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3):87-91
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然而资金短缺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为加快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不断提高融资意愿,本文在对山西省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特征,并运用Logit决策模型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小、预期收益率较低和企业资信度差等因素是造成企业融资意愿低的主要内部因素,同时,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因素、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也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企业法人代表受教育程度、企业规模、企业资信状况、信贷担保及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等对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为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要加强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经济实力;构建完善的农村融资环境;引进竞争机制以提高各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户调查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抽样调查获取的424份调查问卷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住房状况、其它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居民点整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1)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不强烈,仅41.5%的农户愿意居民点整理,其主要原因是担心生活成本增加、失去生活保障以及恋土情结等;(2)农户住房套数、与邻居血缘关系、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农户职业类型等都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住房套数越多、收入越高、与邻居血缘关系越远的农户整理意愿越强烈,而年龄越大、家庭人口越多、以农业为主的农户则越不愿意整理搬迁;(3)为有效推进居民点整理工作,应切实从农民利益角度出发,努力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3.
乡村企业入城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利用浙江、河南、四川三省193家乡村企业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验证,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省份的乡村企业入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描述统计发现:有58.55%的乡村企业主有入城意愿,仅有21.24%的乡村企业主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搬迁,集群环境、土地价格、运输成本等是企业愿意搬迁的主要原因,土地价格政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品产销信息、集群环境是影响企业搬迁方向的重要因素,当地的土地、税收和融资等政府政策对于企业是否入城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企业总资产、土地价格、运输成本、集群环境、与政府关系对入城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税收政策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的显性成本(土地价格、运输成本),以及企业的交易成本、寻租成本等隐性成本(集群环境、与政府关系和税收政策),进而影响企业的迁移意愿,且浙江、河南与四川三地计量结果差异显著。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农民被征地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鹰潭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征地制度改革中,农民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征地制度的满意与否是评价征地制度是否完善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实际征地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意愿常常被忽视,导致农民对征地制度的不满.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南京市、鹰潭市两地问卷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并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被征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非农收入比重、被征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地区变量等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年龄、老人及儿童在家庭中的比重、土地所有权归谁所有和征地权由谁决定等因素都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作用.农户在征地过程中是否具有谈判权则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征地改革仍需努力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强征地后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帮助农民积极融入市民生活、考虑到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耕种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保护成效和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 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指导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有89.85%的样本农户表示愿意采纳生态耕种,并对生态耕种的收益预期和推广预期维持在较高水平;(2)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生态耕种推广预期、生产交流、邻里效应、政策补贴和技术培训变量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3)不同限定条件下,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收益预期、信息传播力度和技术培训对低推广预期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影响更强;风险预期越低,对缺乏交流农户的采纳意愿影响更大;邻里效应小的农户主要受信息传播力度和技术培训的影响;需要政策补贴的农户,生产交流越频繁,邻里效应越强,其采纳愿望更强烈;参加了培训的农户,影响其采纳意愿的因素主要有收益预期与信息传播力度。政府应在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搭建农户生产交流平台、完善生态耕种补贴与激励政策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已有农民宅基地置换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基于单一水平,忽略了影响因素的多尺度效应。对此,引入多水平回归模型,基于对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和常州的17个村394个农户的调查,研究多水平影响因素对农民宅基地置换意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苏州地区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较常州地区低,各村农户置换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一差异中75.12%的份额由村庄差异造成;(2)农户层次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对农民宅基地置换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家庭人数具有负向作用;(3)村级户均收入、环境水平对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影响置换意愿起着弱化作用,而村经济发展水平、到最近城镇的距离具有强化作用;村级因素解释了95.69%的主要收入来源与置换意愿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村级因素通过改变农户层次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而导致了村级间农户置换意愿的差异。因此,需综合考虑农户及村级层次的因素,并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及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宅基地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环境治理、提升农户增收能力等方面推动宅基地置换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的实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分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四个维度,利用6省区600户农户的调查资料,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有积极作用。社会资本不同维度中,除社会声望对合作意愿影响不显著外,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对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农户的合作供给实现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此外,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意愿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其中合作认知和灌溉面积对农户参与小型水利设施供给的合作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收入、是否偷水和用水纠纷对合作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提出应通过培育农户社会资本、规范社区用水环境、提高合作认知程度等措施,提高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小型水利设施合作供给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参与意愿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产品生产企业、政府相关机构的参与,微观个体农户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态度和行为,会对政府和生产者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以湖北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参与意愿的调查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农户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年均纯收入、环保意识、文化程度、配套设备生产情况、产品技术成熟度、相关政策支持、商品能源使用率、当地生物质资源量9个因素会影响农户参与意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是提高农户对生物质能源的预期收益和农户收入水平;二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综合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三是完善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政策支撑体系,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农二代\"耕作意愿关系到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河南省597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推拉理论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了\"农二代\"分别在近期和远期的耕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近期相比,\"农二代\"的耕作意愿在远期将会下降。\"农二代\"耕作意愿在近期和远期的影响因素有同有异。种地经历、家庭类型和农村生活压力等对\"农二代\"近期、远期的耕作意愿均影响显著且方向相同;种地技能要求、日常家庭开支对近期、远期的耕作意愿均有影响,但前后方向相反。而有些因素仅对\"农二代\"近期耕作意愿或远期耕作意愿单方面有影响。农户特征和农村推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农二代\"近远期耕作意愿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农村拉力在近期耕作意愿中作用明显,而城镇拉力在远期耕作意愿中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农二代\"的耕作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重难点之一。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运行阶段普遍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农户能否以付费形式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供给,对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省拉市海流域作为案例地点,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测度农户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服务的支付意愿,并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运行成本讨论农户意愿支付水平的成本有效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有意愿且有能力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付费,低、中、高三种处理效果下,农户的实际意愿支付水平可以覆盖适宜工艺的运行成本;各处理效果下,农户的主体意识、与环境改善相关的收入对其意愿支付水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收费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应加快建立起农户付费制度,拓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对农民环保投资意愿的影响分析——来自湖北农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尚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正式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资本在农村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鉴于此,本文基于Putnam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农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为例,基于其"集体行动"与"利他主义"属性,应用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3个层面的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对农民环境保护投资意愿的影响冲击。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得到了多数农民的认同,68.3%的受访农民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具有投资意愿,且意愿投资水平为8.46-12.39元/月;2社会资本变量中对农民环保投资意愿的贡献度大小排序依次是制度信任公民参与网络人际信任互惠规范;3人力资本中的文化程度、物质资本中的家庭纯收入、控制变量中的是否兼业、是否为村干部对农民环保投资意愿均表现出积极的作用;4要缩小私人投资与社会最优投资之间的差距,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上的统一,需要政府或宏观经济管理者在制度安排上向其倾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或舆论引导提升农村的社会资本水平,增进农民对"信任互助"、"团队合作"的认知;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改变民众对法规持有的"法不责众"态度;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对国家民委的863科技项目推广点之一的湖北恩施自治州利川市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变量回归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与农民收入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农民的收入结构与信息化、农民的文化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采取短期严格控制和长期协调发展的策略,促使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4.
Li Chunhua Li Ning Shi Peijun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07,5(1):63-67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principle of path analy- sis, this paper positive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ulti- vated land change from 1978 to 2002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ultivated land change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path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rearrangement of agriculture, grain security and market mechanism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decide the culti- vated land change. Meanwhile, the impact of investment, urbani- zation and benefit gap among the different utilizing ways also leads to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The result means that though some factors have less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their indirect influence is significant or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5.
外出务工经历对回流后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广东省云浮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从农村向城镇的人口流动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正逐渐从单向转变为城乡双向流动的格局,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前景。本文运用广东省西部山区云浮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Logistic非农就业决策模型,探讨劳动力回流对于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的回流的确促进了农村非农就业的发展,对于那些2000年以后回流、在外务工时间较长、变换工作次数较多的具有丰富外出工作经历的回流者尤其如此。这些劳动力在外务工过程中,实现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其回流后对农村非农经济的参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村外出劳动力的主体,在新的劳动力流动格局下,农村劳动力的这种特征转变将促使劳动力在回流后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最后,本文就如何适应新的劳动力市场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urban labor migration in China, particular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insurance (RCMI) in the year 2003. With the support of data analysis from the year 2000, 2004 and 2006, clear linear correlations are found between gender, income, health condition and rural-urban labor flow, whereas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status are more complicated. More importantly, results from regression show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RCMI in countryside of China not only inhibits rural residents from seeking employment outside the village, but also pulls back rural people who have already worked in cities. When regional dimension is concerned, the pure composite effect of RCMI on rural labor flow is less significant in coastal areas with better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medical service.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urban labor migration in China,particular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insurance(RCMI) in the year 2003.With the support of data analysis from the year 2000,2004 and 2006,clear linear correlations are found between gender,income,health condition and rural-urban labor flow,whereas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status are more complicated.More importantly,results from regression show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RCMI in countryside of China not only inhibits rural residents from seeking employment outside the village,but also pulls back rural people who have already worked in cities.When regional dimension is concerned,the pure composite effect of RCMI on rural labor flow is less significant in coastal areas with better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medical service.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发展问题是一个影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农以土为本,农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对于区域发展影响重大。文章以湖北省为例,从农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人口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等方面对瑚北省农地资源时综合质量进行评价。得出湖北省农地资源质量居中的基本结论;以农地利用分区为基础。对湖北省各分区农地资源的组合状况和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排名;最后又对湘北省农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各评价结论提出了湖北省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冯碧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
根据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组成.其中,系统层由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以湖北省低碳发展资料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生态系统处于高能耗离排放阶段,"差"的隶属度最高,为0.48,说明湖北的产业低碳化还有待提高,主要是化石能源消耗和煤炭消耗较大,应该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尽量节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自然生态系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86,说明湖北的自然绿化条件较好;人文生态系统也以"良好"的隶属度最高,为0.364.说明在城市还应加强各项管理,提高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对低碳的认知度.综合评价湖北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良好".评价结果与直观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构建的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