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酸对根际土壤中铅形态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瑛  张桂银  李洪军  魏静 《生态环境》2004,13(2):164-166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和连续浸提方法研究外源柠檬酸、EDTA对根际土壤中Pb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能明显活化根际土壤中的Pb,高浓度(3mmol/L)比低浓度(0.5mmol/L)的柠檬酸对Pb的活化能力强;EDTA在低浓度(0.5mmol/L)时对Pb的活化能力就很强。柠檬酸、EDTA能增强土壤Pb的毒性,提高小麦根部对Pb的吸收,并促进Pb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2.
硅和磷配合施入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应星  李军 《生态环境》2010,19(2):340-343
为了研究两种改良剂配合施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以棕壤为供试土壤,以玉米(OryzasativaL.)作为供试作物,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硅和磷配合施入对镉污染土壤中玉米生物量以及玉米茎叶中镉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磷施入都能增加镉污染条件下玉米的生物量,其中磷的增产作用大于硅;硅、磷施入都能降低镉污染条件下玉米茎叶中的镉含量,硅降低玉米茎叶中镉含量的效应大于磷;硅、磷配合施入降低玉米茎叶中镉含量的效果大于上述两种改良剂单独施入。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当硅为6.60g·kg-1,磷施入量范围在2.29~2.39g·kg-1时,玉米茎叶中镉含量为最低。因此可以由硅磷配合施入改良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通过根际袋法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印度芥菜对石灰性土壤中难溶态Cd、Pb的吸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印度芥菜能吸收石灰性土壤中的难溶态Cd、Pb并对其有较高的忍耐性。印度芥菜吸收的Cd 70%以上累积在地上部而吸收的Pb 83%以上累积在根系;印度芥菜根际土壤中的DTPA提取态Cd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DTPA提取的Pb含量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印度芥菜对土壤Cd的净化率为0.83%~1.25%,对土壤Pb的净化率则只有0.04%~0.07%。  相似文献   

4.
喷施叶面阻控剂和施用土壤调理剂是目前污染稻田治理的主要措施,针对不同污染类型、污染程度稻田研发效果较好的叶面阻控剂及土壤调理剂是研究重点。文章通过2019年的田间试验研究无机硅叶面肥及土壤调理剂对中重度铅镉复合污染稻田水稻铅镉阻控效果。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喷施无机硅叶面肥处理(L-Si)、常规施肥+施用无机硅土壤调理剂处理(S-Si)。结果表明:L-Si处理土壤中铅质量分数较对照(116.00±4.35)mg·kg-1高18.97%;S-Si处理较对照(5.51±0.06)能够显著提高稻田土壤pH值0.73,土壤中铅和镉分别较对照(116.00±4.35)、(1.89±0.03)mg·kg-1高12.07%和14.81%。L-Si处理下铅在根、叶片、稻米中富集较对照分别减少11.69%、12.40%和38.46%;镉在叶片、稻壳、稻米中较对照显著减少了18.10%、5.84%和40.84%。而S-Si处理中铅在根、茎、叶、稻壳、稻米中富集量较对照显著减少11.69%、36.93%、15.16%、23.47%和51.28%;镉在根、茎、叶、稻壳、稻米中富集量显著降低12.93%、42.28%、61.75%、59.85%和49.21%。L-Si及S-Si处理水稻产量较对照(7052.27±95.07)kg·hm^-2分别提高3.24%和4.09%。综上所述,无机硅经叶面吸收后,在减少叶片中铅富集的同时减少了根系对土壤铅的吸收,将经根系吸收的铅富集于茎和稻壳中;而在减少叶片中镉富集的同时并未减少根系对镉吸收,将经根系吸收的镉富集于根和茎中。无机硅土壤调理剂在将土壤中铅和镉固定于土壤中的同时阻隔了水稻根系对铅和镉下吸收,因此水稻根、茎、叶、稻壳、稻米中铅和镉的含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进行温室盆栽试验,观测Cd、Zn、Pb复合污染条件下,硅(Si)对黑麦草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d使黑麦草根系发育受阻导致生物量下降,中等水平的Zn和Pb有利于黑麦草生物量的积累;Cd、Zn、Pb复合污染造成黑麦草叶绿体结构的破坏,使叶绿素含量减少;低水平的Cd、Zn、Pb复合污染对黑麦草CAT和POD活性起到激发作用,但随着添加水平提高,两种酶活性受到抑制.Si可以促进黑麦草根系生物量的增加,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保证地上部分的养分供给,使叶片生物量增加;硅化细胞的形成有利于黑麦草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Si也使叶绿素含量增加;Si对CAT和POD有显著激活作用,从而减轻重金属复合污染对黑麦草产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蓝藻细胞内部营养状态磷份额模型和水体磷浓度对蓝藻聚集体垂直迁移影响模型,模拟计算了水体中不同磷浓度对蓝藻聚集体垂直迁移速度及迁移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细胞内磷份额与水体中的磷浓度密切相关.当水体磷浓度为0.075 mg·L-1时,水华暴发压力不大;当水体中磷浓度达到0.090 mg·L-1时,最大迁移距离已...  相似文献   

7.
烟区烟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尚缺乏系统研究。对南阳烟区6种土壤包括黄褐土和黄棕壤等共13个取样点的烟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分析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之间没有对应相关关系。根际土壤真菌数与解钾菌数、硝化细菌数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数与细菌芽孢数极显著正相关,氨化细菌数与放线菌数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容重和空隙度显著相关的仅有根际真菌数(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的分别有根际荧光假单胞菌、纤维素分解菌(正相关)以及根际解磷菌和非根际真菌(负相关)。土壤全C与根际细菌总数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非根际纤维素分解菌显著正相关。速效P与非根际放线菌数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与根际细菌总数极显著负相关。非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则分别与非根际放线菌和解钾菌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与根际真菌、解磷菌显著正相关,非根际脲酶活性则与非根际纤维分解菌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非根际细菌总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陈小琴  康欧  周健民  王火焰 《生态环境》2014,(12):1915-1923
以湖北潜江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所施磷肥在水稻土肥际微域迁移转化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土柱培养法,将磷酸二氢铵单施或与草酸配施后置于5℃、20℃和35℃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培养60 d或120 d后,对水稻土肥际微域内水溶性磷、有效磷及酸溶性磷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磷在水稻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距离均较短,单施磷酸二氢铵在5℃和20℃下肥际微域中不同形态磷迁移距离相近,均为50 mm左右,培养时间延长对迁移距离无显著影响,但在这两种培养温度下配施草酸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磷的迁移距离有所增加。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35℃时,配施草酸与否磷的迁移距离均比中低温条件下迁移距离减小,仅为42.5 mm左右。肥际微域中水溶性磷、有效磷和酸溶性磷含量均随着距施肥点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和累积量逐渐减少,但酸溶性磷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同一温度下,随培养时间延长,各形态磷含量和累积量也逐渐减少。不同温度下配施草酸均能增加肥际微域内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累积量。但是随着温度升高,配施草酸与否施磷后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和累积量均有显著下降,表明温度升高施入土壤的磷的有效性下降,配施草酸对于减缓升温对磷的固定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同一温度下配施草酸可以增加肥际微域水溶性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和累积量。肥际微域可以作为研究磷肥施入土壤后迁移转化及有效性变化的窗口,但是肥际微域中磷的变化对土体磷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小区或大田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冻融作用对土壤磷素迁移转化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素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丰缺变化制约着植物的生长状况,寒冷地区土壤的结构与理化性质常年受到冻结和融化的周期性影响,而冻融作用又强烈的影响着土壤磷的迁移转化途径,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是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之一。系统的归纳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壤吸附作用、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生物对磷素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报道,主要研究结论认为:(1)冻融循环导致土壤颗粒粒径变小以及铁铝化合物形态改变,进而影响了磷在冻融土壤上的吸附行为;(2)土壤水在冻融作用下的固液相转换改变了土壤浸提液中磷的含量,而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磷在土壤中的汇聚和释放存在密切关系;(3)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体内的磷在冻融过程中成为土壤中有机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众多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制约因素在冻融作用驱动下对土壤磷的影响效果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冻融过程中土壤成分、水分含量、冻融时间、循环次数、植被类型和微生物状况等条件共同影响着磷的迁移转化行为,众多相互关联的因子产生的综合效应导致磷在冻融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各异。总结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冻融作用对土壤磷的影响应在土壤景观尺度、研究方法和手段、预防和治理措施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盆栽试验表明,螯合剂种类、浓度、施用时间等对莴笋产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57.72%、16、06%、26.22%,对汞在莴笋中的积累影响程度分别为49.15%、2.47%、48.38%。在莴笋移栽时,施用0.10 mol/L的DTPA,既可削减蔬菜中汞含量,又可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模拟试验表明,不同螯合剂只是对淋洗速度产生影响,而对滤液汞、土壤残留汞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Cd、Pb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瑛  张桂银  李洁  魏静 《生态环境》2005,14(2):208-210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以及平衡法研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对镉、铅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镉、铅起始浓度分别为Cd 0-0.6mmol/L和Pb0~1mmol/L条件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镉、铅吸附量差别不大,随镉、铅浓度的提高,根际土壤镉、铅吸附量均比相应的非根际土壤的高。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镉、铅解吸量随镉、铅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铅解吸率(0.7%以下)明显比镉的(5%-10%)低,根际土壤镉解吸量比非根际土壤的低。  相似文献   

12.
根际土壤中Cd、Pb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根袋盆栽试验和连续形态分析方法研究根际土壤中Cd、Pb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效应。结果表明,(1)在低Cd质量分数(≤1mg/kg)污染条件下,根际土壤中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在较高cd质量分数(≥5mg/kg)污染条件下,cd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即根际土壤中Cd由残渣态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Cd活性增强。(2)Pb在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交换态质量分数很低,并随Pb污染水平的提高,其主要存在形态未改变。(3)土壤中Cd、Pb总质量分数及各形态质量分数(残渣态除外)与小麦根、茎叶中Cd、Pb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性,而与鲜质量呈负相关性;当w(Cd)添加量≥5mg/kg时,小麦鲜质量明显下降;当w(Pb)≥500mg/kg时,小麦鲜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植物氮磷钾利用能力,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添加硅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茎叶和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35%和80%时添加硅对紫花苜蓿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而土壤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50%和65%时则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生物量(P<0.05);添加硅对紫花苜蓿茎叶内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茎叶内钾和磷含量(P<0.05);添加硅对土壤全氮、速效氮、全钾和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说明添加硅能够显著增加紫花苜蓿茎叶内磷和钾的积累量,刺激土壤速效磷释放,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4.
Cd-Pb复合污染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在土壤 -水稻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及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Cd、Pb复合污染使水稻株高比对照的下降了 5~ 7cm ,水稻减产 2 0 % ,2元素交互作用特别是 5元素复合作用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不同处理中重金属在水稻籽实的分配比例依次为 5元素 >2元素 >单元素 ;Cd -Pb 2元素交互作用时 ,Pb元素的存在促进了水稻对Cd元素的吸收 ,而Cd元素却抑制了水稻对Pb元素的吸收 ;Cd比Pb元素易向地上部迁移 ,Pb元素大部分积累于水稻根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磷初始浓度对紫萍生长及磷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初始ρ(磷)为3.0 mg.L-1时,紫萍相对生长率最高,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当初始ρ(磷)为0.3~3.0 mg.L-1时,紫萍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在70%以上。紫萍累积吸磷量和磷吸收能力均随磷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初始ρ(磷)为45.0 mg.L-1时,紫萍累积吸磷量和单位鲜质量紫萍吸磷量均明显下降。当初始ρ(磷)≤1.5 mg.L-1时,紫萍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但随着低磷胁迫时间的延长,低磷条件和高磷条件间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16.
A solution cultur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i can alleviate Sb toxicity in rice. The design involved a rice mutant with low Si accumulation and wild-type rice with normal Si accumulation. The effects of Si on rice Sb stres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 were investigated. 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hoot biomass in both wild-type and mutant rice, whereas Si increased the biomass only in the wild-type rice. No biomass change was detected in both rice type when 10 or 30 μ mol·L?1Sb was added to the solution. Compared with the no P control, in both rice types, the application of 0.7 mmol·L?1 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 content, whereas Si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P and Sb. In different P and Sb treatments, 1.0 mmol·L?1 Si led to 6.9–58.2% and 21.4–62.5% decreased Sb content in the shoots of wild-type and mutant rice, respectively. Si addition also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Sb between the shoots and seeds of both rice typ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Si in rice can promote growth, reduce Sb accumulation and decrease Sb movement to shoot and seeds, which may lead to Sb pollution control under rice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农田流失养分的循环利用,2009、2010年以粳稻品种运2645为供试材料,设计农田施用水葫芦(将晒干水葫芦按4 500 kg hm-2农田施用)、不施用水葫芦处理和施氮(N)量为120 kg hm-2(LN)、240 kg hm-2(NN)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磷(P)素含量、吸收、分配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施用水葫芦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含P率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P素吸收量显著提高;2)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P素在茎鞘、叶片和穗中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影响;3)农田施用水葫芦后,除够苗期外,水稻不同生育时期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极显著降低,P素籽粒效率显著降低,但P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4)农田施用水葫芦后,水稻产量显著提高;5)增施N肥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P素含量和吸收量多得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P素籽粒生产效率多明显下降;6)水葫芦×N处理对稻株P素吸收利用多无显著互作效应;农田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植株含P率、P素吸收量显著提高,使P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P素籽粒生产效率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土壤-植物根际磷素养分状况及利用机理,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使土壤中潜在的难溶性磷库活化,提高磷肥利用率,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根际土壤中根际微生物、根际pH值、根系分泌物、菌根、根际土壤磷酸酶等各种因素对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几种改性磷肥肥效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与过磷酸钙生产类似的亚艺条件下,在磷矿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研制出3种改性磷肥。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改性磷肥有效磷中,水溶性磷比例下降。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等质量施肥条件下,3种改性磷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产,且植株吸磷量和磷含量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常熟生态站长期施肥条件下的水稻土进行了磷素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全磷(T-P)含量为926~934mgkg-1,只有对照(CK)比本底值下降0.49%,其它施肥处理的T-P含量都比本底值增加14.24%~28.0%,增幅最大的是半数秸秆 磷肥(1/2OM NPK)处理(28.0%),增幅最小的是NPK(氮磷钾)处理(14.24%).增幅最大的1/2OM NPK处理的T-P含量比CK增加28.0%,年平均增加2.9%;增幅最小的NPK处理的T-P含量比CK增加14.8%,年平均增加1.5%.有机磷(Po)占全磷(T-P)的比值小于无机磷(Pi)占全磷的比值,即:Po/T-P(15%~23%)O-P(143~101)>Fe-P(103~54)>Al-P(65~29)>Ca8-P(45~18)>Ca2-P(22~3);1/2OM NPK处理能增加水稻田土壤中的Al-P和Fe-P含量,而施用NPK肥有利于水稻对Al-P和Fe-P的吸收,因为NPK处理的土壤中Al-P和Fe-P含量只比CK大而比其它处理低;施磷肥会增加水稻土中O-P的含量.图3表3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