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志强 《环境》2022,(7):38-40
<正>近年来,云浮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总书记“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谆谆教诲,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迈出了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新步伐,  相似文献   

2.
林瑞荣  李旭明 《环境》2022,(6):39-41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以来,云浮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党中央及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这一目标定位,扛牢抓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生态底色持续擦亮,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的生态画卷正徐徐舒展。  相似文献   

3.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政府主导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实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调动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成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与质量的必然路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实施,应当走法治之路,以生态环境法治观念的推广、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环境信息公开及环境治理参与法律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对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框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数字化发展。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为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上如何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重点任务,切实加强工作保障,加快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当今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大,工业带来的污染排放激增,人口的不断增多带来的能源消耗加强,这些问题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十八大重点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重点发展目标,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7.
罗江良 《环境》2022,(7):49-50
<正>“十三五”以来,广州市黄埔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坚决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摆在突出位置,抓实抓细国家和省市各大决策部署,办成办好各项指标任务。通过政策引领、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走出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省作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的“排头兵”,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广东的宏伟蓝图,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奋力开创广东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全面推动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谓正当其时、意义深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线上的一员,成都市生态环保人必须立足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坚持绿色发展,探索超大城市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新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最大限度激发制度的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吴凡 《环境》2023,(5):39-42
<正>问:郑局,您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建引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根基,请问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是如何以此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郑伟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忠实践行者,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1.
周生贤:探索环保新道路应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探索环保新道路论坛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其中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鲜明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牛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重要抉择,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上的新飞跃,也是认识、把握和利用环保工作规律的新飞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更加突出地位这一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特别是按照山东省生态环境宣传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地位、展形象、育典型,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保障。顶层设计树地位新时代生态环境宣教工作既是全社会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当务之急,已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主战场、主阵地。  相似文献   

13.
林琪 《环境》2023,(6):54-56
<正>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为建设美丽中国汇聚全民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依然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态环保领域的高度关注。代表委员也纷纷关注生态环境相关问题,从完善立法到区域协同再到新质生产力等都反映着全国人民的心声。为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和两会上其他的生态环境保护热点话题,本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环保信息化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对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家环保投入快速增长,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深化改革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环保信息化市场将进入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城市过去几年生态建设的调查研究,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海城市生态建设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生态建设提出对策分析,提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转变,提倡生态道德,坚持以人为本,自觉维护人类生存条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自觉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国家级生态区建设为契入点,全面开展生态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新海城。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住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冶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7,(1)
正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是2016年11月底召开的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惠州发展新目标定位。这一新定位的提出,将指引惠州的未来发展。多年来,惠州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各项规划编制中,注重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和治理污染、合理有效利用资源,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使得  相似文献   

20.
郑晶  于浩  黄森慰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391-4398
生态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对于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研究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情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基于DPSIR概念模型构建了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福建省2000—2015年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和障碍因子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贴近度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0.09981上升到2015年的0.89625,表明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稳步提升;从分类指标来看,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子系统评价指数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而压力子系统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福建省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建设压力相对减小;从障碍度分析来看,就分类指标而言,响应子系统承载力是影响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系统.就主要障碍因素而言,在研究期内,影响福建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等.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