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靖凯 《环境教育》2006,(10):75-75
2006年10月11日,“中国环境NGO在线名录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环境NGO在线名录(GreenNGODirectory)项目是中国发展简报为环境NGO建立的。此项目由福特基金会支持,并由部分中国环境NGO的代表组成编辑咨询组作为顾问。中国环境N G O在线名录拥有独立的网站(www.greengo.cn),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中国最早出现环境NGO的城市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环境保护”这个概念在中国刚刚兴起之时,上海就已经出现了环境NGO。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上海环境NGO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在筹资和资金管理方面也颇具能力。可以说,上海环境NGO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存能力,目前,它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2007年“五一”期间,著名环境NGO“保护国际”的项目官员王雪,以环保顾问的身份在拉萨给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的“珠峰行”做了一次环保培训。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一次志愿行动,专门聘请环境NGO的工作人员担任“环保顾问”,这在中国企业史上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NGO在中国最重要的功能一个是政策倡议,另一个就是维权与合作。本土NGO限于自身财力与人力的限制,向社会服务转型不太明显,自身定位也较模糊。近年来与政府的合作虽然在增加,但不足以上升到影响决策。在中国,现实层面中政府、市场和NGO相互交叉的网络状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NGO的参与有助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政府应该放宽对NGO的限制。突破人才瓶颈,完善内部治理,才能实现NGO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环保NGO在中国已经发展十几年了,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和社会实践的历史向社会证明:环保NGO的存在,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于推动中国两型社会建设,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现在环保NGO的发展面临瓶颈,如果要在下一个十年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要让他们走得更快,改善NGO的生存条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杨欣 《环境教育》2009,(5):52-54
北京以外,西南地区应该是中国草根环保NGO数量最多、项目最集中、开展活动历史最悠久、取得成绩也最大的区域。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天然具备最先获得政府相关政策的信息和方便联络的政治优势。目前中国草根NGO的大部分资金来自国外的资助,而且申请资金的信息大多在北京发布。所以北京的草根NGO在获得国际、国内项目资金的支持方面具有信息、地域和人才的优势,NGO的数量增长迅速,NGO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这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和一个区域都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我国环境NGO发展的基本概况,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NGO发展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并提出进一步促进环境NGO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次"环保非政府组织(NGO)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培训班"4月16日-1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52家环保NGO的代表参加了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这次培训班。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倡导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鼓励广大公众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但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环保NGO普遍对听证制度的定义、程序和方法不了解,存在着把握问题不准、不善于举证等问题。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负责人介  相似文献   

9.
宋欣洲 《绿叶》2008,(10):82-85
存在并发出声音,这也许就是NGO的价值。10多年间,中国的环保NGO从无到有,成长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国内间、国际间渐趋密切、广泛的交流与协作使得NGO群体的能力达到了"质"的飞跃。在向国际学习的过程中,国内NGO意识到本土化恰恰是自己更可贵之处。互联网的有效运用,使得NGO的工作推动和组织发展都更为多快好省。  相似文献   

10.
声音     
《绿叶》2012,(12):96-96
中国NGO已经过了第一个创业期 清华大学NG0研究所王名教授近日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NGO口述史》。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们7年前开始做口述史,当初做这个是因为在有关NGO的访谈和调研中发现,NGO的创业者们的历史都还没写出来,随着他们年岁的增加.很多历史可能就永远流失了。但是他们对于很多创业阶段的记忆还很清晰,只是自己无法把这些写出来.或者是没有时间,或者是没有能力。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很强烈地认识到,这是一个“抢救的工程”,中国NGO已经过了第一个创业期.大多数的初期创业者已退休,他们无法自我呈现.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这些保留下来,然后整理出来,最后再出版出来,而且要尽可能快地出版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经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默默耕耘之后,中国的环保NGO正在进入一个“集体收获期”。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在过去短短一年时间里,环保NGO的声音变大了,形象清晰了,获奖的次数和人数也增多了。一些环保NGO的会长、主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9,(7):25-28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环保NGO已成为普及环境教育和倡导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如何推动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呢?我们以中国最早的民间环保志愿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湿地保护宣传第一人”的朱再保老人26年的环保事迹为例,向您展现中国环保NGO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进国际NGO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笔者前赴泰国,参加了一次国际性的NGO培训,并在那里深入考察了泰国TVS及其志愿者的相关工作流程。本刊刊发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国内NGO或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为创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中国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杨欣 《绿叶》2008,(10):61-67
一个中国西部的环保NGO——"绿色江河",没有任何专项资金支持,依靠书籍义卖和极为有限的零星捐助,在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建立起中国民间第一座自然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又完全依靠志愿者的力量,在可可西里孤军奋战了十年。  相似文献   

15.
《绿色视野》2011,(2):37-40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环保事业最令人瞩目的变化之一,就是环保NGO的兴起。作为公益性的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16.
绿风暴 《绿叶》2008,(11):93-98
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破坏的不忍之心,促成了绿网这个环境NGO的建立。环保运动根本上是要改变人,而网络是影响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人影响人,一个人一个人地去改变!在组织的建设过程中注意核心人物的必要性和专业分工的重要性,既要绿也要专,是绿网对于其他环境NGO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05,(6)
6月17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与国际知名NGO——奥伊斯嘉(OISCA)国际组织在北京签署了“培训中国环保志愿者合作协议”。为促进国际间环境保护、生态教育的交流和发展,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将选派优秀环保青年志愿者赴菲律宾接受奥伊斯嘉国际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NGO运营、环保活动的组织及其与政府之间的协调等。这批环保志愿者还将在菲律宾考察奥伊斯嘉国际组织在当地开展的“儿童森林计划”。图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马宁(左)与奥伊斯嘉国际组织负责人中野利弘(右)签约后亲切握手。  相似文献   

18.
王磊 《绿叶》2008,(11):110-113
GEI以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为宗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扎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源能效和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治理及国际合作五大领域,在全国、在斯里兰卡、老挝开展示范项目,获得了实质性效果。资金匮乏、人才(融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于一身,专业对口且了解NGO运作)难觅(留),是束缚GEI乃至中国NGO整体健康发展的两大瓶颈。  相似文献   

19.
孙君 《绿叶》2010,(4):58-66
中国还不是一个公民社会.公益远没有成为一种社会氛围,NGO群体全凭着理想和责任在做事。像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绿家园等影响较大的NGO.它们的领导人有着很好的社会背景,不靠这个职业谋生。但如果公益事业完全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极其不可行,因为像这样的人太少,一般的工作人员如果要长期做,怎么生存?公益是国民义务.中国NGO的出路和公益事业的推进,需要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环境教育》杂志改版以来,受到了环境NGO、学校、地方政府、环保系统读者的关注。有的给予好评,有的给予建议。特别是《中国环境报》原社长兼总编辑、本刊审读专家许正隆先生对改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