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氮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水体氮污染的危害、来源及其转化。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应以总氮代替氨氮作为限制污水排氮量的一项指标,以实现《地面水环境质最标准》,避免出现水体氮污染现象。污水脱氮可达到限制污水排氮暈的目的,这一过程的实现可通过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特别是氧化渠处理技术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3.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状况及宏观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近几十年来中国POPs的使用情况出发,系统分析了典型POPs物质在农产品、土壤、母乳、水体和沉积物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分析了国际上控制POPs的动向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并对中国控制POPs污染的宏观对策进行探讨。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有关POPs的政策法规体系正逐渐与国际接轨,但还很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对污染事故的责任、处罚等明确措施,控制POPs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微纳米曝气联合苦草 (micro-nano aeration combined with Vallisneria natans,MAVS) 对污染水体修复效果及微生物种群调控机理,以合肥国家湿地公园一处污染水体为修复对象并结合示范工程实验,考察了MAVS对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该水体水质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MAVS修复后,污染景观水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DO逐步提升,COD、NH4+-N、TN、TP分别降低了50%、85%、75%和75%左右;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随修复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加,而优势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保持相对稳定,但其丰度随修复进程而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Chloroflexi,其中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的丰度随修复过程的进行而下降,而AcidobacteriaChloroflexi的丰度逐步增加;在属分类水平上,优势菌属为Rhodocyclus_uncultured、Xanthomonadales Incertae Sedis_uncultured、Alcaligenes_uncultured和Bacteroidetes vadinHA17_norank,其丰度随修复过程的进行而下降,修复进程停止后丰度逐渐增加;随着修复过程的进行,污染景观水体底泥优势微生物群落丰度呈现出与COD相同、DO相反的变化趋势,但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由此可以看出,修复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随修复进程、水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COD是驱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变化的最大贡献者,同时DO、TP也对其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微纳米曝气联合苦草能有效修复污染水体,调控水体底泥微生物种群结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7—2019年江苏省380个省级考核断面(以下简称省考断面)的水质数据,以COD、氨氮和TP为研究因子,探讨了江苏省内太湖流域、长江流域中除太湖流域地区(以下简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主汛期前后水质变化趋势,以期为主汛期河湖水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380个省考断面中,约60% 的断面在主汛期水质指标浓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启东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对启东市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3个层面对我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分布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共计2 100个,其中:66.2%为轻度黑臭;60%分布在广东、安徽、湖南、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8省;36个重点城市的黑臭水体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州、深圳、长春、上海和北京5市。通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993个黑臭水体的现场督查结果可知,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措施不到位、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治理中的主要问题从顶层设计、管网建设、底泥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后期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方面存在的6个问题。从科学机制角度,通过分析实际地块案例,阐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6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VOCs类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和修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