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红  袁兴中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4):35-36,39
阐述了地球物理环境的概念,以及原生物环境和次生物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指出,地球物理环境的存在及发展变化与人类的健康生存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的地球物理环境污染,破坏,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文章呼吁,要加强对地球物理环境的保护,重视并开展这方面的有关研究,制订地球物理环境质量标准,切实保护好地球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3.
孙淑坤 《环境》2003,(2):6-7
环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阳光、空气、水和衣食住行的必须物品。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聪明才智极大的利用、开发,改变了地球环境,使人类的生存条件不断的发展进步,走向文明和现代化,地球环境不断的为人类造福,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提供支持。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地球环境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使发生地的方圆数十公里内成为不毛之地,迫使当地的人离乡背井、重新寻找生存环境的事例,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初至70年代中期的70年间,世界公害事件发生65起,公害病患者达  相似文献   

4.
安娜 《环境》2010,(3):66-67
<正>人类总是号称在致力于为物种保护作出贡献,但殊不知有些活动却加速了物种危机。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有一种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然而,这一良性关系有被破坏趋势。去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全球约4.8万种和人类依存关系较大的一些生物展开调查,结果发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的数百万物种,构成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依靠生物多样性的支撑,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境中繁衍、生息。但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过度开采、外来物种的入侵,气候变化和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退化,最终影响了它对人类的服务和供给。生物多样性关乎人类前途,没有生物多样性,地球也将由葱荣走向黯淡,人类终将无法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6.
人类作为地球上生物的一种,时时刻刻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是直接影响的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越来越频繁以及自然活动的影响,人类以及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各类污染物的侵略 所以,对于污染物的环境监测是一项关乎生命的重要事项.本文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我国污染物的环境监测现状予以研究,并对我国环境检测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类人口的增长和任何其他生物数量增长一样是有限度的,因为地球上的食物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负荷量也是有限的。虽然人类可以改造环境,增加环境的负荷量,但这也是在一定限度之内。因此,人类人口无节制地增长必将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8.
陈志岳 《环境》2004,(1):55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群落和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放射性“三废”的排入可能改变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进入食物链并影响人类。因此,我们在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糖、蛋白和脂类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与生物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不同地区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原因以及不同地球化学元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生物地质环境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根据相同遗传背景的人在不同生物地质环境条件下发病率的差异,提出目前人类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是:片面追求农作物产量,使得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地球化学元素含量降低,进一步引发人类通过食物链从生物地质环境获取地球化学元素绝对量减少以及少量地球化学元素污染生物地质环境引起人体过载。因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生物地质环境和谐发展,是控制人类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遭受破坏,严重影响到了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污染是人类面对的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而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较世界其他国家起步较晚,开展环境监察工作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产生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微薄之力的意识,为维护地球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提供基础支撑。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监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职责、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意在促进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本期讨论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不同环境中,生物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具体划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数十亿年演变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源与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人、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来说,当然人最重要。虽然在人还没有出现以前的远古时代,地球上也有资源(森林、矿藏、水产等),也有环境(尽管是和今天大为不同的环境),却与人无涉。经过亿万年生物的进化、演变,在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本身  相似文献   

14.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以及节节攀升的人均资源消耗,导致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过度损耗,并且加剧了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海洋酸化以及其他因人类行为所导致的环境影响.我们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系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安志杰 《环境》2004,(9):28-29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即生物与它们的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不论是山清水秀的内地风光,还是了无人烟的荒漠高原,都是生命发展中相互作用的印记。当人类终于发现资源是有限的,生态是脆弱的,地球有可能最终被毁,今天的葱茏秀丽风光将变成明天玄黄静寂的不毛之地时,才不得不承认环境生态问题最重要的是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且让我们  相似文献   

16.
兔的风波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是后来者,是最晚出现在地球上的一种智慧生物.人类的历史只有三四百万年,只占整个生命演化史的千分之一.但是,今天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对自然界施加重大影响的生物因素.人类的盲目行动,常常会破坏自然平衡,引起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例如,把生物从世界的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有时不仅不能实现人们原来的愿望,反而会带来一种灾难,使人们不得不应付一种新的更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是不争事实,南极冰川融化,印度高温天气,加州和澳洲的大火等,都给地球生物造就了各种灾难,而在全球肆虐至今不止的新冠疫情,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生态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是平等的存在,休戚与共.要应对环境危机,我们要构建起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意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就要求我们普及环境教育,提升环境意识,形成环境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18.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据《新科学家》报道,毋庸置疑,人类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具统治力的生物。仅仅数千年的时间,城市、农田和牧场就侵占了地球陆地超过1/3的面积。据估计,人类现在霸占了地球40%的生产力。人类的连番冲击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草原变为耕地,森林夷为平地,地下蓄水层干枯;而核能废料、化学污染、入侵物种、生物灭绝及气候变暖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直接恶果。如果可能的话,与人类分享地球的其它生物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踢出”地球。现在,假设它们如愿以偿,地球上65亿人明天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被送到遥远的星系接受再教育,那么,地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环球扫描     
<正>人类正透支地球资源世界自然基金会日前公布了201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对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提出严重警告。报告中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亦称地球生态指数)覆盖了8000多个偏远地区、2500个动物物种。结果显示,热带地区生物的消失速度在40年间加速了60%,热带淡水物种数量下降了70%,比其他陆地或者海洋物种消失的幅度都大。报告中的"生态足迹"指标显示,人类现在的消  相似文献   

20.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2001年“ 6.5”世界环境日主题,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关人士对这个主题解释说,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用来保护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加强联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