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 (INAA)技术 ,对比分析恐龙骨骼化石及其它脊椎动物 (乌龟、鱼和大量哺乳动物 )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组合 ,结果表明稀土、砷、钡、铀元素在恐龙骨骼化石中的含量远高于其它脊椎动物骨骼 ,而锌元素的含量情况却与之相反 ;同时进一步分析推测得出 :这种砷、钡元素含量的高异常和锌元素的低异常 ,极可能是导致四川盆地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50-254
江西赣州盆地晚白垩世茅店组和河口组发现大量恐龙动物化石,且化石分布集中,大多保存完整,尤其蛋化石成窝性较好,排列较规整,属原地埋藏。文章论述了该盆地内恐龙化石赋存的地层、岩性、化石保存形式及埋藏特征等,认为该盆地内恐龙动物群聚集或恐龙化石集中分布在晚白垩世早期茅店组和晚白垩世晚期河口组;茅店组—河口组,恐龙动物化石保存形式具有"单类型→多类型组合共存"和"不同类型恐龙蛋共生→蛋与骨共生"的规律,甚至出现含胚胎恐龙蛋、恐龙骨骼和龟鳖类化石集群埋藏,为进一步探讨盆地演化和恐龙生存环境提供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给出了阿拉伯地盾某些晚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脉型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新铅同位素资料。用Stacey Kramers(1975)的铅同位素演化模型计算的等时线模式年龄在720百万年和420百万年之间。该区的大多数块状硫化物矿床都是在680百万年前阿拉伯地盾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铅含量较高的脉型矿化发生在大约550百万年前的泛非事件中,在地盾广泛发生断  相似文献   

4.
粤北南雄盆地是中生代末世和新生代初世的陆相沉积盆地。上白垩统富含末代恐龙、恐龙蛋和恐龙脚印化石。下第三系古新统则出现哺乳动物先驱化石。对研究恐龙的绝灭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次调查了自贡恐龙化石及恐龙化石保护区内环境的放射性水平,结果发现,恐龙化石及其保护区内土壤、岩石的γ辐射剂量率,以及放射性核素^232Th、^40K的比活度,处于自贡市放射性本底值范围内,但恐龙化石中另两种放射性核素^238U、^226Ra的比活度,分别比同层岩石中的高26.6倍和29.2倍。  相似文献   

6.
1996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们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境内发掘出一具大型的较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初步确定为原鸭嘴龙类,体长约4.5米,时代早于晚白垩纪。“内乡恐龙”骨骼化石和蛋化石的发现可追溯到三十年代。当地农民在耕作时发现骨化石和蛋化石并分别称之为“龙骨”和“石胆”。中药称其有“镇惊解挛,清热凉血”的功效。七十年代初,南阳地质调查四队在进行地质矿产普查中亦发掘了“石胆”、“龙骨”,经专家鉴定为恐龙骨骼和蛋化石。随后县文物工作者陆续在该县的赤眉镇,夏馆镇,马山口镇和七里坪乡4乡镇22个行政村均发现了恐龙骨骼及  相似文献   

7.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就与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的祖先在渔猎活动中逐渐地认识了鸟类:在距今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迹中,就已发现有刻纹的鸟管装饰品;从洞内的化石  相似文献   

8.
贵州威宁麻窝山地区近五万年来土壤侵蚀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定量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速率对了解石漠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度石漠化贵州威宁麻窝山地区岩溶洼地堆积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钻探取样、土壤有机质14C测年方法、137Cs含量测定并结合历史文献,定量研究了麻窝山地区近5万年来的土壤侵蚀速率变化.结果表明,距今4.69~3.08万年(Bp)间的侵蚀模数与距今3.0...  相似文献   

9.
对加拿大地盾的斯莱夫(Slave)克拉通(最后的主要变形~2500百万年)和邱吉尔(Churcill)克拉通(最后的主要变形~1740百万年)西部的碰撞,这里用大体类似的平板凹入模型作了定性的解释。该模型成功地预测了该碰撞带一些大规模的变形特征。麦肯齐(Mckenzie)用一个硬骰子撞击软金属板近似地描述了非洲板块(阿拉伯  相似文献   

10.
一、地质时代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为了对未来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有所认识,需要了解它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的差别,需要了解现在的气候在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处在什么阶段。地球大约诞生于距今45~55亿年之前。在如此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气候一直是冷暖交替的。根据10亿年来尚可推测的古生物、古地质地理等资料,震旦纪以来,全球曾发生过3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约6亿年前);石炭—二迭纪大冰期(约2~3亿年前);第四纪大冰期(200万年前起直到今天)。大冰期之间为较温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08,(3):15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一位8岁小孩在英国约克郡北部海滩发现了一组距今约1.6亿年的恐龙脚印。  相似文献   

12.
说起“地质年代”,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侏罗纪恐龙”.也可能你知道现在我们人类处于1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但由于地质年代主要以化石记录来区分,动辄以百万年为单位,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同的“纪”或“世”仅仅区分着静态的过去.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位于广东小良的自然林、光裸地和森林恢复地3种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通过研究土壤137Cs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分布,分析137Cs与SOC的关系,尝试运用137Cs法研究典型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侵蚀与土壤碳动态.结果显示,自然林为研究区土壤137Cs的背景点,其0~40cm土壤中的137Cs平均活度值为(0.99±0.28)Bq/kg,137Cs背景值为(448.1±56.3)Bq/m2,0~40cm的SOC储量为5.93kg/m2.森林恢复地和光裸地土壤中没有检出137Cs,表明森林恢复地和光裸地发生了严重的土壤侵蚀.自然林土壤137Cs深度分布形态为非指数衰减形态,137Cs浓度峰值出现在次表层.自然林的各土层137Cs活度与SOC含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1).研究区137Cs含量的背景值很低.基于137Cs法计算研究区及相似地区的SOC侵蚀量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贵州茂兰峰丛森林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137)Cs示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择黔南峰丛洼地区的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坡格森林洼地典型小流域,进行了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1)坡格森林洼地底部的土壤剖面属于农耕地剖面。(2)受岩土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异质性的影响,137Cs初始沉降后的再分布不均匀,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为1.54。相同组成特征的地块内部样点137Cs面积活度变异系数变化为0.36~0.54,变异相对较小。但137Cs面积活度不能表征土壤侵蚀状况。(3)典型沉积剖面B-1的单一137Cs峰值浓度出现在14~16cm,高浓度137Cs均匀分布深度小于当地犁耕层厚度20cm,说明1963年以来坡格森林洼地的堆积速率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5.
从生物多样性论白鳍豚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白鳍豚是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的一种淡水豚,体淡蓝灰色,腹面白色,啄长、齿约130枚,以鱼类为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有“活化石”之称。其化石种类生存于距今2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于大熊猫的出现年代。如今,由于渔业误杀,船只螺旋浆击毙等人类活动威胁,在从  相似文献   

16.
<正>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改建的化石大厅不仅仅是一个恐龙骨头库,还展示地球气候在历代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如何推动生命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及在现代,人类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反过来又是如何改变气候的。斯科特·武英(Scott Wing)和布莱恩·胡贝尔(Brian Huber)分别是这家博物馆的古植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讲述地球气候变迁的故事,他们想利用图表绘制出过去5亿年左右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波  相似文献   

17.
林新华  傅喜群 《环境》2004,(3):14-15
中国小鲵是距今三亿多年前的古珍稀动物,它的历史早于恐龙,在生物学领域,它被称为活化石。中国小鲵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提起了,因为它在中国已处于灭绝的边缘,系世界级保护古珍稀动物。  相似文献   

18.
137Cs示踪技术在滦河源区栗钙土风蚀速率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集于滦河源区3个栗钙土剖面中的27个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含量、密度及质地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7Cs的比活度.结果表明,自然栗钙土以及被风蚀土壤剖面中137Cs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式分布,其最大渗透深度可达约30cm;利用137Cs示踪技术估算的研究区土壤风蚀速率在0.1842cm·a-1和0.2897cm·a-1之间;栗钙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137Cs的比活度差异显著,即细粒(粒径≤0.10mm的极细砂、粉粒和黏粒)中137Cs比活度大于细砂(0.10~0.25mm)中137Cs比活度大于粗粒(0.25~2.00mm的中砂、粗砂和极粗砂)中137Cs比活度.可见,运用137Cs示踪法可以定量估算区域土壤风蚀速率,但需综合考虑137s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地等因素,以使其结果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海水中137Cs的富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改进的磷钼酸铵(AMP)富集法吸附、富集海水中的137Cs,并采用γ谱仪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改进磷钼酸铵法最佳的实验条件为:量取20~100 L海水样品,调节pH 1.2~3.3,按每5 L水样50 mg、1 g的比例分别先后加入铯载体和40~60目的磷钼酸铵(AMP),通入30 L/min的气泡搅拌30 min,放置澄清4 h以上(一般放置时间不超过24 h)。用改进磷钼酸铵法取40 L海水样品进行实验时,铯的化学回收率93%~100%,放射性137Cs回收率94%~102%。γ能谱法测定海水中137Cs分析结果和β计数法进行比较,两者在t检验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证明γ能谱法测定大体积海水中137Cs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永凎 《环境》2008,(12)
长期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大灭绝,然而日前,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古生物教授乔治&#183;波尔纳却在新书《谁在咬恐龙?昆虫病菌和白垩纪之死》中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理论:虽然小行星撞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然而,恐龙事实上却是被带有病菌的吸血昆虫给灭绝的,也就是说是昆虫引发的瘟疫造成了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