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油精炼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FC物化混凝破乳及PAC生物处理技术,对炼油、皂脚混合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废水在PH为9-13.CODCR为1万-10mg/L时,采用PFS混凝破乳,PAC生物处理后,CODCR和BOD5总去除率分别为99.6%和99.4%。废水经过处理,含渍量,CODCR、BOD5、色度,PH等指标中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三重环流混凝沉降水处理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型混凝沉降水处理设备,处理印染废水的原理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废水中COD,B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73%,97%和90%以上,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设备还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及节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SBR生化-砂滤工艺,以超滤处理后的冷轧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CODcr为590 ̄1000mg/L的冷轧超滤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CODcr和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和94.3%,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洗涤用品生产的废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广州某油脂化工厂的两类不同的生产废水进行了混凝对比研究,并采用不完全厌氧一生物接触氧化为其后续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废水综合混凝时,COD和LAS的去除率分别为79.2%及85.2%,比分类混凝时COD,LAS的去除率要同出5%以上,不完全厌氧一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可抑制泡沫产生,缩短曝气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用明矾作混凝剂,生石灰为助凝剂对纤维板厂生产废水进行混凝处理,COD去除率达67%,其上清液用延时生化法,曝气12h后,出水COD、SS、PH、色度均达到行业排放标准,沉淀用低速离心脱水,效果显著,泥饼可作为燃料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CAF涡凹气浮——混凝沉降工艺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描述了CAF涡凹气浮———混凝沉降工艺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造纸厂预处理后的废水中BOD5、CODCr、SS和TP经涡凹气浮和混凝沉降后去除率达90~995%。出水水质达到造纸工业废水排放1级标准。(GB3544-92)  相似文献   

7.
对钢铁厂,化工厂,制药厂,煤气焦化厂,煤矿废水COD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废水中SS和可溶性无机物对COD有着重要贡献,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的工业废水,两者对COD贡献不同,且差值较大。SS贡献最大和最小者分别为61.1%和12.4%。可溶性无机物最大和最小贡献者分别为28.4%和14.6%。原水澄清或过滤测得COD明显偏低。同时,试验了GC法测得有机物总量与澄清水和原水COD的关系,前者呈相关  相似文献   

8.
钻井废水酸化中的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钻井废水悬浮物和COD含量高的污染特征,对其酸化中和预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任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以浓H2SO4调节废水的pH值至1.5,加入石灰乳中和使pH为9,可使CODcr的去除率达到50%,悬浮物的去除率达到80%。预处理可在废水池内进行,给下一步利用装置进行混凝处理创造了条件。钻井废水中粘土颗粒稳定的主要原因是颗粒物连有强亲水基团:-O^-、-SO3^-和-COD^-。在酸  相似文献   

9.
絮凝法处理纸浆漂白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元彩  肖锦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66-468
研究了无机絮凝剂PAC,PSA,PES,MgCl2,CaO及其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CGA复全使用对两种不同工艺漂白废水的混凝处理特性,结果表明,水质1CODcr,AOX去除率分别为63.2%,45.3%,水质2CODcr,AOX去除率达73.1¥%,53.4%。化钙与碳酸钠具有相同的降解AOX能力,硫离子在中性pH条件下可显著提高AOX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试研究了某大型日化厂综合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混凝-不完全厌氧-好氧处理的工艺路线,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经处理后,CODcr的去除率达91.3%,BOD5的去除率达97.6%,LAS去除率为99.2%,且能比较好地解决了废水好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泡沫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阳离子型微乳液CPC/正戊醇/正已烷/水为介质,进行了α-TNT-Na2SO3分光光度法的研究(ε=3.065×104L·mol-1·cm-1)与以CPC为介质(ε=2.644×104L·mol-1·cm-1)比较,测定灵敏度明显提高,α-TNT在0.05~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对标准偏差0.197%.该法成功地应用于污染土壤中及合成水样中α-TNT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大气颗粒物对A549和HUVECs细胞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兰兰  尚羽  张玲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0):1166-1172
比较了A549和HUVECs 2种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以探讨大气颗粒物粒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采集北京市区PM10~2.5、PM2.5~0.1和PM0.1,将A549和HUVECs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LD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乳酸脱氢酶)的含量. 结果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并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培养液中LDH浓度呈剂量依赖型增加;当染毒剂量>200 μg/mL时,PM0.1的细胞致死率大于PM10~2.5和PM2.5~0.1(P<0.01);同一粒径的颗粒物对HUVECs的毒性比A549略大,但无统计意义. 因此,相对于粗颗粒物,细、超细颗粒物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A549和HUVECs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UV/H2O2/草酸铁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UV(125 W)/H2O2/草酸铁处理已经过生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CODCr为450 mg/L)时,反应较佳条件是pH值为4.0及总药剂用量为14 mL/L.草酸铁的用量要适当,投加量过少,混凝效果较差,有效光子不能完全转化为化学能,处理效果不理想;投加量过多,溶液形成棕色混浊,使紫外光的吸收降低,造成光散射,降低反应速度.而H2O2的投加量过多,将使铁的络合物更加稳定,H2O2的分解速率受到限制,投加量过少,效果也会降低.当总药剂用量为14 mL/L(其中30%过氧化氢6 mL/L,0.1 mol/L草酸铁溶液8 mL/L)时,反应30 min后,CODCr去除率可达80%左右,脱色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SBR工艺在中药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工艺是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改造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根据SBR工艺在中药厂生产废水处理工程的实践,对SBR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当进水CODcr为250mg/L,BOD5为120mg/L;出水CODcr为49mg/L,BOD5为20mg/L;CODcr的去除率达80%,BDO5的去除率达83%,SBR工艺处理中药废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中。它们的Al2O3/TiO2小于100,CaO/Na2O多数大于0 3、少数小于0 3。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的Al2O3/TiO2与其SiO2含量有正相关趋势,而CaO/Na2O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强过铝质火成岩部分源于泥质岩的部分熔融,部分源于砂岩或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但不排除后者可能是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物和玄武质岩浆相混合的结果;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形成源区的温度高(>=875℃)。因此,广西南部三叠纪时期的深部能量来自以底侵玄武岩浆加热作用所体现出来的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鄂东某大型铜冶炼厂引进诺兰达熔炼系统并进行烟气制酸系统的技术改造后减排SO2的效果,指出原反射炉作为"贫化"冶炼的继续使用使该企业的SO2排放仍成为污染的主要矛盾,建议将贫化炉烟气中低浓度SO2回收,并简介了氨酸法回收SO2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北京2011年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初探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2011年北京地区灰霾典型发生月——10月,利用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监测的φ(SO2)、φ(O3)、φ(NO2)、φ(CO)、ρ(PM10)、ρ(PM2.5)、ρ(BC)等数据,对该地区秋季典型灰霾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 在观测期间51.5%的时间内出现了灰霾,其中13.6%属于重度灰霾. 对灰霾期间污染物时间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在灰霾过程中ρ(PM1)、ρ(PM2.5)、ρ(PM10)及ρ(BC)较各自月均值的升幅均大于20%,ρ(PM1)/ρ(PM2.5)(78.7%)也明显增大.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与细颗粒物及亚微米颗粒物有直接关系. 对观测期间的气象因素、气体污染物时间序列和颗粒物浓度累积特征的研究表明,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成因可能是该月频繁出现的鞍型场静稳天气及北京周边地区存在的基数较大的细颗粒物排放源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深度解析人工强制混合充氧过程中细菌群落的演替,以西安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对2018年8月~2019年4月水库主库区垂向细菌种群结构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受人工强制混合充氧作用影响,水库水体中的优势菌群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的丰度由11.7%~19.2%降至6.3%~8.9%.其中,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蓝细菌的丰度分别由18.3%、11.7%、19.2%降至8.9%、6.3%、7.9%.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使垂向水体细菌的种群结构差异降低,样本之间的离散度逐渐减小,其中优势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水体垂向的丰度分别由"中 > 底 > 表"和"表 > 底 > 中",逐渐变为表、中、底层趋于均一.人工强制充氧作用使底部水体溶解氧(DO)含量逐渐升高,好氧型细菌的丰度得到明显的增加,其中Polynucleobacter的丰度从0.06%增加到1.06%,甲基孢囊菌属(Methylocystis)的丰度由0.18%增至2.20%,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的丰度由0.02%增加到1.96%.通过冗余分析可知,影响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为水体热分层稳定性、水温、DO、总磷(TP)和总氮(TN).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某焦化厂地下水污染场地为例,设计和建立了一套由1口注射井、3口地下水监测井和5口土壤气监测井组成的现场试验系统,并进行了现场注气压力与流量测试,地下水压力响应测试,溶解氧测试,氦气示踪测试与土壤气测试,确定了试验区域的最佳注气压力与流量和影响半径.注气压力与流量测试确定了最佳注气压力与流量为0.03MPa, 23.2m3/h.在最佳注气条件下,地下水监测井G3、G5、G8中,水位分别在10,15,15min后上升到最大值0.36,0.11,0.04m,地下水溶解氧浓度分别在60,65,75min后增加到7.35、2.47、0.74mg/L,以上结果表明,G3和G5响应较明显,G8响应不明显.土壤气监测井S2、S4、S5中氦气浓度分别在10,7,6min后达到最大值83%、13%、41%,S6中氦气无检出;S2、S3、S4、S5、S6中O2浓度分别上升到19.9%、19.6%、19.2%、19.0%、16.6%,以上结果表明,S2~S5响应较明显,S6响应不明显.综合分析以上4种测试结果,确定试验区域的影响半径为5m.  相似文献   

20.
对中山大学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的河道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运用16S rRNA基因分析方法,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结构,同时,通过Mothur软件分析不同采样点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和文库稀释曲线.结果表明,上下游河道水和地下水均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厚壁菌(Firmicutes),古菌(Archaea)为优势种群,变形菌在上游堰、下游堰、R1、R2、R3分别占各自总数的29.7%、30.3%、28.1%、20.9%、14.2%;厚壁菌在上游堰、下游堰、R1、R2、R3分别占各自总数的9.7%、20.3%、19.8%、8.6%、39.6%;古菌(不可培养的泉古菌和广古菌)在上游堰、下游堰、R1、R2、R3分别占各自总数的14.2%、12.3%、11.7%、12.1%、3.5%.表明地下水、地表水微生物组成结构有一定的趋同性.另一方面,酸杆菌(Acidobacteria)、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拟杆菌(Bacteroidetes) 和Candidate division OPx等在不同采样点的丰度各异,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多样性指数与稀释曲线有所不同,揭示小流域的微生物组成、结构具有空间差异.研究显示,受周围水文地质条件、补给差异等影响,微生物种群随之演化,微生物特征与水文地质、化学离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