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钢铁厂废弃钢渣为原料,以丙酮溶液为分散剂制备FeCl3改性材料,在固定床吸附评价装置上考察了钢渣在FeCl3改性前后对模拟烟气中Hg脱除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吸附试验与微观表征对改性催化剂的脱汞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是FeCl3改性钢渣吸附剂的主要活性组分,FeCl3的掺入使钢渣的比表面积由1.06 m2/g提高到1.32 m2/g,进而提高吸附剂的汞吸附容量,经FeCl3改性后废弃钢渣对汞的脱除效率比未改性前提升了3.2倍.SO2的存在降低了FeCl3改性钢渣材料的脱汞性能,持续通入的SO2与吸附剂接触占据了部分孔道和表面活性位点,使得对单质汞的吸附效率下降,200℃时含有SO2时的FeCl3改性钢渣吸附剂吸附量比未通入SO2气体的改性材料降低了75.57%;在含有HCl气体的烟气体系中,FeCl3改性钢渣材料对汞的脱除效率从3432.70 ng/g升至10341.10 ng/g,并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零价汞向氧化态汞转化的效率增加.研究显示,SO2的存在降低了FeCl3改性钢渣吸附剂的脱汞性能,而HCl气体有效地促进了FeCl3改性钢渣吸附剂对零价汞(Hg0)的脱除.   相似文献   

2.
针对SO2对吸附剂CO2吸附性能的影响,该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气凝胶载体,浸渍法制备吸附剂,通过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N2低温吸附-脱附实验,研究了掺杂KMnO4的K2CO3/Al2O3吸附剂CO2吸附性能以及SO2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Avrami模型计算吸附动力学,并结合吸附剂的孔隙和晶相结构变化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实验最佳反应温度60℃,掺杂KMnO4提高了K2CO3/Al2O3的CO2吸附性能,吸附量提高0.13 mmol/g。在CO2吸附实验中加入微量SO2,掺杂KMnO4后会减小烟气中SO2对CO2吸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吸附剂对Hg0(零价汞)的吸附效率,利用MOF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发达的孔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1 997.010 0 m2/g),采用FeCl3溶液浸渍改性,制备了吸附剂FeCl3@MIL-101(Cr)用于脱除Hg0.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浸渍浓度、反应温度、氧含量等对Hg0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3@MIL-101(Cr)在进口ρ(Hg0)为2×10-3 mg/L,c(FeCl3)为0.2 mol/L,反应温度60℃,气体流速400 mL/min,φ(O2)为1%的条件下,吸附穿透时间长达62 h,相应的吸附容量为14.27 mg/g.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BET(比表面积测试)、SEM(扫描电镜)-EDX(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XRD(X射线衍射)、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常用表征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吸附剂的物理化学特性,证明了吸附剂FeCl3@MIL-101(Cr)吸附零价汞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含氯官能团在吸附Hg0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并且氧气可促进其吸附效果.最后,分析了其吸附机理.研究显示,该种吸附剂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为优良的脱汞性能,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制备Bi2O2CO3纳米光催化剂,研究了乙二醇和水的体积比对Bi2O2CO3制备的影响,采用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BET比表面积等表征手段对Bi2O2CO3性能及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Bi2O2CO3在紫外光条件下光催化脱除气体中单质Hg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乙二醇和水共同作用时有助于Bi2O2CO3孔径的增大,当V(乙二醇):V(水)为2:1时,孔径达到最大,为33 nm;脱Hg效率与Bi2O2CO3孔径的大小呈正相关,线性直线斜率(k)为1.64.当孔径达到最大值33 nm时,紫外光条件下的Bi2O2CO3纳米光催化剂光催化脱Hg效率也达到最大值(81%).研究显示,Bi2O2CO3纳米光催化剂孔径的增大会延长单质Hg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卢平  刘凯  杨宏宜  孟虹菊  刘亚雷 《环境工程》2021,39(12):128-134
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因其具有反应温度高、改造成本低、综合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利用固定床吸附实验装置,在700~1000℃温度下研究了水泥熟料对模拟烟气SO2和HCl脱除特性影响,结合吸附剂及其吸附产物的理化特性初步分析了SO2和HCl脱除机制。结果表明:1)在700~1000℃下,SO2和HCl单独存在时,水泥熟料对SO2脱除效率随着温度升高迅速提高,其最大SO2单位吸附量可达到4.9 mg/g,与此相反,水泥熟料对HCl脱除效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当温度由700℃升高到1000℃时,HCl单位吸附量由8.40 mg/g降低至4.8 mg/g; SO2或HCl的初始吸附速率由其组分浓度决定,熟料对HCl的吸附速率显著高于其对SO2吸附速率。2)SO2和HCl同时存在时,在相同吸附温度下,水泥熟料脱除HCl性能稍有降低,但总体影响不大;与此同时,HCl能够显著增强水泥熟料对SO2的脱除能力和吸附反应速率,700,1000℃下,SO2单位吸附量由1.8,4.9 mg/g分别提高到4.5,7.8 mg/g。水泥熟料及反应产物中Cl-迁移性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利用干法水泥熟料吸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新协同处置工艺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用一种成本低、可大规模合成的Cu基MOFs(Cu-MOFs)材料作为CO2吸附剂,在原位合成过程中添加石墨烯量子点以调控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适量石墨烯量子点的添加有利于提高Cu-MOFs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相比未改性MOFs材料,改性后的CO2吸附性能有所提高,25℃,100kPa时提高了4.5%.随着温度升高,吸附容量提升越明显.改性后的MOFs对于N2的吸附量则比未改性时更低,因此计算得到的CO2/N2吸附选择性也更高,增加了近一倍.综合等量吸附热的考察结果发现,尤其添加适量含N石墨烯量子点的Cu-MOFs吸附剂不仅具备了较高的吸附容量、吸附选择性,还展现了较理想的吸附热,因此兼具了较优CO2吸附性能和较低脱附能耗的特点,为MOFs吸附剂的改性提供了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制备Mn/TiO2(MT)、Ce/TiO2(CT)和Ce-Mn/TiO2(CMT)脱汞吸附剂,在固定床脱汞实验台上研究吸附剂的脱汞性能.结果表明,吸附温度为100~200℃时,3种吸附剂的脱汞性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在200~300℃范围内,脱汞效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MT、CT及CMT吸附剂的脱汞效率在200℃时达到最高,分别为91%、58%和95%.MT和CT吸附剂的抗SO2性能较弱,在N2+6% O2+1000×10-6SO2烟气条件下,30min内脱汞效率均下降到50%,而CMT吸附剂在2h内仍能保持80%以上的脱汞效率,表明在MT中掺杂Ce不仅可以提高吸附剂的脱汞性能,还可以增强抗SO2性能.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对吸附产物进行热重分析(TG)和程序升温脱附实验(TPD),阐明了CMT脱汞吸附剂的抗SO2特性机理.Ce的掺杂,提高了活性组分在吸附剂表面的分散度及Mn4+的比例;相比于MnO2,CeO2可优先与SO2反应,抑制了SO2对Mn4+的毒害作用,从而提高了抗硫性能.  相似文献   

8.
王峰  张永锋  张印民  孟军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0):1787-1794
为增强火山灰反应的强度,提高对SO2的脱除性能,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两步水热合成法制备硅基多孔材料,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硅基多孔材料整体呈无序形态,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钙和CaCO3,属于无定型的非晶相物质;由C、O、Si、Na、Ca等元素构成,主要以SiO32-、CO32-的形式存在;呈蜂窝和玻璃纤维的网状结构,内部空隙发达,比表面积较大,且存在有大量的吸附水和结合水.利用固定床反应器测定了硅基多孔材料对SO2的吸附性能,在入口ρ(SO2)为1 200 mg/m3、吸附温度为50℃、SO2含氧量为9%、粒度为200目(0.075 mm)的条件下,SO2的吸附量可达24.87 mg/g,脱硫率可达100%,与钙基吸附剂相比吸附量提高了74%;将吸附SO2后的硅基多孔材料在700℃下焙烧3 h,可以继续吸附SO2,重复使用率可达72.24%.由于SO2在脱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含氧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其对SO2的吸附量.研究显示,硅基多孔材料脱除SO2的过程是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相结合的结果,其中由于制备的硅基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为丰富的孔结构,有利于物理吸附;同时,在两步法制备硅基多孔材料的过程中使火山灰反应得到增强也同样提高了SO2与硅基多孔材料的化学反应,进而增强了化学吸附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MnO2@Fe3O4/石墨烯(RGO),考察吸附过程中MnO2@Fe3O4/RGO投加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b(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并运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计算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为89.164m2/g,孔容为0.284cm3/g;随着pH值在2~10范围内增加,复合材料对Pb(Ⅱ)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pH=6时达到最大值.通过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Temkin、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伪一级动力学、伪二级动力学、Elovich、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发现,MnO2@Fe3O4/RGO对Pb(Ⅱ)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iur模型,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为265.3mg/g.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一直是土壤钝化研究中的难点,因此,探究了多种无机盐改性膨润土对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效果,结果表明:NaCl、KCl、Na2CO3、K2CO3、NaNO3、KNO3、Na3PO4、KH2PO4、KMnO4、K3PO4、NaH2PO4、NaHCO3等无机盐药剂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改性膨润土对多种重金属高浓度复合污染土壤的同步钝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择优选择Na2CO3、K3PO4和NaH2PO4 3种改性药剂进行改性,在最佳改性条件下,NaH2PO<...  相似文献   

11.
石应杰  邓双  杨丽  张辰  曹晴  张凡  王红梅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2):1895-1901
固体废弃物钒钛钢渣(VTS)、飞灰(FA)含有Fe、V、Ti等可促进Hg0氧化吸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为提高VTS吸附Hg0性能、改性FA的抗硫特性,利用蒸汽活化、浸渍FeCl3方法改性FA/VTS、FA/CaO,在固定吸附床上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反应温度(T)、烟气ρ(SO2)和ρ(HCl)对η(吸Hg0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蒸汽活化对提高η的作用有限. 经浸渍FeCl3方法改性的FA/VTS,其η显著提高,在200 ℃下,吸附20 min时可达93%,吸附10 h后的Q(吸附容量)为0.42 mg/g;而浸渍FeCl3方法改性的FA/CaO,其η随温度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20 ℃、吸附20 min时达到最高(74%). SO2抑制Hg0的吸附,但FA/VTS的抗硫性能较FA/CaO有显著提高,具有低温抗硫吸附Hg0的潜势,可能与VTS中Ti的质量分数高有关. HCl可促进Hg0的吸附,在ρ(HCl)为30 mg/m3条件下,浸渍FeCl3方法改性的FA/VTS吸附2 h的η在90%以上. 研究表明,经FeCl3浸渍改性的FA/VTS是较好的Hg0吸附剂,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升多孔碳材料的吸附性能,以海藻酸钠(SA)为碳前驱体、K2CO3为活化剂、三聚氰胺为氮掺杂剂,通过一步法实现同步活化氮掺杂海藻酸钠基多孔碳材料(SAC/N)的制备,研究了掺氮比对多孔碳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的固态胺吸附材料研究其对SO2的吸附性能.针对几种不同种类及孔径的分子筛嫁接胺基合成固态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SO2吸附规律,特别是研究了固态胺解吸再生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固态胺具有较高的SO2吸附量,经20次吸附-解吸循环,留在固态胺中的残余量较低.结果还表明,分子筛结构的种类和孔径对固态胺吸附SO2的效果有重大影响,通常孔径较小的分子筛,吸附效果较差.但分子筛中SiO2/Al2O3的提高可降低解吸后的残余量.研究CO2,NOx对固态胺吸附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对固态胺SO2吸附基本无影响,NOx则会干扰SO2的吸附.通过对解吸残余量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解吸残余量具有与液态胺热稳定物类似的组分.由于固态胺可以有较高的工作温度,因此固态胺将更易于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简单的湿浸渍法将聚乙烯亚胺(PEI)有效负载到多孔树脂(HP20)中,制备获得树脂基固态胺吸附材料,并探究了PEI负载量(30%~60%)、吸附温度(30~90℃)和压力(2~100kPa)对材料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树脂基固态胺吸附材料的最佳PEI负载量为50%,过量的PEI会致使材料CO2吸附容量和胺基利用效率的显著降低.所筛选的材料在较低或较高的CO2分压范围内均能展现出优异的CO2吸附性能,在30℃下的CO2吸附容量达到3.06~3.78mmol/g,表明该材料在不同CO2分压的多种碳捕集应用中均有着较好的适用性.此外,树脂基固态胺吸附材料的CO2/CH4和CO2/N2选择性在2~100kPa的压力范围内分别有262~5858和708~11551,在各类传统或新兴的固体吸附材料中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废弃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及其治理水环境中Cd2+的污染问题,用KMnO4、KOH、H2O2、KOH+H2O2、酒石酸、柠檬酸、TiO2对水稻秸秆进行改性,制成不同的水稻秸秆吸附剂来吸附溶液中的Cd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Zeta电位仪对改性前后的水稻秸秆进行表征分析,吸附过程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Cd2+初始浓度100mg/L,pH7,水稻秸秆添加量为10g/L,25℃条件下,7种改性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不同,其中经KMnO4改性的水稻秸秆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达10.024mg/g,对Cd2+的去除率达到99.24%,比未改性水稻秸秆提高了99.44%,其次是KOH和KOH+H2O2改性处理的水稻秸秆,吸附量分别达到了9.302和9.189mg/g,对Cd2+的去除率分别达92.62%和90.82%,比未改性水稻秸秆分别提高了85.07%和82.83%.改性处理水稻秸秆吸附Cd2+的效果顺序为:KMnO4 > KOH > KOH+H2O2 > TiO2 > H2O2 > 柠檬酸 > 酒石酸.对于Cd2+的吸附过程,准一级速率方程只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初始阶段,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则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的整个过程.经KMnO4,KOH和KOH+H2O2改性的水稻秸秆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废水中Cd2+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