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气液混合放电降解水溶液中的阿特拉津,考察了放电输出功率、溶液pH值和Fe2 浓度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提高放电输出功率、降低溶液pH值均能提高阿特拉津的降解率.相同实验条件下,添加Fe2 显著提高了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在Fe2 添加量分别为0.2,0.6,2.0 mmol·1-1时,随着Fe2 浓度的升高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也不断提高.阿特拉津在气液混合放电反应器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阿特拉津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产生:脱烷基作用、烷基氧化作用、脱氯羟化作用和脱氯羟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特拉津在天然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陶庆会  汤鸿霄 《环境化学》2004,23(2):145-151
本文研究了阿特拉津在几种水体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物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物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程度由沉积物本身的总有机碳、粘土矿物、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以及铁锰氧化物等理化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机碳不是影响阿特拉津吸附的唯一重要因素.连续吸附实验结果指出,化合物的起始浓度愈大,吸附时间愈长,阿特拉津的最大吸附容量也愈大,且在解吸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即不可逆吸附).沉积物浓度与其吸附量呈负相关;溶液的pH值增大,沉积物对阿特拉津吸附能力减弱;离子强度愈大,沉积物对阿特拉津吸附能力愈强.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炭是一种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加热制成的生物残渣,因其本身的多孔性被广泛用于土壤以及水体中的污染物的去除。文章着重研究了温度对于生物质炭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同时采用改进的Freundlich模型以及颗粒内部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物质炭对阿特拉津吸附数学动力学模型。使用的生物质炭以废弃松木为原材料(Pine Wood derived Biochar,PWB)在450℃、缺氧条件下热解两小时制成(研磨过30目筛)。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外部表面形态以及生物炭样品吸附阿特拉津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进行表征。采用批量试验方法,定时取样,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阿特拉津浓度变化来说明温度对生物炭吸附阿特拉津效果的影响,并拟合相对应的吸附动力学模型。SEM实验表明PWB表面为光滑的浅孔,气孔呈圆形并均匀分散于整个生物质炭表面。吸附反应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许多表面峰出现了一定强度的波动,说明反应过程中生物炭与阿特拉津的化学官能团高度结合,在PWB吸附阿特拉津后1 775 cm-1处的谱带强度变化最为突出。生物质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为10、18和27℃时,其吸附容量分别为0.494 2、0.730 1、1.098 6 mg·g-1,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通过测定吸附过程中的活化能,确定化学吸附在生物质炭吸附阿特拉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WB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对于环境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阿特拉津污染水的治理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阿循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对持留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作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代谢规律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试验表明,阿特拉津施用后,在作物生长期内可降解90%以上,土壤酸碱度对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代谢有显著影响。在碱性土 阿特拉津主要经过微生物代谢而被降解;在酸性土壤中化学水解占地位。  相似文献   

5.
陈建军  张坤  祖艳群  李元 《生态环境》2011,20(11):1753-1757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种植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阿特拉津对皇竹草生长的影响,以及皇竹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200 mg.kg-1质量分数范围以内,种植皇竹草对土壤阿特拉津的初期降解效率比对照明显提高,最大提高了29.64%,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阿特拉津质量分数在≤200 mg.kg-1范围内对皇竹草株高没有影响,≤50 mg.kg-1质量分数范围内对生物量没有影响,根冠比变化不明显;随阿特拉津质量分数的增加皇竹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质量分数为100 mg.kg-1时达到最大,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变化不明显。说明种植皇竹草有助于阿特拉津降解效率的提高,且与种植皇竹草后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皇竹草的生长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对持留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代谢规律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试验表明,阿特拉津施用后、在作物生长期内可降解90%以上,土壤酸碱度对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代谢有显著影响。在碱性土壤中阿特拉津主要经过微生物代谢而被降解;在酸性土壤中化学水解占优势地位。阿特拉津在强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63d)低于弱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84d),而在碱性土壤中由于较强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持留性(半衰期为51d)最低。  相似文献   

7.
多氯联苯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归趋备受关注.在厌氧条件下,多氯联苯可以通过微生物脱氯进行降解,该降解方式虽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是受生物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较大,调控较为复杂.本文对多氯联苯的厌氧微生物脱氯降解进行综述,讨论了脱氯路径和自然界中8种主要脱氯历程;脱氯微生物及相关的微生物还原脱卤酶;影响脱氯速率、程度和历程的主要物理和地球化学因素(温度、pH和氧化还原水平、碳源、电子受体、电子供体及抑制物).最后分析了多氯联苯厌氧脱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斌  张超兰 《生态环境》2008,17(2):580-583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采用熏蒸-提取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提取液中的有机碳采用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提取液中的氮采用凯氏消煮法测定;采用直接吸收法滴定测定土壤呼吸作用.研究了阿特拉津、甲磺隆、丁草胺3种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呼吸强度的影响,揭示了3种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消长过程及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较高使用浓度胁迫条件下,培养前20 d 3种除草剂都明显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抑制土壤呼吸.但这种抑制效应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20 d以后,它们对这些能表征土壤环境生态效应的生物学指标的影响随之降低.甲磺隆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呼吸作用等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大于阿特拉津和丁草胺也可能与它们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共价三嗪有机框架材料(CTF-1)对4-氯酚(4-CP)、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等4种不同氯原子取代数目的氯酚类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探讨了底物结构对氯酚脱氯降解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氯酚脱氯降解过程明显受苯环氯原子取代数目的影响,氯原子数目越多,脱氯降解效率越高,氯原子数目与表观速率常数呈显著正相关,氯酚降解及脱氯速率均为:PCP>2,4,6-TCP>2,4-DCP>4-CP.对CTF-1光催化降解氯酚机制研究表明,活性物种在反应中不起作用,体系反应机制为针对氯酚上取代氯位点进行水解脱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氯酚脱氯降解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光催化技术处理卤代酚类废水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Adsorption of Cu(Ⅱ) on rice straw char from acidic aqueous solutio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稻草炭对Cu(Ⅱ)的吸附特征,探讨了Cu(Ⅱ)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稻草炭对Cu(Ⅱ)有很高的吸附容量,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拟合Cu(Ⅱ)吸附等温线,因此可以描述稻草炭对Cu(Ⅱ)的吸附,其预测的Cu(Ⅱ)在pH 4.5和pH 5.0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628 mol.kg-1和0.763 mol.kg-1.稻草炭对Cu(Ⅱ)的吸附量随体系pH升高而增加,但吸附Cu(Ⅱ)的解吸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当吸附体系pH≤4.5时,Cu(Ⅱ)解吸率大于55%,说明此时以静电吸附为主;在较高pH条件下Cu(Ⅱ)以非静电吸附机制为主.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稻草炭表面有丰富的—CO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Cu2+与含氧官能团形成有机络合物导致—COOH吸附峰位移.Cu(Ⅱ)吸附使稻草炭颗粒的Zeta电位向正值方向位移.结果说明Cu(Ⅱ)在稻草炭表面发生了专性吸附.  相似文献   

11.
New heterochelates of the type [M(L)(SB)(H2O)] (where M?=?Mn(II), Co(II), Ni(II), Cu(II), Zn(II), and Cd(II), KHL?=?potassium salt of salicylideneglycine and SB?=?thiophene- O -carboxaldeneanili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heterochelat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elemental analyses, electronic spectra, and magnetic measurement analyses. The structural and geometrical conformation has been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IR spectral data. A thermal study of the complexes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ascertain their thermal stabilit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and electronic spectral data suggest a six-coordinated octahedral structure for these complexes. The increase in toxicity of the investigated heterochelate metal compounds was tested against three gram-negative bacteria, S. typhi, E. coli,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by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heterochelates show higher toxicity when compared to the Schiff bases, metal salts, and control (DMSO) due to chelation. The toxicity is also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drug tetracycline.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境雌激素评估的卵黄蛋白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卵黄蛋白(Vitellins,Vn)的前体.无脊椎动物的Vtg主要在肝胰腺、卵巢或脂肪体合成,脊椎动物主要在肝脏合成.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基于环境雌激素评估的Vtg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Vtg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在动物进化中既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Vtg作为检测环境雌激素效应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在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污染的评价中被广泛采用.Vtg的检测方法包括蛋白直接定量检测和mRNA定量分析,选择检测技术要依据实验设计,对于长时间的暴露实验,可通过检测蛋白来完成,短时间的暴露实验则适合半定量RT-PCR检测VtgmRNA的表达.在Vtg的检测中应考虑动物种属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碳对磺胺甲噁唑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迪  吴敏  李浩  刘佳  汪浩  彭红波  宁平  潘波 《环境化学》2012,31(8):1238-1243
以从云南元阳采集的1个水稻土和1个非耕作土,按颗粒大小分组作为模型吸附剂,探讨磺胺甲噁唑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梯田水稻土对磺胺甲噁唑的吸附(Kd:1.33—5.08)明显高于非耕作土(Kd:0.27—1.53).吸附强度与土壤C含量和O+N+S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0.917和0.769、0.809,说明土壤有机碳可能控制了磺胺甲噁唑的吸附,以有机碳为代表的憎水性吸附点位对吸附有较高的影响,憎水性作用为主导机理.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碳法滤坭可明显地提高土壤的pH值和土壤的速效磷含量;适量滤坭配施钾肥可比单施钾肥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柑桔的产量,明显地提高柑桔果汁的Vc和柠檬酸含量,柑桔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部分和果汁含量也有提高;单施滤坭对提高柑桔产量和改善柑桔品质也有一定的效果.滤坭配施钾肥对提高柑桔产质的效果优于与其等当量的石灰配施钾肥,故认为碳法滤坭可代替石灰应用于改良赤红壤的酸性.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氟化物对橡胶树的伤害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熏气模拟试验研究氟化氢气体对橡胶盆栽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熏气后 ,橡胶苗出现典型受害症状 ,熏气浓度越高 ,受害越严重 ,叶片氟的积累量也越高。幼叶总是先于老叶受害 ,老叶对于氟的累积量高于幼叶 ;随着熏气浓度升高 ,电导率明显增加 ;熏气后 ,气孔发生变形 ,而且熏气浓度越高 ,变形越厉害 ;随叶片受害程度加大 ,叶片失绿 ,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砖红壤上未经Frankia菌接种的木麻黄苗结瘤率很低,而用高效的菌株接种后,苗木的结瘤和生长显著提高.某些菌株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在砖红壤中施加草木灰或适量的石灰,有利于根瘤的形成,从而促进苗木的生长.但过量的石灰则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穿透冠层而获得树干信息的特点使得其具有在南方NDVI易饱和地区的生物量估测方面优于光学遥感。文章利用地面实测调查数据,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热带人工林生物物理参数及生物量对RADARSAT-SAR信号响应。结果表明: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树高、胸径可以用对数模型模拟。对于本实验区人工速生林来说,在森林生物量小于40 t.hm-2时RADARSAT-SAR后向散射系数与森林生物量具有较强相关性。桉树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大于桉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关系。松树胸径与后向散射系数相关系数高于树高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系数。研究结果为SAR在热带森林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Gravity currents propagating on \(12^\circ \), \(9^\circ \), \(6^\circ \), \(3^\circ \) unbounded uniform slopes and on an unbounded horizontal boundary are repor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stages of the deceleration phas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celeration phase, the front location history follows \({(x_f+x_0)}^2 = {(K_I B)}^{1/2} (t+t_{I})\), where \((x_f+x_0)\) is the front location measured from the virtual origin, \(K_I\) an experimental constant, B the total buoyancy, t time and \(t_I\) the t-intercept.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deceleration phase for the gravity currents on \(12^\circ \), \(9^\circ \), \(6^\circ \) unbounded uniform slopes, the front location history follows \({(x_f+x_0)}^{8/3} = K_{VS} {{B}^{2/3} V^{2/9}_0 }{\nu }^{-1/3} ({t+t_{VS}})\), where \(K_{VS}\) is an experimental constant, \(V_0\) the initial volume of heavy fluid, \(\nu \) the kinematic viscosity and \(t_{VS}\) the t-intercept.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deceleration phase for the gravity currents on a \(3^\circ \) unbounded uniform slope and on an unbounded horizontal boundary, the front location history follows \({(x_f+x_0)}^{4} = K_{VM} {{B}^{2/3} V^{2/3}_0 }{\nu }^{-1/3} ({t+t_{VM}})\), where \(K_{VM}\) is an experimental constant and \(t_{VM}\) the t-intercept. Two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flow morphologies are identified in the late stage of the deceleration phase. For the gravity currents on \(12^\circ \), \(9^\circ \), \(6^\circ \) unbounded uniform slopes, an ‘active’ head separates from the body of the current. For the gravity currents on a \(3^\circ \) unbounded uniform slope and on an unbounded horizontal boundary, the gravity currents maintain an integrated shape throughout the motion. Results indicate two possible routes to the final stage of the gravity currents on unbounded uniform slopes.

  相似文献   

19.
鱼鳔(swimbladder)是帮助有鳔鱼类完成呼吸、保持流体静力、感觉声音等生理活动的重要功能器官之一。化学污染物暴露能够影响鱼鳔的正常发育或充气,对有鳔鱼类的生存具有潜在威胁。本文首先对鱼鳔功能、形态发育及分子机制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化学污染物导致的鱼鳔发育异常或不充气等毒性效应进行了总结,对特定污染物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鱼鳔的环境/生态毒理学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海面溢油样品指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0年7月16日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在24 h内分别于事故油罐、不同海面厚油膜区域采集原始油样及溢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通过生物标志物特征比值的变化趋势,对以往溢油鉴别过程中常规生物标志物特征比值进行评价和筛选,并对溢油样品的指纹特征和风化规律进行解析.溢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不超过24 h的短期风化过程影响下,筛选排除的生物标志物比值均为国标GB/T 21247—2007中建议的nC17/Pr、nC18/Ph特征比值.化学消油剂与生物消油剂的盲目使用,有可能导致溢油指纹特征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