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8月29日晨,南通通州区发生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灾害天气,29日0~12时降水量达291.3毫米。这场特大暴雨导致通州城区29个小区地下室被淹、电梯井进水,29条道路水淹,6间民房受损,1488辆车被水浸泡,1700公顷农作物受灾。面对突发暴雨灾情,通州区应急管理局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协调全区应急救援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全体人员迅即到岗分片察看灾情,局领导分片现场协调指挥应急队伍进行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2.
“七二一”北京暴雨倾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都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北京精神”,北京这座城市在暴雨中显示出了真正的美丽。但从另一方面讲,是灾害就需要城市有强大的应急能力和完备的应急机制。正如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所说,  相似文献   

3.
舆情1月17-23日,涉及应急管理领域的网络信息累计38.5万余条,其中,网络媒体报道量29.2万余条,网络转发讨论量9.3万余条。其间,国务院17日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应急管理部召开部党委会和部务会、应急管理部举行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査结果公布等相关新闻受到媒体关注。  相似文献   

4.
为响应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方法,从准组织化集体行动视角切入,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救援模式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涵盖聚合、运转、高效、离散4个阶段,且以持续不断的行动流呈现,具有准组织化集体行动特征;同时,线上救援形式面临“合法性”不确定、救援质量不稳定、风险评估主观性和政府正式沟通渠道有限性等现实困境,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以下简称“郑州'720’特大暴雨”)即将一周年。笔者结合国务院灾害调查组公布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评估报告》,对披露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汇总梳理,并从城市治理的体系特征及韧性治理的总体目标出发,提出了“十大反思”与“十项动议”,以期对后续的城市建设、运行和有效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谢丹  朱伟 《安全》2014,(7):22-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暴雨灾害对城市安全运行的影响随之增大。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突发暴雨灾害情景,划分暴雨灾害危机事件单元,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暴雨灾害后果以及暴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城市突发暴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降低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孙兆贤 《劳动保护》2023,(11):13-15
<正>“7·20”特大暴雨灾害的5个“想不到”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2022年1月21日,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就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工作答记者问(以下简称“答记者问”),其中多次提到了此次暴雨的“不同寻常”。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5处“想不到”。  相似文献   

8.
2019年,是百色市重大灾害频发的一年。在这些重大灾害中,既有“天灾”,也有“人祸”。这一年,也是百色市应急管理局刚刚组建的一年。面对新的岗位、新的职责、新的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与“人祸”,百色市应急管理这支“新兵”,沉着应对。  相似文献   

9.
针对应急救援人员面对重大救援任务胜任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模型。基于边际效用函数,结合知识累积函数和胜任力模型,计算救援技能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培训效用;进一步,以最大化培训效用和最小化培训派遣时间为目标,建立了应急救援人员培训派遣一体化的优化模型。“7·20郑州特大暴雨”事件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培训效果,实现对任务的科学分配。  相似文献   

10.
"七二一"北京暴雨倾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都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北京精神",北京这座城市在暴雨中显示出了真正的美丽。但从另一方面讲,是灾害就需要城市有强大的应急能力和完备的应急机制。正如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所说,面对61年来最大强降雨,北京市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抢险。正是应急机制使北京抗灾工作全面有序。但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救灾中很多不协调、不完备的细  相似文献   

11.
《广东安全生产》2021,(3):38-38
珠海市自然灾害多发,特别是台风、风暴潮、暴雨、地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较为突出。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提升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能力支撑,珠海市应急管理局采取“业务牵头+技术支撑”的模式,打造了联合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村镇应急避难场所面临暴雨灾害时的风险问题,基于故障树和置信规则库推理方法,提出暴雨灾害链和村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破坏链相结合的场所避难功能失效风险诊断模型。根据事故致因理论推理灾害节点变量,通过故障树描述灾害链,运用关联规则从历史灾害数据中挖掘规则,建立置信规则库系统,构建村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失效风险诊断模型,并以四川省某寄宿制学校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实现不同证据组合下村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失效风险的诊断推理;实例的模型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证实该模型能够科学地诊断村镇应急避难场所面临暴雨等恶劣自然条件时存在的风险,可为村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设计和应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居安思危,恩则有备,自备无患。新形势下的内急管理不仅要们应对突发事件的“高招”,还须有防范风险的“先手”,因此对于重大风险感知的灵敏度.风险研判的准确度和应急反向的及时度需求越来越大。过去,很少有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白然灾害应急处置、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评估,往往将这项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边角料”弃之一旁。南通市应急管理局自去年成立后,主动作为,以案为鉴,力求补齐应急臂理处置这块短板,开启了一条由安全生产向应急管理"跨越"的探索之旅。  相似文献   

14.
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做法之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时,很多在野三坡、十渡等旅游风景区的游客和经营者也许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如此严重。结果,突如其来的暴雨和次生灾害,将上千名游客困住,很多旅游场所瞬间被冲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效果不佳。选取受2016年南方洪涝影响严重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内涝灾害治理过程中应急“软能力”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剖析,提出在制度适应、风险管理以及理念协调等方面的重构思想,并论述城市应急“软能力”的提升路径:建立健全防灾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推进协同导向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完善教育导向的城市灾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防城港市应急管理局树立“一盘棋”思想,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平稳有序。防城港市地处边、山、海,是一个公共事件频发地区,自然灾害、台风灾害、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尤为突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基于这个认识,按照市委机构改革的要求,该市迅速成立市应急管理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分管的副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高效地开展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响应活动,增强应对暴雨内涝灾害的救援能力,采用SHEL系统模型识别响应效能影响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如何协调各个因素的投入比例,以达到响应效能最优,利用Vensim软件,结合成都地铁11号线相关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应急响应活动存在明显阶段性特征,应急响应活动前期应保证救援人员快速到场,中期应特别注重提高救援指挥机构决策效率,后期更应关注硬件配置,且在应急响应活动全过程中持续保证人员与其他各界面的动态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应对暴雨内涝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来,国家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记者: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我国的应急能力不断接受考验,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我国政府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短短几年之  相似文献   

19.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民营经济发达,共有工商登记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万余家。诸暨市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积极落实“一案三制”(预案、机制、体制、法制),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近年来没有发生特大或重大安全生产事件,连续3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市)。  相似文献   

20.
《江苏劳动保护》2008,(4):14-14
美国斯普林特公司信息安全专家解滨日前在新加坡媒体撰文说,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的目的并非防止任何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而是要对这些特大灾害事先做好准备,一旦灾害发生,将其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解滨认为中国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来加强应急系统建设:①铁路、高速公路、电网、水坝、能源供应、水源供应、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行业,要按照各自行业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灾难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