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臭氧(O )是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NO )关系密切。2013年3 2 5月采用美国热电环境设备公司生产的臭氧分析仪和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太原市某工业区点位A和清洁对照点B进行了连 续同步观测。结果表明,A和B点环境空气中O 均呈单峰型日变化,午后16:00左右出现最大值;但2个点位NO 的日变3 x 化不同,其中A点NO 的日变化为低谷型, B点的则呈单峰型;A和B环境空气中的NO 和O 均存在NO 浓度分界点,分界x 2 3 x 点以下O 占多数,分界点以上NO 占大部分;A和B环境空气中的OX均以O 为主,且与温度成显著正相关。但A点的3 2 3 OX、O 与NO 成负相关,O 控制属于VOCs敏感区,且区域贡献较大;B点的OX、O 则与NO 成显著正相关,以本地生3 2 3 3 2 成为主。值得注意的是,A点OX与NO 成负相关,与已有报道不同,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用石灰滤纸法测定了包头地区大气中氟化物的浓度分布;找出了大气中氟浓度(x)与牧草中氟浓度(y)的相关方程 y=0.38+0.0679x;牧草含氟量(x)与羊羔斑釉齿发病率(y)的相关方程 y=-9.24+1.07x;山羊骨氟增量(y)与摄氟积(xt)之间的相关方程 y=-46.2+0.129xt。根据这些结论确认包头牧业区的氟污染主要由包钢等工业排氟使大气受到污染所造成;找出了氟化物大气质量基准为30μg/dm~2/月。据此划定包头地区八○年的污染面积约为3800km~2。建议以石灰滤纸法测定值30μg/dm~2月作为制定氟化物大气质量标准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臭氧(O3)是城市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NO2)关系密切。2013年5月采用美国热电环境设备公司生产的臭氧分析仪和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太原市某工业区点位A和清洁对照点B进行了连续同步观测。结果表明,A和B点环境空气中O3均呈单峰型日变化,午后16:00左右出现最大值;但2个点位NOx的日变化不同,其中A点NOx的日变化为低谷型,B点的则呈单峰型;A和B环境空气中的NO2和O3均存在NOx浓度分界点,分界点以下O3占多数,分界点以上NO2占大部分;A和B环境空气中的OX均以O3为主,且与温度成显著正相关。但A点的OX、O3与NO2成负相关,O3控制属于VOCs敏感区,且区域贡献较大;B点的OX、O3则与NO2成显著正相关,以本地生成为主。值得注意的是,A点OX与NOx成负相关,与已有报道不同,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一、忽略不等式性质定理的充分性与必要性,把非等价条件转化为等价条件忽略不等式性质定理中是"圯"还是"圳",如果是单向的,则此定理不可逆用。例如,a>b,c>d,a+c>b+d,但由a+c>b+d不能得到a>b,c>d。例1:若二次函数y=f(x)的图像过原点,且1≤f(-2)≤2,3≤f(1)≤4,求f(2)的取值范围。错解:二次函数y=f(x)的图像过原点,设其解析式为f(x)=ax2+bx。  相似文献   

5.
<正> 在大气质量控制和管理中,环境容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同时,环境容量还是环境科学领域里的重要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在大气的箱式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大气环境容量 M=uyz (1)其中u为x方向上的风速;x、y、z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对阜新市煤气源厂现有治理设施的一段生化出水,进行了通过除SS降低COD的试验,分析在几种情况下各污染因子的浓度值,找出SS与COD的关系。结果表明SS与COD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直线方程为:y=2.77x 214.35。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的实际问题,将深床过滤原理引入垂直流人工湿地,在连续流工况下,研究深床过滤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床深1.5 m,记为C系统)相对于常规中床(1.0 m,B系统)和浅床(0.5 m,A系统)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系统相对B系统,显著提升了COD、TP和浊度去除率(p0.05),极显著提升了NH_4~+-N降解率(p0.01);相对A系统,显著提升了TN去除率,极显著提升了TP,NH_4~+-N和浊度去除率。湿地基质深度x(m)与出水对浊度和TP的去除率y(%)间存在正线性相关性,关系式分别为:y=13.65x+68.613(R~2=0.923 8)和y=22.44x+32.84(R~2=0.993 6)。因此,深床过滤型垂直流人工湿地能有效提高污染物综合净化效果,增加湿地处理水力负荷,减小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AA-HPA-AMPS聚合物。固定聚合物浓度为4mg/L,分别考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X1)、引发剂用量(X2)、单体配比(X3)对聚合物阻CaCO3垢性能的影响,并设计了正交实验,得出聚合物在90℃、引发剂用量为13.5%、M(AA)∶M(HPA)为7∶3时,阻CaCO3垢率最高为80.9%。为探究此聚合物是否有更高的阻垢性能,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验证,聚合物阻CaCO3垢效率y与各影响因素x之间基本满足y=-146.825+16.25x2,最佳聚合条件为X2=14.5,y为90.20%。  相似文献   

9.
张江山 《环境科学》1991,(6):40-43,63
本文从瞬时源二维浓度公式出发,经数学推导得出一直线方程Y=AT+B,变量Y、T可由t、c、c’_t来表示.系数A、B含有待确定的参数D_x、D_y,河流纵向和横向流速u、v,以及观测点坐标x、y.由实验观测数据(c_i,I_i通过线性回归可确定A、B,进而解二元代数方程组求出纵向离散系数D_x及横向混合系数D_y.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动点理论,讨论如下方程y′(t)=-a(t)y(t)+f(t,y(t-τ(t)))变号周期解的存在性,给出方程三个非零变号周期解的存在性,其中一个是正的,一个是负的,另一个是变号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近海海域一个具体海面溢油事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进行海面溢油鉴别的方法。采用GC-FID对油样中的正构烷烃的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GC-MS对油中难降解的生物标记化合物:霍烷及其他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类化合物、三芳甾类化合物、多环芳烃进行分析,计算相应的比值并采用“t-分布”方法进行溢油样品和可疑溢油源样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1)从GC-FID色谱图可以看出,YY2679与KY0631、KY0632的色谱图极其相似,与其余四个可疑油源的色谱图差异较大。六个可疑油源的R值在0.04~1.95之间,只有KY0631和KY0632的R值小于0.1,KY0633~KY0636与YY2679的差异不是由风化引起的,可以排除,由此可以推断出YY2679溢油样品可能来源于KY0631或KY0632两个可疑溢油源。(2)采用21个生物标志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判别,KY0631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和98%时,有多个点x或y误差棒均未跨过直线y=x。KY0632可疑溢油源在比值点的区间范围为95%时,各点的x或y误差棒均跨过直线y=x,由此推断YY2679溢油样品和可疑油源KY0632是同一油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厌氧水解(升流式反应器,UASB)-A/O工艺处理废纸造纸废水,重点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厌氧水解UASB的影响、厌氧水解-A/O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当HRT=24 h时,COD去除率提高到54.6%,B/C提高了60.6%,相比14 h和18 h显著提高,而32 h相对于24 h提高不显著。COD去除率与HRT符合线性关系y=10.78x+19.2(R2=0.910 2);B/C提高率与HRT之间符合线性关系y=24.742x-18.422(R2=0.958 1)。(2)稳定运行期,COD、氨氮、总氮出水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67.71、4.76、13.12 mg/L,系统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62%、81.11%、67.96%。出水满足低档瓦楞纸回用水COD≤300 mg/L,氨氮≤5 mg/L要求。(3)GCMS分析表明,经过水解UASB处理后,污水中酸类、酮类有机物和杂环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烷烃类有机物。经过A/O处理后,醇类、酯类得到了显著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絮凝剂A3的培养条件及处理啤酒废水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A3,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用曲线拟和方法创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其产絮凝培养基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添加量2.2%、酵母膏添加量0.51%、pH7.6、温度30.3℃时A3产絮凝剂条件最佳,数学模型为Y=-486.2+60.5X1-13.7X12+61.9X2-60.7X22+56X3-3.7X32+18.2X4-0.3X42,培养的动力学模型为:(C0-C)t/C0×100%=96.03-338.15/t。同时利用A3菌产絮凝剂对啤酒废水进行COD去除处理,结果显示:pH值为8、100mL废水中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5mL和1%CaCl2用量为2mL时,COD去除效果最佳。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可达60%。并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y=40.8+22.4e-(x-8)2/4.5;y=66.4-58.9/(1+(x/0.67)6.5)和y=67.4-56.5/(1+(x/0.68)4.86)。  相似文献   

14.
赵双  汪翠萍  王凯军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232-1238
采用M/O(微氧升流柱-好氧)工艺,通过控制M柱(微氧升流柱)ρ(DO)使其处于缺氧环境,从而代替传统A/O工艺的缺氧段. 在相同运行条件下对2种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在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2h、内循环污泥回流比为200%、外循环污泥回流比为50%的条件下,M/O和A/O工艺对ρ(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0%和83.0%,M/O工艺比A/O工艺高6%,出水ρ(CODCr)均小于50mg/L;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0%和93.3%,去除效果相差不大;而对TN的去除存在明显的差异,M/O工艺对TN的去除率平均值达67.5%,比A/O工艺高近16%. 在将近160d的运行过程中,M/O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明显优于A/O工艺,出水水质波动较小、运行稳定,并且脱氮效果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地基沉降预测模型都是统计模型,物理意义不够明确。本文以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中的GM(2,1)模型作为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模型,通过分析GM(2,1)模型与Asaoka公式之间的联系,指出其白化方程与Asaoka法二阶微分方程具有严格的一致性,为GM(2,1)模型在地基沉降预测中提供了明确的物理意义;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模式搜索法对GM(2,1)模型的参数求解进行了优化,并将GM(2,1)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优于双曲线法和Asaoka法,可以应用于软土地基的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16.
镇江老城区古运河沉积物氮及有机质垂向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镇江老城区古运河沉积物中氮及有机质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分别采集古运河老城区上游电力路桥(D)和下游南水桥(B)两个沉积物柱状样,分析其总氮(TN)、有机氮(Org-N)、氨氮(NH+4-N)、硝氮(NO-3-N)及有机质(O.M)含量、C/N比的垂向分布特征,并通过富集系数及污染物的综合评价,揭示古运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演化规律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①D点TN、Org-N、NH+4-N、NO-3-N以及O.M的平均值分别为366.33 mg·kg-1、348.02 mg·kg-1、89.47 mg·kg-1、13.51 mg·kg-1、0.43%,B点则分别为940.23 mg·kg-1、893.22 mg·kg-1、169.48 mg·kg-1、15.19 mg·kg-1、0.76%,以上指标均表现为D0.05),表明以上两个采样点沉积物对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相似;④D和B两点沉积物TN与O.M均无显著性相关,判断以上两点沉积物TN可能主要来自于外源污染;⑤有机指数评价结果显示,D和B两点有机污染呈现出清洁状态,有机氮则在较清洁、尚清洁范围.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水热晶化法,以硅溶胶为硅源、六亚甲基亚胺(HMI)为模板剂,通过掺杂Ce合成了具有MWW层状结构的Ce-MCM-22分子筛。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对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研究表明,Ce-MCM-22吸附动力方程拟一级方程为y=-0.028 1x-0.136,R2=0.983 4。Ce-MCM-22吸附动力方程拟二级方程为y=0.465 7x+1.2005,R2=0.999 5,说明拟二级反应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分子筛吸附亚甲蓝溶液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低浓度臭氧旁路处理对中试系统出水水质、污泥减量率的影响,采用两组系统(对照组:厌氧/缺氧/好氧(A/A/O),试验组:A/A/O+臭氧旁路处理)在5个工况下运行183d.结果表明,利用剂量为13mg/g MLSS(25mg/g MLVSS)臭氧处理占生物反应池容积20%的回流污泥时,系统运行性能良好;在此操作...  相似文献   

19.
文摘选登     
<正> 过铝花岗岩(Peraluminous granites)——G.B.Clacke,《The Canadian mineralogist》,1981,Vol.19,Part Ⅰ,PP.1—2(英文) 过铝花岗岩构成花岗岩类的一个化学分支,在这种岩石中,氧化铝与氧化钙、氧化钠和氧化钾的全岩摩尔比值[Al_2O_3/(CaO+Na_2O+K_2O),简写为A/CNK]大于1。具有这种成分的硅酸盐熔体必然要结晶出一组特征的矿物,它们可能包括白云母、高铝黑  相似文献   

20.
由基尔霍夫方程引出了一种新的原子属性——价势(Valence Potential)的定义。利用基尔霍夫方程,可以由键网络(照电网络类推)预测键价。用于预测的计算机算法表明:任何离子上的电子倾向于在所有键之间平分;除了符号相反外,阴、阳离子周围的成键规律相同。这些规律是利用键价与键长关系进行大量结构预测及模拟技术的基础。提出了一个含3种参量的方程,以描述在那些键长变化范围大的键(如H—O,Na—O,Tl—O)中存在的键价与健长的关系。对于这些键,通常使用的只含2个参量的方程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