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李某,在某有限公司任车间主任兼机修,白天跟班晚上睡在车间楼上,随叫随到。2003年12月某日晚10时左右,李某在本单位工作场所修理属于张某(与李某系同村人且同学关系,同时也是本单位总经理的表弟)所有的硫化机时因电热管爆炸受伤。伤后李某经他人调解与张某达成赔偿协议,由张某一次性赔偿给李某事故补偿费5万元。2004年4月,李某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后查明,  相似文献   

2.
案例:2004年1月2日17时10分,某机电公司一车间甲班职工李某下班后骑自行车往回家。17时20分左右,李某在经过道路施工改造路段时,由于骑车较快,再加上施工路段未设安全护栏,也无警示标志,李某没注意,结果将车骑进施工留下的凹坑内被摔伤,经送医院诊断为右胫骨、腓骨骨折。事后,李某向单位领导提出办理工伤认定的要求,但单位领导未予认可。请问,李某这种受伤的情形能认定为工伤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张某、李某等6人,原在某码头上各自从事物资装卸运输工作。1991年起,某公司轧花厂(以下称某单位)为了便于本单位货物的装卸,在零散的装卸工中指定具有初中文化的李某做牵头人,并相对固定了张某等5人承揽该单位的物资装卸运输工作。报酬以装卸运输物资的种类和件数或吨位,及单位规定的单价分阶段结算,支付方法是采用由李某到地税部门以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安全》2006,(8):95-95
2004年5月10日上午10时,某自动化工程公司施工项目一部职工李某(男、45岁)在班长的安排下,与同班张某、王某三人一起在承接的某钢铁公司制氧项目工地进行仪器仪表的现场配置作业。工作中李某突感胸闷难恶.面色苍白.经单位领导及同事送往医院.因抢救无效.于5月12日凌晨6时死亡,经诊断:李某为心肌梗死。 事后.李某的妻子认为:李某早上去上班还好好的,上班2个多小时就通知家属李某病危,李某的死是过劳所致.立该与工作有关.要求办理工伤待遇。但单位领导认为:李某在施工工地并没有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时并没有受到人身伤害,死因是李某患有心脏病,且死亡地点在医院,没有答立李妻办理的工伤待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2006年1月17日,李某应聘到无锡某劳务派遣公司,该公司一直将李某派遣到甲单位,从事操作工工作。劳务派遣公司与李某签订的最后一期劳动合同于2012年4月30日止,其与甲单位订立的派遣协议也于2012年4月30日止。2011年3月1日,甲单位以李某连续旷工3天,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将其退回劳务派遣公司。3月3日,劳务派遣公司以李某严重违反用工单位规章制度为由单方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 李某,女,2011年2月入职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从事为客户办理车辆上牌、保险等业务,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10月,单位口头辞退了李某,双方遂产生纠纷。2013年3月,李某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两倍的工资、赔偿金等。庭审中,单位提出因李某侵占了公司钱款,单位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出具了公安机关的《立案决定书》,立案案由为李某涉嫌职务侵占,立案时间是2011年11月5日。据此,单位提出根据"先刑后民"的原则,本案应该中止审理。  相似文献   

7.
杨维松 《劳动保护》2002,(11):56-56
编辑同志:两年前枣庄市一企业职工李某在工作期间因工致残,后李某所在单位给其报销了医疗费,出院后一直在家休养,近日经评定为5级伤残。因赔付与单位达不成一致意见,李某想依法索赔,但有人告诉他已超过了时效。请问,工伤致残是怎样确定时效的?张忠张忠同志:《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8.
更名公告     
施倚 《劳动保护》2007,(12):108-108
编辑同志:王某是我单位食堂负责人。2007年10月9日,王某安排食堂职工李莱加班,引起李某不满。10日上午,王某在食堂做豆腐脑,由于对操作过程不太熟悉,便请车间工人韩某在旁指导。李某看到,便上前质问王某为何带外人进入食堂,二人发生争吵,李某殴打王某致伤。请问:王某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李某,女,于2010年7月与某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派遣至某外资公司,月工资6000元。同日,李某被派遣至该外资公司。2011年8月,李某告知该外资公司自己怀孕并要求减轻工作量。2011年9月,该外资公司将李某退回到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公司随即按最低工资支付李某月工资。李某认为,女职工劳动保护明确三期内不得降低工资待遇,且该外资公司将其退回不符合法律规定,故提出仲裁申请,要求按6000元支付月工资。  相似文献   

10.
正李某系某矿山设备制造公司技术安装工。2016年12月22日,他受单位指派,与同事关某前往外地一客户单位安装设备。因设备型号不符,二人入住当地一家宾馆,等单位送来零件后再安装。第二天早6时,关某发现李某突然出现呼吸异常,便拨打120急救,将李某送往附近医院救治,后李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抢救病历记载为:"死因不明。"后经宾馆报案,当地公安分局调查后出具证明,李某死亡原因排除暴  相似文献   

11.
施倚 《劳动保护》2008,(1):118-118
编辑同志: 我们是一家化工企业。今年6月4日,我厂职工李某乘坐公交车来单位上班。由于站立不稳,李某突然跌倒受伤,当时公交车在正常行驶中。现李某申请工伤认定。请问:李某的情况能否认定为工伤? 江苏南通吴跃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08,(7):92-93
编辑同志:我们村有一个李某,62岁,长期在家务农,后来在当地一家企业从事门卫工作。某日夜里有小偷进来偷窃单位财物,李某发现并阻拦,小偷将李某打倒后逃跑,李某因此而受伤。因为李某的年龄是62岁,有人认为李某已过退休年龄,而过了退休年龄的不能认定为工伤。请问这样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3.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2):48-49
问:李某等人于1994年前被某烟草公司招用,在公司车队从事驾驶员工作,双方曾签订过1994年至1995年的《临时用工劳动合同》,当时的合同为1年1签,合同到期后未再续签,但李某等人仍一直在该烟草公司工作。2002年底,烟草公司通知李某等人在1份《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上签字,说是由某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办理劳动用工档案,该《合同》签订后未交给李某等人即被单位收回(李某等人不清楚合同的具体内容)。某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又与某烟草公司签订了1份《劳务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 李某系某公司职工,2008年2月入职,签有5年期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公司一直未为李某办理缴纳社会保险,经多次提出缴纳社会保险未果后,李某遂于2009年10月自行从公司离职。离职后公司将李某记为旷工,并多次电话、信件催促其回单位上班,李某均拒绝。2009年11月,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李某系甲集团公司职工。2005年,甲集团公司安排李某到其下属企业乙机械公司(法人单位)工作,李某的劳动关系仍保留在甲集团公司。2008年1月,乙机械公司被法院宣布破产,因甲集团未为李某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李某一直未上班。两个月后的5月22日,甲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对李某等20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处理决定》(下称《处理决定》),理由是李某自“2008年1月起旷工至今,连续旷工55天”。  相似文献   

16.
施倚 《劳动保护》2014,(5):118-118
<正>主持人:我单位除名职工李某,现年69岁,1974年11月14日在劳动中受伤,1985年6月13日转为正式职工,1988年6月30日因旷工被单位除名。2004年11月,李某找到单位,要求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2006年12月15日经统筹地区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十级伤残。  相似文献   

17.
案由2004年5月10日上午10时,某自动化工程公司施工项目一部职工李某(男、45岁)在班长的安排下,与同班张某、王某三人一起在承接的某钢铁公司制氧项目工地进行仪器仪表的现场配置作业。工作中李某突感胸闷难忍,面色苍白,经单位领导及同事送往医院,因抢救无效,于5月12日凌晨6时死亡,经诊断:李某为心肌梗死。事后,李某的妻子认为:李某早上去上班还好好的,上班2个多小时就通知家属李某病危,李某的死是过劳所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单位有一员工,在中午到我单位餐厅就餐的厂区路上,被在我单位内施工的外来施工队翻斗车压伤右脚。据调查分析,翻斗车驾驶员属无证违章操作,且翻斗车乘载除驾驶员外还有5名民工,施工队应负事故的完全责任。请问:1. 按原劳动部[1996]266号文,工伤范围及认定第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你好!我单位员工李某下班驾驶摩托车回女朋友住处,途中遇小轿车时失控,与路边的电线杆相撞,李某当场死亡。交警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不能确认小轿车与摩托车在事故时是否接触,根据法院民事调解书及情况说明等证据,双方达成同等责任一致意见。请问李某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20.
《安全与健康》2010,(6):49-50
问:我因与李某发生纠纷互相殴打,李某扬言要取我性命,并拔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了我一刀,我慌不择路。穿过公路向对面逃跑,李某在后面紧追。我跑过道路中心线时,被魏某驾驶的小轿车撞倒。经鉴定,我被李某捅成轻微伤、被魏撞成重伤。警方认定,我负本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魏某不负事故责任,没有认定李某为本次交通事故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