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内生物颗粒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是近几年开发的新型高效的厌氧消化工艺。在这种反应器内,厌氧微生物被固定在载体上,形成一定厚度和活性的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生物颗粒。这样,可以持留高浓度的厌氧活性污泥,使污泥滞留时间(SRT)与水力滞留时间相分离,不受其限制,为AAFEB高效稳定地运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反应器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及其测定方法。通过分批试验测定厌氧动力学系数,以基质代谢平衡方程计算得到颗粒污泥双膜模型中的产甲烷层厚度,进行了颗粒污泥粒径、干密度等的测定和扩散系数的确定。以这些参数为基础的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反应器长期连续运行测定结果相一致,证明了所测参数及其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X780.1 9902520电晕一催化技术治理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晏乃强…(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20(l),一11~14环信X一5 利用脉冲电源供能,在有、无催化剂存在的2类电晕反应器中,对甲苯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对比。并考察了影响甲苯去除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线一筒式反应器,在24kV的峰值电压下,使用Mn或Fe催化剂使甲苯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7%和23另,去除率均在80%以上,能量利用率约为30W·h/m“。图4表1参6提高AAFEB反应器的处理效果;AAFEB反应器在高温下(55℃)运行耐冲击负荷能力优于中温…  相似文献   

4.
张超  陈银广 《环境科学》2013,34(3):998-1003
以乙酸和丙酸作为混合碳源,采用2组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聚磷菌(PAO)和聚糖菌(GAO)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PAO和GAO动力学模型共包含7个计量学参数和24个动力学参数.根据计量学方程,推导了PAO和GAO动力学模型中的计量学参数.结合试验结果,确定了动力学参数的取值.采用Matlab软件积分计算了PAO和GAO胞内物质的变化规律.SBR运行的实际值与模拟值相吻合,表明基于SCFAs代谢的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PAO和GAO的好氧/厌氧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5.
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和  何炜 《环境科学》1999,20(4):33-3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反应器理论,建立了厌氧颗粒污泥流化床反应器内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在测定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基础上,以大量实验资料验证了模型及其假设的可靠性,并对反应器效率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颗粒污泥粒径为0.82mm,反应器最佳生物浓度为50g/L。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五个实验室规模的完全混合反应器进行较长时间的半连续培养,研究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盐的厌氧降解。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内,存在优势菌群的显著差异,因此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对抑制有不同的响应。作者引入抑制因子的概念,建立了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厌氧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同时指出反应器运行条件与菌群组成的联系以及菌群组成的差别对反应器运行状况的影响,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及其过程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上流式中试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反应器在环境温度下的运行性能及其过程动力学特性.基质浓度试验表明,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可在进水亚硝酸盐浓度为(380.4±18.3)mg.L-1稳定运行,继续提升至(480.5±21.9)mg.L-1时,反应器性能恶化.在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试验中,HRT可缩短至3.43 h,反应器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可达3.45 kg.(m3.d)-1.长期运行中,温度对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性能影响较大.采用改进型的Stover-Kincannon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非抑制状态下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不同温度范围下的行为.获得的Stover-Kincannon模型动力学参数及其出水总基质浓度预测公式和总基质去除率预测公式,可用于指导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技术降解有机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流化床反应器对固定化活性污泥降解抗生素废水进行了动力学试验研究。根据不同的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曲线拟合和参数估值,获得本试验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体系耐受有机物的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9.
SBR反应器的基质降解动力学及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数学模型应用于SBR反应器具有局限性,其基本参数的选用仍然凭经验或参照连续流活性污泥系统。文章改进了现有的数学模型,利用SBR反应器的工程应用数据对各种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基于McKinney的一级动力学改进模型更适应于SBR反应器的结论,同时经过线性拟合求得了模型的通用参数,为SBR反应器处理类似污水提供了设计依据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探析接种物浓度(Biomass concentration,BC)和负荷(Organic loading rate,OLR)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及产气动力学的影响,在中温批次厌氧消化反应器中进行BC和OLR梯度试验,采用理化分析探析各反应器的性能参数,并采用一阶模型和modified Gompertze模型评价各反应器的产气动力学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超负荷会降低反应器运行效率,影响过程稳定性,而提高BC可以减少单位细胞承受的有机负荷,有利于优化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阶段是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各实验条件下水解速率常数(k)始终大于产甲烷速率常数(R_m').OLR和BC对k和R_m'的影响是波动的,从两个参数的数值上无法判断反应器的稳定性.相比之下,高效运行的反应器k/R_m'保持在(2.54±0.62),k/R_m'随OLR的增加及BC的下降单调递增,而随着k/R_m'增加,反应器运行效率下降.这从反应动力学上证实了增加OLR会加剧产酸和耗酸过程的不匹配,引起反应器失稳;而提高的BC浓度有利于缓解这种失衡,对保证反应器的过程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伟  张秀涛 《重庆环境科学》1991,13(4):19-22,30
根据废水处理理论并分析比较活性污泥法有关模式的假设和推导过程,作者导出了稳态条件下厌氧流化床的动力学模式。文中还提出稳态和动态的流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工艺活性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上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吸附、局部挂膜和完全挂膜3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微生物群演变由以球菌占优势,逐步过渡到丝状菌占优势,厌氧污泥的活性随之提高。酸化状态下的活性污泥表面有许多链球菌和大量的胞外聚物,污泥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综合考虑出水水质、污泥产量和系统能耗的运行成本指数CPI,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多模式厌氧/缺氧/好氧(AAO)系统的AAO、倒置AAO(RAAO)和缺氧/好氧(AO) 3种模式进行对比优化研究.在处理成本相近的前提下,在污泥龄5~25d范围内AAO模式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聚磷菌浓度明显高于RAAO和AO模式.在运行模式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回流比优化确定了排放标准约束下AAO工艺的达标运行区域和最佳运行工况.动态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工况能够显著改善出水水质,出水高于一级A的时间由78.4%下降至37.7%,CPI降低3.9%.  相似文献   

14.
Two identical full-scale biogas-lift reactors treating brewery wastewater were inocul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ludge to compare their operational conditions, sludge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models at a mesophilic temperature. One reactor (R1) started up with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in 12 weeks and obtained a continuously averag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of 7.4 kg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m3.day),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80%, and effluent COD of 450 mg/L. The other reactor (R2) started up with residual activated sludge in 30 weeks and granulation accomplished when the reactor reached an average OLR of 8.3 kg COD/(m^3·day), COD removal efficiency of 90%, and effluent COD of 240 mg/L. Differences in sludge characteristics,biogas compositions, and biogas- lift processes may be accounted for the superior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R2 over R1. Grau second-order and modified StoverKincannon models based on influent and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ere successfully used to develop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2 〉 0.95), which further showed that R2 had high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than R1.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residual activated sludge could be used effectively instead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despite the need for a longer time.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有机废水大型厌氧反应器的调试和起动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高浓度有机废水大型厌氧反应器的调试和起动运行的全过程。采用处理同类废水中温发酵的厌氧污泥作种泥 ,满罐低浓度接种。通过逐步提高负荷和升温 ,培养和驯化出足够数量高温发酵的活性污泥 ,6 0d以内就能正常生产运行 ,达到设计所预期的目标。较常规起动方法可缩短时间 1倍以上  相似文献   

16.
活性染料高温厌氧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含盐活性红2(RR2)染料废水的工艺及RR2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运行温度为(55±1)℃,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进水ρ(NaCl),ρ(CODCr)和ρ(RR2)分别为50 000,1 000和100 mg/L的条件下,以驯化好的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 运行10 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CODCr和RR2去除率分别为25%和90%以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厌氧出水发现, RR2的生物降解途径为在厌氧条件下最先被还原的是较易断裂的偶氮键(NN),去除颜色后形成了芳香胺类化合物,一部分芳香胺类化合物通过水解和氧化作用进一步降解为更小分子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17.
李冬  王歆鑫  王沁源  李柱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596-4603
在SBR反应器中采用厌氧/微好氧与A/(O/A)n交替运行模式,考察运行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颗粒污泥特性及EPS分泌情况等,探讨厌氧/微好氧与A/(O/A)n的运行时间配比对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微好氧与A/(O/A)n交替运行方式下,整个运行期间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当厌氧/微好氧与A/(O/A)n运行时间配比为1:1时,系统内的脱氮除磷性能均有所提高,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87%和92.00%,颗粒污泥的结构更为密实,EPS含量达到了92.60mg/gVSS,PN/PS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运行时间配比为1:3和3:1时颗粒的稳定性均略有降低.系统内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占比达到了57.76%,比氨氧化速率(以N/VSS计)达到了4.57mg/(g·h),表明厌氧/微好氧与A/(O/A) n运行时间配比为1:1时提高了功能菌的活性,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田中科  王芬  闫钊 《环境科学》2020,41(11):5106-5113
通过分析中温厌氧消化+机械脱水以及热水解预处理+高温厌氧消化工艺过程中重金属含量与形态的变化,研究了中温厌氧消化与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对污泥重金属风险、形态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厌氧消化工艺增加了污泥中Cd、Cr、Cu、Ni和Zn的含量,重金属污染等级和潜在生态风险增强.高温厌氧消化工艺降低了污泥Cd和Cr的含量,重金属污染等级和潜在生态风险降低.其中,N厂污泥主要致污染金属为Cd和Zn,S厂污泥主要致污染金属为Cd;Cd是6种重金属风险系数最高的,是污泥潜在生态危害的最大贡献者.中温厌氧消化后,污泥中Cd、Ni、Pb和Zn的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所占质量分数之和降低;Cd、Cr、Cu和Ni的残渣态所占质量分数降低.可见,中温厌氧消化后,污泥重金属的潜在毒性和稳定态向直接毒性转化.高温厌氧消化后,污泥Cd、Cr、Cu、Pb和Zn的可交换态所占质量分数降低;Cd、Cr、Cu、Ni、Pb和Zn的残渣态所占质量分数亦降低,可见,高温厌氧消化后,重金属的直接毒性和稳定态向潜在毒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