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有效地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以及更好地进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建立底线思维.中央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文献和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生态红线的类型和划定的思考,结合生态红线落地问题,对宁夏生态红线划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全国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重要抓手之一,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落实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框架日渐清晰和明确,但由于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范围广、面积大,目前对这些区域的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的基础和条件,认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制度可依托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借梯上楼",不断优化转移支付系数,扩大对生态保护红线涉及县域的补偿,同时还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域之间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园区合作式补偿、社会保障式补偿、市场补偿等非资金形式的横向生态补偿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红线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水资源红线的上位概念。狭义的生态保护红线是水资源红线的平行概念。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是指不同时点上用水总量的最高限值;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是指不同时点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最高限值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最低限值;水功能区纳污红线是指不同时点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最低限值。  相似文献   

4.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深化生态保护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是对人民群众优良生态产品需求的切实响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需要从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出台管控政策措施,统筹国土空间整体开发和保护管制,加强监测执法和生态补偿力度,在财政投资、产业发展、土地安排、人口转移等方面统筹安排;加大生态保护红线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同时持续开展宣传教育,让生态保护红线成为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并采取决策、生活消费的基本思维,形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政策合力,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3,(16):2
环境监管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执法、指导等活动的集合,是政府环境管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守住生态红线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为不断加强、深化和创新环境监管工作作出不懈努力。伴随着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  相似文献   

6.
生态红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是个综合管理体系,可以由空间红线、面积红线和管理红线三条红线共同构成,这三条红线反映出生态系统从格局到结构再到功能保护的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7.
运用3S技术,基于2000、2010年遥感、气象数据和统计数据等,通过模型评估及处理,确定了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及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淄博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132.26km~2,占全市面积的18.98%,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2000~2010年,生态保护红线内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林地为主,其面积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52.91%(2000年)、54.65%(2010年),林地、湿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农田、草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10年间,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资产价值减少2313.18万元,减少率为3.60%,表明该区生态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服务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以强制性手段实施严格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本文基于生态保护红线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提出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概念、特征及结构组成,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态红线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虽然已成为国家政策,但尚未进入法律层面成为法律制度。为了保证生态红线的合理划定、维护,需要建立健全生态红线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在建立生态红线法律保障制度中,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兼顾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管控结合分级保护原则,同时构筑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生态红线的差异化管控制度、生态红线的监测与监察制度、生态红线的统一监管制度、生态红线的越线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维护的公众参与制度等,并通过生态补偿和改革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来保障制度的执行和遵守。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湖北与其他3省被环保部首先纳入生态红线划定试点范围。面对这样一次机遇与挑战,湖北省在原有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探索生态红线的划设。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据此规定,江苏省划定了15类共779块生态红线区域,并对生态红线区域实施两级管控区分级管理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资源县的生态环境特征,依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目标,从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方面建立了资源县生态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研究确定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运用GIS叠加分析、空问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划定资源县Ⅰ和Ⅱ类生态保护红线,从而明确了区域内生态保护的重点与方向,对资源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其它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落地 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创新的重要任务。在总结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揭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据此提出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生态保护红线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历程,结合官方最新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基于生态安全问题视角构建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技术方案.其要点包括:相关重要概念的界定须强调人类活动干扰的负面效应,以增强采用制度约束人类行为的合理性;重视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背景的地域差异性,并采用多尺度研究手段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以辨识、诊断生态安全问题类型、性质、特征为前提确立区域生态保护红线防范对象、管控目标,进而划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类型、划定其空间位置与范围;并在总结区域防控生态安全问题历史经验与教训、广泛吸纳社会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危害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科学可行、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特有的概念,是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实践,根据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生态红线概念。2012年,环保部开始探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理论、方法,各地也开展了相关试点,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已开展了这项工作。在此期间,有关红线的不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山东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文中介绍了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背景、组织形式、划定原则、划定范围和方法以及划定结果,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之后的管理策略,总结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经验,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构建建议,为其他省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写入《环境保护法》,标志着中国将以强制性法律手段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建设。本文介绍了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划定类型和方法,分析了划定实际推动过程中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红线体系的思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从已有法定保护区域入手,将现有法定空间管控范围进行梳理和归纳,以维护云南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按分区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定,完成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再将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县市开展"多规合一"工作阶段落地。同时,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制度创新,应建立一套综合管理体系,以划定范围为管控基础,建立红线区切实可行管控办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渠道和补偿机制。通过生态红线政绩考核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终推动国土空间管控体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提出基于情景分析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通过权衡不同部门、当地群众意见及实地调研结果,设置不同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景,将各方可接受的方案作为最终权衡方案。此方案既体现出生态保护,也为当地未来的发展预留出空间。本研究的划定方法能有效指导当地的"多规合一"和生态管治,为权衡妥协过程的技术方法提供支撑,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保障和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需要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开发性、建设性人类活动开展有效监管。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是生态环境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主要技术支撑平台。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现状、主动发现监管业务流程,梳理了当前在数据源、解译技术、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出通过深挖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资源潜力,提升监测的精度和周期;提升机器学习算法对先验知识的使用能力,提高疑似生态破坏类型监测能力;扩大互联互通的数据源和接入能力,完善会商研判的数据资源的智慧监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董前程 《环境保护》2023,(Z1):75-76
<正>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而且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资源约束仍然偏紧,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环境短板亟待补上,农业面源污染还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关口。生态系统退化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