBs浓度基本稳定,无明显生物稀释效应,且此3个组织器官中OCPs和PCBs的分布模式与土壤中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用西葫芦根和茎中持久性有机氯化物的浓度指示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氯化物的污染水平,根和茎的采样时间可以不受西葫芦生长期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型芦竹对Cd、Hg、Pb、Cu的富集与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志萍  王趁义 《生态环境》2007,16(4):1092-1097
介绍了生态型芦竹(Arundo donax Linn)的生物特性,并对芦竹修复湿地重金属污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芦竹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特点,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下,有较好的耐受性。研究不同生态型芦竹对Cd、Hg、Pb、Cu的富集与分布,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的修复具有指导作用。采集了4个不同环境下的芦竹样本,对重金属富集量和在植物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芦竹对镉、铅、汞有较好吸收,地上部叶内富集量分别为57.40~33.22mg·kg-1,412.4~312.4mg·kg-1,21.5~11.8mg·kg-1,地上部茎内富集量分别为19.50~4.02mg·kg-1,83.1~43.6mg·kg-1,30.0~19.4mg·kg-1。芦竹对铜的富集能力较弱,地上部叶内和茎内富集量分别是12.4~2.8mg·kg-1,1.4~0.4mg·kg-1。铜和铅在植物器官中的分布为根>叶>茎,镉在植物器官中的分布为叶>根>茎,汞在植物中的分布为根>茎>叶。富集量还与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有关,一般是随着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加。镉、铅、铜在植物叶中的富集系数大于1,汞在植物茎中的富集系数大于1。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芦竹在污染或非污染环境中都能较好地富集镉、铅、汞,基于芦竹具有较大生物量特点,芦竹对湿地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研究芦竹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分布,旨在为湿地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津市冬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的各个部位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分析,评价了污灌区农田土壤-植被系统的污染状况,运用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表征了重金属元素在作物中迁移和积累的能力.结果表明,冬小麦田土壤质量属2级尚清洁标准,土壤中Cd污染最严重,Hg污染次之.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时期冬小麦不同部位的重金属含量整体呈现自下至上递减的趋势,即根>茎>叶>果实,而同一部位冬小麦的不同时期的重金属含量各有特点.从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上看,根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要大于茎、叶和果实;重金属由土壤向根迁移的过程中,迁移能力顺序为:Pb>Cd>Hg>Cr>As,Pb迁移能力最强.冬小麦果实中As,Cd,Cr,Hg,Pb和Se含量均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的限值,说明研究区域目前已经不宜再种植冬小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海南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肌肉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食用安全,利用GC-ECD、ICP-MS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了海南罗非鱼肌肉中14种有机氯化合物和7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中六氯苯、艾氏剂、α-硫丹、β-硫丹、狄氏剂、异狄氏剂、HCHs和DDTs含量范围分别为:nd-6.19 ng·g~(-1)、nd-2.70 ng·g~(-1)、nd-2.23 ng·g~(-1)、nd-4.86 ng·g~(-1)、nd-1.33 ng·g~(-1)、nd-1.20 ng·g~(-1)、0.29-20.06 ng·g~(-1)和nd-22.40 ng·g~(-1),残留量的大小(中间值)依次为:DDTs (2.45 ng·g~(-1))HCHs (2.10 ng·g~(-1))艾氏剂(0.86 ng·g~(-1))六氯苯(0.57 ng·g~(-1))β-硫丹(0.27 ng·g~(-1))α-硫丹(1.06 ng·g~(-1))狄氏剂(0.69 ng·g~(-1))异狄氏剂(0.54 ng·g~(-1)),海南东北部及琼中罗非鱼肌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较高。重金属Cr、Ni、Cu、As、Cd、Hg和Pb在鱼体肌肉中重金残留量大小依次为;CuAsCrPbNiCdHg,所有样品中测金属残留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安全值以内。我们选择罗非鱼作为主要的食用肉类,评价人体通过食用罗非鱼而产生的暴露风险。在该研究中,所有污染物的风险值均低于1,表明人体食用罗非鱼肉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潜在风险很低。  相似文献   

5.
降雨中有机氯农药土壤-水界面迁移过程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春艳  邰超  赵同谦  何晓琪 《环境化学》2012,31(12):1953-1959
以人工降雨实验模拟的方法,对有机氯农药在降雨过程中非点源污染的产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表层径流中有机氯农药的输出量高于土壤渗流液.土壤径流中有机氯农药浓度的输出呈现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影响着降雨过程中有机氯农药浓度的输出变化趋势.泥炭土径流中有机氯农药的输出量相对较高.有机氯农药残留总量沿土壤剖面的总体变化趋势为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其峰值出现在0—5 cm,反映了污染物的转移规律.泥炭土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最低.泥炭土、黄褐土和风沙土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第2次和第3次采样时间,但在30 d后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仍较高,表明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空气中有机氯农药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上的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 DFJ-1型五段分级采样装置,对呼和浩特市冬夏两季空气中不同粒径(分别为≥7.0μ m,7.0-3.3μm,3.3-2.0μm,2.0-1.1μm,≤1.1μm)颗粒物上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空气颗粒物分级样品中,均检出有机氯农药(HCH-666 和p,p'-DDE)残留量;空气颗粒物中HCH-666冬季均值为0.502ng·m -3,夏季为1.070ng·m-3,而p,p'-DDE在冬季为0.0 85ng·m-3,夏季为0.108ng·m-3;呼和浩特市空气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夏季均高于冬季,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规律为:冬季主要富集在细小颗粒 (≤1.1μm)上,在30.6%-70.5%之间,在夏季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分散吸附在五个不同粒径级上.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地区土壤中Cd、Cu、Pb、As、Cr、Hg6种重金属和六六六、DDT、甲胺磷、乐果4种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监测,并就其来源及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u、As、Hg等重金属对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Cu、Hg、As、Pb、Cr,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土壤有机氯农药仍有部分残留,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很低。  相似文献   

8.
昆明地区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昆明地区土壤中Cd、Cu、Pb、As、Cr、Hg6种重金属和六六六、DDT、甲胺磷、乐果4种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监测,并就其来源及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u、As、Hg等重金属对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Cu、Hg、As、Pb、Cr,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土壤有机氯农药仍有部分残留,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很低。  相似文献   

9.
五种重金属在小麦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研究Cd、Pb、As、Cu、Zn等5种重金属在小麦植株不同器官的分布特征,以郑州9023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S)分别测定了小麦植株不同器官的重金属质量分数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Cd的器官是根、叶及废弃物,较易富集Pd、As的器官是根、茎及废弃物,较易富集Zn、Cu的器官是根、茎和籽粒;在这5种重金属中,Zn在小麦茎和籽粒中的富集系数最高,Cd在地上部分其他器官的富集系数最高,而Pb在这些器官中富集系数均为最低,Cu和As则居中。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湖北省潜江市农村6类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情况,采样测定结果表明,在被检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普遍存在,但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MRL),以植物油残留量为最大;有机磷农药残留只在蔬菜中检出,检出率以根菜类为最大,叶菜类次之,果菜类和花菜类最小;菊酯类农药残留较少;杀菌剂多菌灵残留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
加速溶剂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加速溶剂提取技术萃取蔬菜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具有萃取速度快、溶剂用量少、选择性高等优点。用加速溶剂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其结果与国标法(GB/T5009,19-1996)和美国EPA法(3545)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速溶剂提取-气相色谱法能够对蔬菜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提取和测定达到很好的效果,蔬菜中12种有机氯农药在两种质量分数(25和100ng·g-1)的添加的回收率在80%和125%之间,高于国标法,而与美国EPA的方法相当。用此法对南京市郊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进行分析表明:南京市郊蔬菜中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在76%和100%之间,DDTs是蔬菜中的主要有机氯农药残留,其次为六六六,分别占残留总量的48.5%~74.6%和14.0%~27.9%。10种试验蔬菜体内DDT和六六六的残留量均不超标,但此类物质可在食物链中富集和放大,仍会对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2.
有机氯农药(OCPs)在环境中的强持留性以及人们在使用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使许多农业土壤中至今仍有大量残留.本文以多成分有机氯农药作为调查对象,在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端的广东省惠州市选择了51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其所含17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以期了解惠州地区农业土壤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现状,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环境化学》2011,30(2):569-570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高毒性、难分解、易残留的化合物,环境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土壤、水体、植物的农药污染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禁用有机氯农药,但许多农业土壤中仍有大量残留,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所以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对发展我国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莴苣及根际土壤样品,分析Cu、Zn、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表现为根>叶>茎,莴苣中重金属含量为Zn>Cu>Cd>Pb,富集系数为Cd≈Zn>Cu>Pb;不同采样区莴苣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与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用于描述Zn和Cd在土壤-莴苣系统中迁移的响应模型均为非线性方程,模型类型在2种元素之间以及莴苣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2种元素在不同部位中的响应均可用3次曲线方程来描述.莴苣对Cd、Zn的吸收除了受到元素自身性质的影响外,还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共存元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3种典型有机氯农药(%-六六六、p,p'-DDT和七氯)低浓度暴露对锦鲤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及其体内富集效应,将锦鲤幼鱼暴露于有机氯农药的6个浓度组中进行20 d慢性毒性试验,测量血清中游离钙和蛋白结合磷含量及体内各组织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暴露20 d后,锦鲤幼鱼血清中游离钙和蛋白结合磷含量均随暴露浓度增加而呈先增后减之势,产生了明显的雌激素效应。p,p'-DDT在鱼体各组织中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六六六和七氯;p,p'-DDT主要在鱼油中富集,其次为鱼肝、鱼鳃和鱼皮;%-六六六和七氯主要在鱼肝中富集,其次为鱼皮、鱼鳃和鱼油;3种有机氯农药在鱼肉中的富集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复合污染下Cu、Cr、Ni和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华  张学洪  梁延鹏  刘杰  黄海涛 《生态环境》2014,(12):1991-1995
掌握水稻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为科学认识水稻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不同处理量Cu、Cr、Ni、Cd复合污染下水稻的富集特征及其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水稻植株各部位中吸收富集系数的大小依次为:Cd〉Cu〉Ni〉Cr,根部重金属吸收富集系数是地上各部位的吸收富集系数的2~100倍。各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分布明显不同,成熟期水稻植株中Cu在水稻不同部位的质量分数为根〉茎≥叶〉米粒〉谷壳,Ni的分布规律为根〉叶〉茎〉米粒〉谷壳,Cr的分布规律为根〉叶〉谷壳≥茎〉米粒,Cd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米粒〉谷壳;且随着重金属处理量的增加,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重金属质量分数也呈上升趋势。成熟期米粒中Cu、Ni、Cr和Cd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4.50~6.19、1.86~4.63、0.72~0.76和0.08~0.39 mg·kg-1,与无公害食品标准(GB15199-94、GBT2762-2005)相比,米粒中Cu和Cr的质量分数均未超标,而Ni和Cd(Cd高剂量处理时)的质量分数均超标,存在食用安全风险。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质量分数随生育期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灌浆中期达到最大,而到成熟期又明显降低。不同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能力和分布规律均呈现明显差异,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明显不同但其质量分数变化呈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农村食品中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陈义珍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4):53-57,62
研究了湖北省潜江市农村6类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情况,采用测定结果表明,在被检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污染普遍存在,但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限量,以植物油残留量为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建立了水体和底泥中8种有机氯农药和5种除草剂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步测定分析方法.水样以甲醇作为基体改进剂,利用官能化聚苯乙烯/二乙烯苯(PEP)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底泥样品加乙腈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二氯甲烷反萃取,使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DB-5MS(30 m×0.25 mm×0.25μm)色谱柱对待测物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方法的线性相关性均大于0.999.空白水样在低、中、高等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1%—1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12.6%,检出限(LOD)0.12—2.0 ng·L~(-1).底泥样品在低、中、高等3个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3%—120%,RSD为4.1%—11.0%,检出限(LOD)0.011—0.20μg·kg~(-1).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且准确可靠,适合于水体和底泥中常见有机氯农药和除草剂类农药的检测.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东北地区养殖池塘及松花江的水体和底泥样品.结果表明,莠去津检出率最高(100%),水体中残留量在11.2—1671 ng·L~(-1)之间,底泥中残留量在0.35—21.8μg·kg~(-1)之间.有机氯β-六六六检出率80%,水体中残留量在ND—6.76 ng·L~(-1)之间,底泥中残留量在ND—4.74μg·kg~(-1)之间.底泥样品中滴滴涕农药的残留量未超过我国淡水养殖产地环境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研究在灭菌土壤中,不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处理对滇重楼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和药材中5种重金属(Cd、Hg、As、Cu、Pb)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组)相比,人工栽培条件下接种28种不同AM真菌,滇重楼根际土壤及其对应药材中5种重金属残留量差异显著,不同重金属在滇重楼生长不同时期含量变化的差异较大,具体影响效果不同.除Spe、Asc、Asp处理组果熟期的根际土壤Cd元素含量超标外,其余处理组根际土壤及其对应药材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同时,28种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5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滇重楼对Cd、Hg、As、Cu具有较强的生物积累作用,但均显著低于超富集植物的临界含量标准(1000 mg·kg~(-1)).对不同AM真菌处理组滇重楼栽培土壤重金属残留量进行风险评估及分级发现,土壤尚处于"无污染"状态,但有个别处理组的Cd已接近轻微污染.实验结果表明,人工接种AM真菌能保证滇重楼根茎重金属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为推动滇重楼绿色种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但在大田栽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AM真菌菌株与滇重楼进行共生栽培,应重视滇重楼自身特性对重金属吸收和累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仔细研究了一些有机氯农药及PCB的质谱图,找出了抗干扰能力强的特征离子,利用四极质谱计中的计算机控制MID技术。在GC/MS分析时采用“选择离子叠加分析法”准确测定了环境土样中的PCB残留量。本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前处理步骤,同时测定环境样品中互相干扰的PCB及有机氯农药,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