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改善环境质量,本文提出了环境审计并对其概念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环境审计的理论依据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步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环境审计是规范企业环境行为、提高企业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环境审计刚刚起步,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中还存在参与主体不够全面,缺少法规、制度的支持,审计范围狭窄等不足之处。从环境审计的基本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和总结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环境审计主体、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拓宽环境审计的范围、建立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等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外环境审计动态祝圣训,李晓龙NewsofEnvironmentalauditinAbroad环境审计是关于对环境的组织、管理系统和设备运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有记录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的基础管理工具。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控制,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下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客,介绍了目前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基本方面和国际上对环境审计内容的阐述,并指出了经济全球化下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环境审计是关于对环境的组织、管理系统和设备运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有记录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的基础管理工作.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控制,并帮助企业对其遵循企业既定环境政策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环境要求进行评价。环境审计应该被看作是绝大多数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日常工作必须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审计在近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美国和加拿大开展了环境审计的研究和实践,欧洲紧随其后,最近亚洲和南美也快步赶了上来。今天,它已作为广泛适用的原则应用于企业高级管理,以保证企业的运作,符合政府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6.
工业革命把人类推向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刺激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创造出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于是,提高环境质量、开展环境保护、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审计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工具,在当代经济活动中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就环境审计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以其推动环境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碳交易的进行,第三方机构碳审计是国际间减排合作、国内减排监管以及碳市场运行的重要制度安排。借鉴欧盟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的经验,分析清洁发展机制(CDM)第三方碳审计机构(DOE)的优缺点,探讨我国目前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我国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肇事者,因此,企业应切实履行其环境责任。开展企业环境责任审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评审企业环境责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环境审计,确定或解除企业的环境责任,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环境审计发展状况比较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审计是一门新兴的环境管理学科,本文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环境审计国内外发展及其推动力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交易(环境)审计--污染现场/土地环境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现今发达国家实施的房地产交易(环境)审计,以期推进房地产交易审计在国内实施。  相似文献   

11.
大气资源是一类重要的"非实物态"自然资源资产。优质大气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人类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深圳市已将大气资源纳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账户,但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尚未有系统性的量化核算方法,给自然资源资源资产负债表填报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本文在分析2015年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条件价值法、治理成本法及健康损害法对三类不同AQI等级的深圳市大气资源价值进行了初步核算,从而构建了大气环境质量价值核算体系。该体系可为深圳市大气资源资产负债表填制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大气资源质量改善和治理提供管理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大气资源价值核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风环境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关注度还相对较低,为城市环境规划留有"隐患"。开展风环境规划研究,合理规划城市风环境,建立城市通风廊道,是城市规划的有益创新,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梳理和总结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风环境研究与技术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城市风环境规划研究和管理现状,从推动我国城市风环境规划的角度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牵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指示板报告,对中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中国的SDG指数在全球整体排名中呈逐步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相关指标总体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目标评级偏低;SDG指数和指示板报告采用的评价指标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关联性不强;中国的统计数据难以满足测量2030年议程的数据需求等。为实现联合国倡议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加快建立中国本土化评估指标体系,形成SDGs指标年度报告制,建立SDGs实施机制,建立与2030年议程相适应的统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国际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一些新型污染物对中国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正逐步显现并日趋严重。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体系,是中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新型污染物的风险防范工作启动较早,对中国完善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评估监测、科学研究等方面比较国内外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的异同,立足我国国情,发现国内实践还需加强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国际新型污染物风险防范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审计处于探索阶段,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不能综合考虑环保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根据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大量的调研和长期的监测,并听取了经济、审计、环保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提出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潘护林  陈惠雄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56-161,148
深入揭示生态环境与居民幸福感的内在关系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幸福感产生机制对生态环境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利用2013-2014年我国居民大样本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水、大气,绿化三个关键生态环境要素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认为,生态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受制于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及居民对环境价值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尽管研究期居民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不高,但生态环境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并没造成显著影响;比较而言,水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小于空气环境,而空气环境的影响又小于绿化环境。为提升我国居民生态幸福感并激励居民亲环境行为,应通过科普教育切实提高居民对环境及其价值的认知度,努力营建人地和谐的文化氛围;应在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和促进居民向环境审美消费需求的升级;当前应重视生态补偿等经济手段的运用,通过影响居民经济利益激发居民环保行为;应优先解决居民直观感知明显且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路线图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十三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对建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本文研究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思路、框架与重点,认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考虑政策改革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推进建立"两山"转化和环境质量达标的长效激励机制,突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激励、突出经济过程全链条调控,突出政策手段的系统优化与协同增效,突出政策执行能力保障。继续推进生态环境财政制度改革,深化绿色价格税费机制创新,推进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并同步推进完善生态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信息公开和信用体系、资源环境名录、政策绩效评估等政策实施配套能力建设,构建全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胡溪  张伟  李永源  刘洁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75-78,86
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更需要调整和建立新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衡量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评判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环境统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质量绿色发展形势,分析了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统筹制度缺乏、统计指标不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统计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最后从完善环境统计方法体系、建立监测统计数据收集和审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投资统计体系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可为完善我国环境统计制度和政策、提高环境统计科学准确性提供决策支持,为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20.
碳中和愿景下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愿景一方面加速了全社会电气化发展,致使电力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对尽早实现零碳电力提出要求,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进程更加紧迫而复杂。本文首先定性分析碳中和背景下电力部门的总体转型思路和技术不确定性影响,其次采用电力部门与终端部门耦合的C~3IAM/NET模型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关键低碳技术发展的保守预期和积极预期设计多种情景,以开展电力低碳转型路径优化和成本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发电碳排放量峰值可能出现在40亿~42亿吨,在2049—2060年有望实现零碳电力,电力部门低碳转型速度和效果因技术不确定性而存在明显差异。2021—2060年电力低碳转型累计投入为171万亿~180万亿元,CCS技术累计减排贡献超过250亿吨,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需达到68%以上,风电和光电将成为主要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