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受关注度日益凸显。在经济新常态下,环境规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环境规制的概念、类型和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交互关系、传导路径和生态效应等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现有研究需进一步优化之处,提出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阶段和行业污染特征制定针对性环境规制政策,建立科学、客观、统一、可操作的产业结构优化测算方法,开展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动态协调研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范例  刘德绍  陈万志 《四川环境》2007,26(5):114-118
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理论构建的环境保护利益博弈分析框架,剖析长寿湖渔业养殖污染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博弈。通过分析政府、企业、渔民之间的六种利益博弈形式,得出结论:在渔场的各种利益博弈中,渔民的驱利行为导致了长寿湖的“公地悲剧”;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是环境执法不力的主要原因;对渔场企业的环境管理职能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现行的政绩考核制度导致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行为中政治利益失衡;环保政策必须与相应经济利益挂钩,用激励机制把环保内化为自觉的经济行为;合理引导环境主体的群体行为,会使环保工作更加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福山区在全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始终坚持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所产生的胁迫效应,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分析了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胁迫效应的作用机理,运用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5个省份的煤炭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通过回归对胁迫效应的干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环保投资水平、技术水平和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胁迫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干预强度依次降低;环保投资水平、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弱化环境胁迫效应,而转入地的第二产业比例上升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大会强化环境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5.
邢台市在河北省属经济欠发达城市。“十一五”以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对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污染减排双赢的两难命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综合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发挥了减排倒逼效应,加速了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污染减排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角度谈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阐述了如何通过鼓励绿色消费,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发展环保企业等来达到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7.
《青海环境》2001,11(2)
指导思想是 :紧紧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 ,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 ,突出重点领域和区域环境治理 ,加强分类管理和协调服务 ,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督管理 ,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任务是 :加强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环青海湖、东部干旱山区、龙羊峡库区及柴达木盆地 6个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到 2 0 0 5年 ,减缓长江、黄河源头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使青海湖流域湖滨地区生态环境退化趋势有所…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在经济特区环保工作中应当重视和认真解决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经济高速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作者认为在特区建设中不仅要有经济观点,而且要有生态观点。要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既要避免盲目引进,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错误,也要避免不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保护而保护的倾向。引进投资时,要选择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项目。二、中央环境立法与特区环境立法的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加强环境保护,并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广大基层环保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大课题。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是实现“双赢”的前提。合理利用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它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资源;但如果不顾及区域环境承载力这个极限,盲目建设过多耗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项目,就会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仅靠行政法规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收效甚微。通过借助刑法来遏制污染环境行为,增设污染环境犯罪危险犯,完善环境监管失职罪,具体细分环境犯罪以及完善环境犯罪中的罚金刑,充分发挥刑罚的威慑力,可以有效地规制环境污染行为,实现环境保护。但通过刑法来规制环境污染行为时,应反对无限扩大处罚污染环境犯罪行为和设立资格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发展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引起环境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来自企业方面的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改善环境首先就需要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在推动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各种因素中,既有如政府的管制等外部因素,也有如减少成本、产品差异化等企业自身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推动企业环境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本文通过政府管制及企业自身因素对驱动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分析各个驱动因素优缺点,寻求各驱动因素的最佳的组合,促使企业更好地加强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深入发展,生态环境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40年,来编制了9个五年生态环境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有层次、分类型、多样化的规划体系,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规划实践探索丰富多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统领性作用。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九大确立了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在新的历史阶段,生态环境规划将进一步发挥基础性、统领性、战略性和创新性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A fundamental purpose of intergovernmental growth management has been to infuse regional concerns—especially region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cerns—into local land use planning.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state-mandated local planning in coastal North Carolina during the mid-1990s, addressing in particular local effort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as required by the state's planning mandate. While acknowledging the need for coastal resource protection, coastal localities were not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rough their planning efforts beyond stating support for the State's minimum resource protection rules. Within this context, key factors yielding less environmentally focused local planning included both local elected officials' concerns about the ne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jobs and their belief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not a local problem. Factors that tended to shift local planning back tow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cluded local officials' perception that the local economy was in good shape and heightened citizen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会影响宏观经济绩效,还会显著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绩效。本研究借助中国2004—2019年沪深A股上市污染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考察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效应,并检验了融资约束在经济增长目标与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会加剧融资约束,进而抑制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在“硬约束”情形、重污染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经济增长目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而环境目标会弱化这种负向作用。本文丰富了经济增长目标影响微观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并为地方政府科学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更好平衡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目标之间关系以及促进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管理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十三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环境管理机遇和挑战并存。污染欠账多、污染随着产业转移、政策执行走样、排污收费覆盖面窄、收取率低等,制约环境管理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生态环境形势的十分严峻性,以及对污染治理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应当有一个清醒认识。扭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状况,满足城乡居民日益高涨的环境诉求,必须调整环境管理思路,加快改革步伐,扭转环境保护"弱势"格局,厘清环境管理、环境事业和环境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以排污许可证为依据的管理主线、以环境标准为准绳的倒逼机制,以环境司法裁定为常态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创造一个人人守法、企业自觉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碳中和愿景下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愿景一方面加速了全社会电气化发展,致使电力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对尽早实现零碳电力提出要求,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进程更加紧迫而复杂。本文首先定性分析碳中和背景下电力部门的总体转型思路和技术不确定性影响,其次采用电力部门与终端部门耦合的C~3IAM/NET模型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关键低碳技术发展的保守预期和积极预期设计多种情景,以开展电力低碳转型路径优化和成本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发电碳排放量峰值可能出现在40亿~42亿吨,在2049—2060年有望实现零碳电力,电力部门低碳转型速度和效果因技术不确定性而存在明显差异。2021—2060年电力低碳转型累计投入为171万亿~180万亿元,CCS技术累计减排贡献超过250亿吨,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需达到68%以上,风电和光电将成为主要电力。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绘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与改革蓝图。"十三五"以来,《规划》实施推动了环境经济政策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快速上升,在筹集环保资金、调控环境行为、激励企业减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本研究采用逻辑框架法对《规划》中期实施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在28项《规划》任务中,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等13项任务进展良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11项任务进展较好;环境信用建设"入法"等4项规划任务进展较小或者进展一般。研究表明《规划》总体实施顺利,评估工作也为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调度理论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模型。通过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及其6市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09年的17项指标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对经济带各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带及其6市10年间协调发展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逐年上升,其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和濒临失调衰退型逐渐向中级协调发展型和高级协调发展型演变;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整体水平逐年升高;经济带的经济综合实力f(x)和环境承载力g(y)差距不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基本保持同步,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经济综合实力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实施"两步走"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原则,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重大工程,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胡溪  张伟  李永源  刘洁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75-78,86
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更需要调整和建立新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衡量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评判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环境统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质量绿色发展形势,分析了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统筹制度缺乏、统计指标不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统计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最后从完善环境统计方法体系、建立监测统计数据收集和审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投资统计体系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可为完善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和政策、提高环境统计科学准确性提供决策支持,为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