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为了解海陵岛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本研究于2017年11月在海陵岛北部海域采集11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系统地检测了沉积物中的粒径分布和典型重金属的含量(Hg、Cu、Pb、Zn和Cd),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地质累积系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且定性地分析了沉积物粒径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及各种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除Hg外)在空间上呈现出在近岸或者河口处含量高而到中心海域处含量低的趋势,并且沉积物粒径从西向东呈细-粗-细的变化趋势。将海陵岛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Ⅰ类标准对比,绝大多数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Ⅰ类标准。但是,通过计算得出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的变化范围为168.6~747.5,平均值为322.47,说明该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对生态的潜在威胁较大。地质累积系数Igeo的平均值排序为:Hg(2.09)>Cu(0.70)>Zn(0.38)>Pb(?1.01)>Cd(?1.40)。重金属(除Hg外)几乎都低于轻度污染水平,相对污染较重的区域均集中在近海区域,这表明近岸人类活动是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原因。重金属含量和沉积物粒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粒径之间呈负相关性,即粒径越小越有利于重金属的富集。另外,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中的Cu、Cd和Pb可能受入海河流输入的影响而累积,而沉积物中的Zn和Pb可能来源于海陵岛及周边陆地的人类活动,Hg可能来源于海湾东南部某处的人为污染。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其他国家制定疏浚物海洋处置管理控制标准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我国海洋沉积物污染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疏浚物海洋倾倒分类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程序等,构建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的评价程序.该评价程序加快了我国海洋倾废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填补了我国疏浚物海洋倾倒评价程序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  相似文献   

3.
广西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分析了沉积物中Hg、Cd、Pb、Cu、Cr、As、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的含量;通过对2003和2004年监测数据进行适当的数理统计处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广西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评价、分析,为广西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平衡分配法评价有毒金属沾污沉积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衡分配法是近几年在国内开展的用于评价沉积物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运用平衡分配的原理,从污染物质的结合相入手,找出能够控制污染物质的主要因子,通过分析该主控因子的变化情况,判断沉积物中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不具有时空可比性的弊端。本试验是将平衡分配法评价有毒金属沾污沉积物的研究方法应用于锦州湾地区的沉积物评价,检验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厌氧沉积环境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目前沉积物质量评价是一个较好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11])的实施,龙口湾的海洋开发活动得到空前发展,人类活动不仅影响了其潮汐和沉积环境,也使石油类成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之一.采用网格布点法采集了龙口湾表层(0~5 cm)沉积物样品,使用GC-MS对烃类物质(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进行研究,通过其特征参数和比值丰度识别沉积物中有机物来源及污染排放源,并对沉积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参数碳优势指数(CPI25-35)最大值为1.5(< 4),陆海比(TAR)和海洋与水生输入比(Pmar-aq)的范围分别为0.15~1.08和0.28~0.74,指示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海源性浮游动植物贡献较大;nC16指数〔w(∑C11-36)/w(nC16)〕最大值为20.76(< 30),且71%站位的天然正构烷烃比率(NAR)值小于0,说明海洋开发活动造成了石油类污染物注入.沉积物中2环、3环PAHs(多环芳烃)的占比均超过50%,16种PAHs的总浓度范围为460.03~2 448.29 ng/g,平均值为1 328.60 ng/g,且86%的站位达到PAHs的中度、重度污染;PAHs的特征比值分析指示,龙口湾沉积物中PAHs属于石油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以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基础,与加拿大土壤质量指南比较,结果显示低分子量PAHs(Acy、Ace、Flu、Phe和Ant)偶尔会产生生态危害;致癌性PAHs比重(∑Car-PAHs)和BaP毒性当量(TEQBaP)综合评价表明,在当前的经济开发活动下龙口湾沉积物中PAHs具有一定的潜在毒性,但处于安全水平内.研究显示,龙口湾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属于陆源、海源和石油烃混合来源;PAHs主要属于石油和燃烧源的混合来源,其生态风险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于2015年5月在渤海中部海域采集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生物硅(BSi)、有机质(OM)、含水率(MC)进行了分析测定,通过分析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有机质物源的贡献以及海域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含量分别为TOC(0.21%~1.43%)、TN(0.01%~0.12%)、TP(0.01%~0.04%)、BSi(0.08%~0.46%)、OM(1.43%~9.42%)、MC(18.24%~47.70%),TOC、TN、TP、OM和MC分布特征相近,总体呈现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BSi则在渤海中部含量较高。TOC、TN摩尔比值显示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自陆源和海源混合输入,以陆源输入为主;而TOC/BSi说明硅藻对渤海中东部海域总初级生产力贡献较大。沉积物质量评价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海域沉积物中TOC和TN含量超过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的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尤其近岸海洋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重金属不易被自然界生物降解,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被生物所富集,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性威胁。而沉积物是众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被认为是重金属重要的汇和潜在污染源,对海洋环境质量举足轻重。本文综述了近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概况及目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海洋环境质量的监测及评估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军  陈洪彬  李希玲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291-295, 302
本文针对56个海洋行业监测检测实验室进行的海洋生物体中As和海洋沉积物中Cd含量测定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技术(Robust statistical technique)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参加本次能力验证活动的大多数实验室检测能力良好,其出具的检测数据可信。少数实验室检测结果有问题或不满意,鼓励这些实验室认真查找问题,积极采取纠正措施,改进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升并保持检测能力。研究表明,稳健统计技术在本次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评价中应用效果良好,真实全面的反应了各实验室检测能力现状。  相似文献   

9.
海州湾连岛周边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定了海州湾连岛周边海域21个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Cr、Cu、Pb和Hg)和类金属(As)的含量,通过克里金插值法得到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等级。结果表明:仅Cu的平均含量超过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中规定的1类标准;Cu和Pb的空间变异系数为114.66%和108.44%,空间离散度较强。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Cu>As>Hg>Cr,其中Cd、Cu和Pb为偏中度污染,As和Hg为轻度污染,Cr无污染;整体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已达中等级风险,其中连岛南部海域港口附近重金属污染为高等级风险,表层沉积物的生态风险主要由Cd元素引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树林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为了掌握广东湛江湾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现状,为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提供支撑,本研究沿湛江湾红树林分布区域采集了25个沉积物样品,分析评价了重金属的含量、相关性、富集程度和生态风险,并讨论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红树林沉积物中Cu、Pb、Zn、Cr、Co、Ni、As、Cd、Mn、Hg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62±6.86)×10?6、(16.70±12.13)×10?6、(29.68±21.33)×10?6、(24.17±23.32)×10?6、(2.48±2.17)×10?6、(7.22±5.19)×10?6、(4.97±4.15)×10?6、(0.14±0.08)×10?6、(118.80±115.23)×10?6、(0.16±0.04)×10?6,其中,Cd、Hg的含量分别是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41倍和2.06倍,富集程度高于其他元素;红树林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为自然来源,Cd受人为输入影响含量偏高,Hg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为轻微污染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Cd、Hg两种元素均为中等污染和中等到强潜在生态风险,是研究区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太湖和辽河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辽河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初步探讨了两流域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d,Cu,Pb,Zn)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推荐值,并对两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及辽河4种重金属(Cd,Cu,Pb和Zn)的沉积物质量基准推荐值分别为6.42,55.3,20.6和201.5 mg/kg及5.42,52.8,18.9和177.7 mg/kg. 通过与不同国家及地区制定的CSQC值进行比较,推算出4种重金属的CSQC值大都接近所有数据的中间值. 从沉积物固相和间隙水相2个不同的角度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的生态风险评估表明,两流域的大部分区域同步可提取重金属(SEM)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含量的差值大于0,而i[CTi]/[CSQC,i]值与i[CIW,i]/[CCCi]值均大于1,说明在整体上两流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存一定的生态风险. 由于未考虑各金属元素之间的拮抗或协同等作用以及底栖生物敏感性的问题,所使用的生态风险方法在评价生态风险方面可能会相对有所偏差.   相似文献   

12.
湿地泥沙环境动态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Ⅰ)理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类比相邻学科近年来发展的水体快速生物评估的思想,根据湿地泥沙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地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湿地(泥沙)沉积物环境动态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湿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评价,其最大特色是可以对那些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快速的动态评估。快速评估的目的在于加速环境质量评估过程,同时促进后续的管理决策进程。  相似文献   

13.
Eleven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Hangzhou section of Qiantang River and Jinghang Canal, west Lake the inland river were collected to investigate 17 polycycU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pollution in aquatic sediments of Hangzhou.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 was used to extract PAHs from sediments with satisfactory recover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PAHs in the sediments ranged from 308.4 to 3037 ng/g dw, and PAHs pollution in sediments from Jinghang Canal were the heaviest. Lowest effect level(LEL) and severe effect level (SEL)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were introduced to perform risk assessment for PAHs pollution in aquatic sediments. Only one sample in Jinghang Canal had adverse impact on benthic organism. 2-3 ring PAHs had a noticeable contribution to total PAHs, especially NA, PHEN. A quantity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jor source, the results showed petroleum origin was the chief source to PAHs pollution in all sedi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sediments from Jinghang Canal where combustion sources had a larger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14.
流域社会经济的水环境效应评估新方法及在南四湖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针对我国湖泊生态安全评估及“一湖一策”工作的需要,初步提出一种流域社会经济的水环境效应评估新方法,与以往思路不同的是,新方法体现了正向作用和逆向反馈、现状水平和未来演变趋势相结合的认知框架,并系统阐述了指标优选、评估标准确定、等级划分和不确定性评估方法.最后,选择水质良好的湖泊代表——南四湖开展案例解析.结果表明:通过当前水平和未来变化速率更能全面认识评估结果,也有利于确定流域社会经济系统调控战略的必要性及潜力、方向和阈值;南四湖评估指数从2000年的“Ⅳ级:较严重”提升到2010年的“Ⅱ级:较轻”,尤其是在2003年和2007年存在2个“跳跃式”提升,但若维持现状规模和高速发展速度,未来20年很可能呈现逐渐缓慢下降趋势,并长期处于“Ⅲ级:一般”水平;为了确保维持现状等级且稳中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到2030年,建议南四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控制在过去11年平均增长速度的75%左右以下,环境响应措施力度可能需要提升到评估标准的Ⅰ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海洋沉积物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其中50种元素,以空白溶液和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做两点标准曲线,优化了微波消解条件,确定了待测元素分析同位素及内标元素、仪器测定模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待测元素检出限在0.1 μg/g以下,各待测元素相对标准偏差为1.2%~12.4%。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测定值和认定值吻合,实际样品各元素加标回收率为81.0%~118.1%。本方法能同时分析海洋沉积物中50种元素,具有极低的检出限,前处理方便、高效,且分解效果好,非常适合小批量海洋沉积物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评价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对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尚未建立统一的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方法.因此,本研究以珠江广州段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基础,综合运用相平衡分配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并结合概率风险表征对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PAHs固液相分配过程.通过对不同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建议首先采用相平衡分配法将沉积相暴露浓度分布转化为孔隙水暴露浓度分布,再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水体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后续评价,其中毒性数据应优先选择慢性毒性数据.  相似文献   

17.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as investigated in a sediment core from Lake Erhal in Southwest China using 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method.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normalized total PAHs concentrations (sum of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proposed 16 priority PAHs) ranged from 31.9 to 269 μg/g dry weight (dw),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lowly increasing stage in the deeper sediments and a sharp increasing stage in the upper sediments.The PAHs in the sediments were dominated by low molecular weight (LMW) PAHs,suggesting that the primary source of PAHs was low- and moderate temperature combustion processes.However,both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high molecular weight (HMW) PAHs in the upper sediments and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diagnostic ratios pointed out a change in the sources of PAHs from low-temperature combustion to high-temperature combustion.The eco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based on consensus-base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implied that potential adverse biological impacts were possible for benzo(ghi)perylenelene and most LMW PAHs.In addition,the total BaP equivalent quotient of seven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aA,CHr,BbF,BkF,BaP,DBA and INP) was 106.1 ng/g,according to the toxic equivalency factors.Although there was no great biological impact associated with the HMW PAlls,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se PAH components based on their rapid increase in the upper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8.
2012年8月,对福建省三沙湾海域12个表层沉积物监测站位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的因子包含石油类、铜、铅、镉、总汞、砷、有机碳、硫化物。通过建立灰色评价系统,对监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该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三沙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总体状况良好,处于第一类沉积物质量水平,但局部区域铜、镉、砷含量较高。灰色聚类分析不受个别因子的干扰,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可较好地应用于海洋沉积物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评价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判定一直是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沉积物中金属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总含量无关,而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沉积物生物配体模型(s-BLM)是建立在较新的科研成果上用以判断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一个综合模型。s-BLM主要应用于有氧环境下,在测定活性金属、硫化物、有机碳的基础上,结合间隙水中的化学成分来计算多种金属的毒性阈值。s-BLM与以往应用于厌氧环境下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同步萃取金属(AVS/SEM)模型形成互补,从而能够全面系统的判断沉积物中的多种重金属(Cu、Pb、Zn、Ni、Cd、Ag)的生物毒性。本文全面介绍了s-BLM的由来和构建,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研究进展及局限性。目前,该模型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类似模型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更科学的制定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