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你真好     
<正>我在小学时候,就开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了,很喜欢,所以也读得相当仔细!"从书"提供了很多好文章,我们接触到的生词特别多。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字都要会读,《新华字典》都快被我和同学们翻烂了。那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学习语文真是轻松愉快,成绩也总是在全校首屈一指!现在,到了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照样在语文课上大放光彩,得到了更好的使用。每学习完一篇课例文章,老师就安排大家从这套书上找同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几年来,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在读书过程中,教师不断成长。前段时间,我读了《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这本书主要是讲学校管理者要过一种研究性的生活:研究自己,体悟生命的自觉;研究教师,帮助他们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研究学生,老老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语文能力读为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广大教师就必须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去品味、去内化。以下  相似文献   

4.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见,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身。从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正>平安夜,我早早地就上床睡觉了,因为我希望圣诞老人能早点把礼物送给我。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我梦见圣诞老人悄悄地走进了我的房间……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发现桌上有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很大,用长筒袜根本装不下。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盒。啊,原来是我梦寐以求的历史系列故事书。我兴奋不已,马上捧起书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些书  相似文献   

6.
<正>《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学生安柯利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本书的主旨,作者在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读《爱的教育》,就像是读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亲切。文中的人物和我们一样,看见朋友受欺负,会挺身而出;看到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会愤愤不平;听到感人的故事,也会毫无顾忌地大哭一场。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7.
<正>谭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地体会人物、了解历史,举办了一场"上下五千年故事表演会",我们有机会穿"越到"古代,当一次古人,过一次表演瘾。表演现场,同学们人人激情澎湃,个个摩拳擦掌。首先是我们精英组的表演。我们表演的是"三顾茅庐请诸葛"的故事。经过激烈竞聘,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就由我来扮演了。因为我是女生,穿上古装以后同学们干脆就叫我"女诸葛"了。少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谈话: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一学期快要过去了,在本学期的"经典阅读"活动中,你们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生:我读了《老人与海》了解了一位以打鱼为生的老人,他历尽艰辛在风浪中搏击,顽强地生活着。师:你还读了什么呢?生:我读了《论语》。师:是啊!《论语》是我们班共读的一本书,它是记录孔子与弟子思想与言论的书,它是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你记住了当中的哪些经典名句?知道的真不少。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想把钓到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要学钓鱼。这些鱼一下就吃完了,要是我会钓鱼,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老子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故事和话语虽然简单,但蕴涵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假如我们把知识比作"鱼",那么教师的任务,就不能只是端出"鱼"来喂了。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国外教育界也提出"为迁移而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各项训练活动为辅。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我们把学生的灵魂"塑造"得如何呢?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自己是"燃烧了,可你把别人照亮了吗?"清楚地记得我讲《狼牙山五壮士》时,那是一节公开课,后面有许多听课教师。我在前面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后面几个调皮的学生就自己玩自己的。如果我停下来训斥他们,有许多教师;如果我假装看不到,作为教师的我,学生不好好学习,让我看着他们玩,我又特别难受。最后,  相似文献   

13.
<正>人的乐趣是多向多维的,但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都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快乐。有人喜欢读书,当他读了一本有趣的书之后,就会感受到精神的快乐;有人喜欢绘画,当他画出一幅满意的作品后,就会感受到艺术带给他的升华;有人喜欢唱歌跳舞,在他唱熟一首美妙的歌曲后,音乐就会带给他美的享受……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唱歌。至今我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嗜好,  相似文献   

14.
<正>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我实在不愿看到这些学生""一见这些学生就心烦"……每当听到这些牢骚话,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种怪怪的滋味。难道真的是我们的这些学生不够可爱,或者这些学生真得不够优秀。细细想想我觉得矛盾的根源在我们教师自身,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每一个孩子都无可挑剔,那还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曾经的我也年轻气盛过,也因为工作的不如意闷闷不乐过、彷徨过、迷茫过,但现在回忆起来真为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窃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回放】刚开始试行全班共读的时候,我推荐了一本适合共读的童书,请同学们每人买一本。只有4个同学直到共读开始了,书还没有买到,其中就有博。我问博:"怎么书还没有买到啊?"博说:"老师,我已经有很多书了,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我不能乱花钱。"博的话让我既吃惊又意外,吃惊的是她小小年纪说出这么懂事的话来。意外的是,根据我对博父母的了解,这样爱女儿的父母,不应该连一本书也舍不  相似文献   

16.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欣赏,就是要使他们从阅读篇目中获得美好情感的体验,激发他们热爱文学,学会阅读欣赏,滋养生命的活力。然而,现在学生阅读快餐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看文章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或者不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在不断地应付做题操练中,机械地完成习题,而感悟能力依旧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通过学生阅读,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做到基本了解,从整体上感知;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立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  相似文献   

18.
<正>儿子16岁了,16岁的他已长成一个小小男子汉。16年来,为了让那个小不点儿成长,我陪他读书,努力让他向下扎根;同时,我又尽量放手,给他一片天空,让他向上成长。读书,是向下扎根的过程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儿子还很小时,我就把他带进阅读的世界。读小学时,为了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我们设定了"家庭读书时"和"家庭读书日"———每天晚上7~8点,是我家的"读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下面我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许多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教师上课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教学生熟练地运用好祖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让学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作文的起步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好初一学生的写作起步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阅读入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才开始初中学习写作文的学生来说,大量的阅读对于他们非常重要。培养阅读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由读到写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从阅读他们喜欢的故事和其它读物开始,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