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分析、掌握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和污染水平,于2018年4月17日对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场界正东、正南、西南、正北和东北5个方向进行现场采样,并采用标准指数法、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填埋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拉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污染,虽然各重金属元素均满足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Pb、Cr、Ni、Cd、As、Hg、Zn均高于拉萨城市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r高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第一类用地风险管控值1~3倍,为轻度污染;相对于第一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综合污染评价结果为中度污染和无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r和Hg在个别监测点为轻度污染;各监测点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轻微生态危害,其危害程度排序为西南>正南>正北>正东>东北。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UASB CASS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该处理工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CODcr、BOD5等指标均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垃圾填埋工艺存在分区作业时间长、填埋气引发臭气污染等问题,结合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实际情况,采用单元包封密闭式填埋工艺,利用旱季垃圾堤坝进行分区填埋操作、渗滤液导排盲沟作为填埋单元分隔、构建填埋气及渗滤液收集系统等技术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雨污分流. 实施单元包封密闭式填埋工艺后,2010年填埋场渗滤液产生总量减少了约76 000 t,比前4 a平均产生量减少了35%;填埋气收集量增加了12×106 m3,收集总量比前4 a平均值增加了139%;臭气排放指标达到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 该工艺的实施可以使填埋场运行管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农村填埋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含量和组成,选取了三峡库区10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无机阴离子、重金属含量及组成成分和pH值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p H值均呈碱性,同时,SO_4~(2-)浓度均普遍高于Cl~-浓度.此外,受氧化还原电位和p H值的影响,呈现出NO_3~--N浓度NO_2~--N浓度的分布趋势.通过指数和单因子评价法对填埋垃圾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Cr无污染现象,但Cd污染现象普遍十分严重,Pb、Zn和Cu污染则在不同的地点呈现出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三峡库区农村填埋垃圾特异性高,污染物来源构成差异性大.  相似文献   

5.
某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及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学英 《环境科技》2009,22(3):44-46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UASB+MBR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该处理工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NH3-N,CODCr,BOD5等指标均能达到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变化预测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Jiang J  Bi Z  Wang W  Chen S  Li Z  Feng X 《环境科学》2002,23(5):92-95
利用垃圾污染负荷浸出实验装置对下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实验数据通过指数回归法确定了渗滤液水质预测模型的有关参数。实验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单批填埋垃圾渗滤液的浓度在垃圾填埋75d后达到最大值,COD最大可达31581mg/L。利用渗滤液水质预测模型计算表明,垃圾填埋90.9d后垃圾渗滤液COD达到最大值,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以及通过污染负荷浸出实验得出的模型参数可以较准确地对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变化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评价参数的中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4 座单个填充规模约30t 的垃圾填埋柱(R1~R4),每周分别回灌1.6,0.8, 0.2m3 的渗滤液以及0.1m3 清水(R4)进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试实验.通过对填埋场稳定化过程中渗滤液、填埋气体(LFG)、垃圾特性参数、场地沉降等方面进行的多指标数值监测及结果分析,确定了渗滤液、填埋气体、垃圾特性参数等3 个因子中包含的COD、BOD5、BOD5/COD、NH3-N、CH4 所占百分比、生化产甲烷潜能(BMP)、挥发性固体含量(VS)、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比[(C+H)/L]8 个指标作为评价参数,建立3 因子8 参数填埋场稳定化综合指数计算评价方法和综合指数分级系统.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上海郊区53个复垦工业场地土壤点位和23个周边河道沉积物点位中8项重金属(As、Cd、Cr、Cu、Ni、Pb、Zn和Hg)含量,通过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复垦工业场地土壤和周边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复垦工业场地土壤中8项重金属均不同程度超过二级标准,其中Zn、Cu的点位超标率最为突出,分别达到了47. 17%和43. 40%;周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显著低于复垦工业场地土壤.复垦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1. 41,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其中Cu、Zn最为突出;周边河道沉积物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 26,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从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来看,复垦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除Cd(较强)、Hg(较强)、Cu(中度)外,均处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85. 79,总体处于较强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周边河道沉积物重金属除Hg略高于轻度外,均处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83. 91,总体处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总之,复垦工业场地土壤重金属Cu、Zn污染较为突出,考虑到毒性响应因素则Cd、Hg更应引起关注;周边河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较轻,处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填埋龄期23~37a、粒径<15mm腐殖土为对象,测试分析了其物质组成、理化性质和浸出液性质.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腐殖土中粒径范围2~15mm、0.075~2mm和<0.075mm的组分分别占比42.9%~53.9%、40.9%~44.1%和5.1%~13.0%,属于细粒砂土;随着填埋龄期增加,腐殖土特征粒径d50d10呈现减小趋势,比重明显增大,并在30a后趋于稳定.腐殖土中有机质含量(18.1%~19.1%,)、氮磷钾含量、浸出液pH值(7.26~8.30)及电导率(1.08~2.51mS/cm)等指标均满足国家现行《绿化用有机基质》要求.腐殖土中重金属Cu、Zn、Cd、Cr含量均超出国家现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绿化种植土壤》和《绿化用有机基质》的标准要求,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高达15.48~17.95,属于重度污染类型,且重金属主要富集在粒径<2mm的细颗粒.建议将腐殖土进一步精细化筛分为粒径2~15mm与粒径<2mm两部分,针对粒径<2mm部分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等技术,降低重金属浸出浓度.处理后的腐殖土可作为园林绿化、填埋场覆盖以及废弃矿山修复的绿化土层.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某综合垃圾填埋场作为研究对象,钻取不同龄期的生活垃圾测试固液气生化降解指标,并对全场的渗滤液产量以及填埋气产量进行评估.经过测试和计算,该处区域已开始稳定产甲烷,进入慢速降解阶段.其中,固相垃圾样的C/L(纤维素与木质素的比值)大部分集中在0.72~1.53之间;渗滤液pH值介于7.91~8.92,BOD介于1050~5780mg/L,COD介于2640~15200mg/L,NH3-N介于2110~4360mg/L.引入固相、液相以及气相归一化指标β1β2β3,用于评估填埋场降解阶段.其中,β1介于0.56~0.83,β2介于0.65~0.76,β3介于0.97~1.02.β1β2能够作为判定垃圾场降解阶段的指标,但β3只能作为判定垃圾场是否处于稳定产甲烷阶段的指标.另外,建立考虑垃圾压缩-渗流耦合作用的渗滤液产量计算方法,垃圾自身渗滤液产率在70%~80%左右;采用垃圾两阶段降解模型计算填埋气产量,随着垃圾停止入场填埋,填埋气可收集量快速降低,至2025a降至峰值的3.88%,至2040a降至峰值的0.08%.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C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处理某固体废弃物处理企业填埋区的垃圾渗滤液,以降低其COD与浊度值,并去除渗滤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结果表明:当pH=4~5,铁炭复合材料投加量为30~40 g/L,曝气量为40 L/min,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h时,微电解方法对垃圾渗滤液中的Ni2+、Cr(Ⅵ)、Pb2+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分别达到 96%、97%和96%,垃圾渗滤液色度去除率为92.41%,COD去除率为62.33%,浊度由40.73NTU降至3.09 NTU,COD由579.2 mg/L降至218.16 mg/L。对微电解工艺出水进一步采用Fenton氧化工艺处理,结果表明:当Fe2+浓度为0.007 mol/L,氧化时间为90 min,n(H2O2):n(Fe2+)=1.2:1条件下,COD去除率为67.50%,浊度为53.20%,处理后的出水浊度为1.47 NTU、COD为69.49 mg/L,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乌鲁木齐某典型石油化工废水灌溉区土壤样品重金属(Cr、Cu、Ni、Pb、Zn、As、Hg、Cd)总量结果,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并依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尝试用土壤磁化率指示污灌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样中8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 15681-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除Pb以外,其余7种重金属含量均超出新疆农田土壤背景值,其中As、Hg和Cd超出背景值较多。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除Pb以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Hg与Cd属于重度污染。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As、Hg和Cd的污染状况较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污灌区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奇  范建伟 《环境工程》2022,40(5):25-3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RGO纳米复合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类芬顿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反应时间、初始pH值、催化剂质量浓度和H2O2投加量对Fe3O4-RGO纳米复合催化剂类芬顿降解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90 min,初始pH值为3,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 mg/L,H2O2投加量为0.08 mmol/L时,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64.7%。有机物组分对比结果显示,类芬顿反应后垃圾渗滤液中大分子有机物得到较好的降解转化。Fe3O4-RGO纳米复合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使用5次后对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仅降低2.3%。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铁尾矿中的重金属,采用氯化焙烧方法进行分离.考察了不同氯化剂(CaCl2、NaCl和AlCl3·6H2O)在不同温度下对铁尾矿中重金属(Cr、Ni、Pb、Zn、Cu)挥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lCl3·6H2O作为氯化剂时,由于其在135℃时过早分解,在1000℃时重金属的最高挥发率均在30%以下.添加NaCl可使重金属Pb、Zn、Cu的挥发率达到90%以上,但Cr和Ni的挥发率分别只有16.2%和30.0%.CaCl2与NaCl、AlCl3·6H2O相比具有最好的去除效果,在900℃的焙烧温度下,能够去除大部分的Pb(97.5%)、Zn(99.0%)和Cu(93.3%),且Ni、Cr在1000℃时最大挥发率分别为31.9%和49.5%.此外,浸出实验表明,焙烧渣中Cr、Ni、Pb、Zn、Cu浸出浓度均低于GB16889-2008相关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5.
石化园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某化工园区附近300km2区域为研究区,采用辐射状精确布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共计200个,以该区土壤环境自然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为评价标准,对土壤重金属Cd、Cr、Cu、Ni、Pb、Zn、Hg和As的污染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以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d、Hg、Cu和Pb平均含量超过自然背景值,其中,Cd为首要污染因子;以国标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除Cd和Hg以外的6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Cd仍是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子.化工区西北和西南方向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表明,随着与化工区距离的增加,农田土壤中Cd、Cr、Cu、Ni、Pb、Zn和Hg的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区内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主因子1和主因子2的贡献率分别为65.23%、19.93%,前者反映土壤中重金属Cd、Cr、Cu、Pb、Zn和Hg积累的差异,并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后者体现了Ni和As的变化,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填埋场覆土中甲烷氧化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是填埋场CH4最主要的自然减排途径,但通常传统的覆土材料CH4氧化能力并不足.生物炭可用于强化填埋场覆土的CH4氧化性能,同时,填埋气中的硫化氢(H2S)也易被生物炭吸附转化,可能为CH4氧化带来潜在影响,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揭示.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生物炭改性覆土材料,接种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成分复杂,有机物中氨氮浓度高,COD及BOD值较大,而且含有一定重金属离子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将有机物、重金属化学沉降,同时将滤液中的铵根离子转化为氨气,用鼓气的方法赶出氨气,再用絮凝剂混凝沉降的方法对渗滤液进行处理。经优化条件实验出水后的渗滤液基本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稳定化飞灰与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过程中,在渗滤液浸沥作用下,存在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溶出的风险.为探究渗滤液浸沥环境下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行为,基于浸提实验,以填埋场早期、晚期渗滤液为浸提剂,研究了不同液固比(10:1、20:1、30:1、50:1、100:1、150:1、200:1)条件下磷酸稳定化飞灰、螯合剂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Cd、Cu、Zn、Pb、Cr、Ni)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液固比的增加,浸出液中Cd、Cu和Zn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在液固比20:1时达到最大值,Pb的浸出浓度随液固比的升高整体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Cr、Ni浸出浓度变化较小,液固比对其影响不显著;Cd和Cu在早期渗滤液浸沥环境下更容易浸出,Zn、Pb、Cr、Ni在早期、晚期渗滤液浸沥环境下差别不大.在两种渗滤液浸沥环境下,螯合剂稳定化飞灰比磷酸稳定化飞灰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固阳县某一铁矿采选项目为例,以工程区域为单元,对其采场、选厂和尾矿库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对土壤的养分和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对于土壤养分,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对于重金属各项污染因子。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铁矿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划定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20.
O_3/木屑强化S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智  李飞  莫钰  周振明 《环境工程》2009,27(4):10-12
木屑作为强化剂加入SBR反应器中,采用O3+SBR强化生化处理法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氧前处理垃圾渗滤液时,60 min内,空气流量为400 mL/min,臭氧浓度为10.4 mg/L时,垃圾渗滤液COD降低42%。加入木屑作为SBR强化剂,可在进水垃圾渗滤液COD为4 200 mg/L,有机负荷达到1.7 kg/(kg.d)时,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0%,二级强化法串联使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